山西大同永安寺壁画:儒释道融合的元代宗教艺术瑰宝

庞文林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永安寺</p> <p class="ql-block">山西大同浑源县的永安寺壁画,位于寺内核心建筑传法正宗殿内(元代延祐二年(1315)建造,为元代遗构)。壁画总面积约170-275平方米(不同资料统计略有差异),覆盖殿内四壁,共绘制800多个人物,以“水陆法会”为核心主题,将儒、释、道三教的神祇、人物汇合一殿,堪称“中国古代宗教人物的图像大全”。</p> <p class="ql-block">推开永安寺那扇厚重的木门,仿佛踏入了时光的缝隙。天王殿前石阶斑驳,松影婆娑,阳光斜斜地洒在雕花门窗上,映出岁月的纹路。我缓步而入,心却早已飞向那座藏于殿宇深处的艺术秘境——传法正宗殿。那里,有元代画工以笔为灯、以彩为语,在墙壁上点亮的一场千年法会。</p> <p class="ql-block">殿内四壁皆是画,一眼望去,如云霞铺展,似星河倾泻。八百余位人物列阵而立,儒者执礼、释者持莲、道者佩剑,三教圣贤共聚一堂,竟无半分违和,反倒透出一种奇异的和谐。这哪里是壁画?分明是一场跨越信仰的对话,一场在香火与时光中静静延续的宗教圆桌会议。</p> <p class="ql-block">抬头细看,中央神祇威严端坐,衣袂飘然若风动,眼神却温润如古井。他身旁的护法怒目圆睁,金刚杵高举,火焰纹在身后翻腾,仿佛下一瞬就要破壁而出。而角落里一位老者执卷低语,面容慈和,眉间似有书卷气流转——那是孔子?还是某位隐逸的儒门高士?画师并未点名,却让人自行参悟。</p> <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是那些仪式中的小人物。有的捧香缓行,有的合十低首,还有的正轻拨琵琶,乐声似已穿越六百年光阴,在我耳畔叮咚作响。他们的姿态各异,却都朝向同一个中心,仿佛整幅壁画是一场正在进行的法会,而我只是偶然闯入的观礼者,屏息凝神,不敢惊扰这份庄严。</p> <p class="ql-block">色彩依旧鲜活。红是朱砂染就的虔诚,黄是金粉铺陈的光明,绿是青黛调出的宁静。虽经风雨侵蚀,局部斑驳,可那股子精气神却丝毫未减。尤其是那些祥云与花卉,缠枝卷叶间藏着无数细密笔触,像是画师把整个春天都封存进了这方寸墙壁。</p> <p class="ql-block">我曾在许多寺庙见过壁画,或金碧辉煌,或肃穆冷峻,可永安寺的这一铺,却有种罕见的“人间气”。它不单是神佛的巡游图,更像是一幅元代社会的精神群像——众生皆在其中,凡人亦可登堂。儒释道三教在此不是并列陈列,而是真正交融共生,如同三条河流汇入同一片湖海。</p> <p class="ql-block">站在殿中,忽然明白为何它被称为“宗教人物图像大全”。这不是简单的堆叠与罗列,而是一次思想的整合,一次文化的凝练。元代虽短,却在这一隅留下了最深的印记:纷争可以共存,差异也能共鸣。</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回望,那殿门深掩,仿佛将一场盛大的寂静重新封存。可我知道,只要有人愿意驻足凝视,那墙上八百灵魂,便会再度苏醒,轻声诉说那个关于融合、信仰与美的古老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