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间,看了看北航校史馆。 书上说:我们国家“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b>高指标</b>、<b>瞎指挥</b>、<b>浮夸风</b>和'<b>共产风</b>'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r> 书上说:人民公社制度和“大跃进”事后被证明是对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当代中国经济》第二版,作者:龚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出版,P18)<br> 北<b>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史馆记载:</b><br> 1958年,学校在院长武光的带领下,发出“大战一百昼夜,<b>送三个型号上天</b>,向国庆献礼”的号召。<div> <b> 实际完成了五个型号</b>。<br></div> (武光校长) <p class="ql-block"><b>1.北京一号——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b></p><p class="ql-block"><b> 史载</b>:北航建立之初,教学工作面临一个严肃的现实问题:学生的理论知识具备了,却严重缺乏实践。学生们学的是造飞机,却只在书本上、脑海里设想过飞机是怎样造出来的。这样即使学成毕业,又怎么能达到国家迫切建立这所航空院校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与实际需求呢?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校领导和老师们百般思考,终于达成了一个决意:“我们要让毕业生设计一种真实而完整的飞机。”<b> </b></p><p class="ql-block"><b> </b>1958年2月的中南海紫光阁里,周恩来总理认真听取了北航王大昌、沈元副院长关于北航采取教学与科研、设计、生产相结合,设计和制造一架飞机的设想。周总理听后说“好”,我院又提出需要17万元经费,周总理对教育部长杨秀峰说:“你们应该拨给吗?”杨部长说:“没问题。”很快,有关部门划拨给北航15万元经费(后来又增拨了几万元)。总理的亲切关怀和果断支持犹如动员令,立刻把北航人的斗志激励了起来。 </p><p class="ql-block"> 感慨一下:那时候的钱太值钱了!史载:15万元,相当于购买一架米格-15歼击机的费用!</p> <p class="ql-block"> 总理要求飞机要在1959年5月1日之前上天,而北航师生们对自己的要求却更加严格。“十一”在即,他们要将这架飞机作为国庆节献礼,来回报中央领导对北航教学实践工作的关怀和支持。从飞机每一个零部件的加工到整机组装,从各种专业设备的制造到工艺的完善和飞机整机的破坏试验,都有极重的工作要做,而且工作时间极紧,但参与其中的上千名北航师生的热情没有因此而有丝毫消减。“苦战一百天,一定要把‘北京一号’送上天”,师生们坚定口号,以做更多的工作、出更多的力为唯一追求。 </p> (北京一号,北航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 “北京一号”累计试飞46个起落,飞行了30多个小时,经历了多种气象条件的考验,按照预定的试飞项目,对飞机性能进行全面考核。结果证明:质量和飞机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这标志着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轻型旅客机胜利地通过了考验。<div> 徐鑫福,1915-2006,江苏灌云人曾国学美国家敬明大学,1944年至1949年,先后在美国和英国参加喷气式飞机设计工作,团国后任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教授。在北京航空学院工作期间,担任新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陆轻型放客机"北京一号"总设计师。</div> 据统计:参加“北航一号”的设计试制人员多达1800余人,其中,二三四五年级的学生有1159人,调干生76人,本校工人180人,校外人员116人,教师约116人以上。<div> <b>有点群众运动的特质</b>。</div> <b>2.北京二号——亚洲第一枚固液两级探空火箭</b><div> 1958年9月22日,在吉林白城子靶场发射成功。</div><div> 曹传钧(1922年3月8日-2014年2月4日),福建福州人,中国涡轮喷气发动机和液体火箭发动机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航空航天教育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航空系,194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46年随清华大学回迁继续任教于该校航空系。1952年参与创建北京航空学院,历任教务长、院长等职,1957年主持筹建中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并任教研室主任。1958年担任“北京2号”高空探测火箭发动机总设计师,主持发射了亚洲首枚近代探空火箭。</div> “北京二号”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枚液、固两种推进剂的近代两级探空火箭。作为北航当年响应国家号召规划的“十大工程”之一,“北京二号”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并与“北京一号”轻型客机、“北京五号”无人驾驶飞机共同作为标志性成果,载入了北航和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史册。 (图①国庆十周年纪念活动上的“北京二号”火箭,图②“北京二号”火箭在进行发动机装配,图③科研人员们在研讨方案) <b>3.北京三号——涡轮螺桨旅客机</b> <b>4.北京四号——无人靶机</b> <b>5.北京五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b><div> 史载: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在"一无资料,二无经验,三无设备"的艰苦条件下,学校师生以运﹣5运输机为基础,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1958年7月至1959年2月在北京首都机场圆满完成试飞工作,实现了中国无人驾驶飞机"零的突破。<b></b></div> (学校师生在"北京五号"上研究问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1958年在运-5运输机基础上改装研制,总设计师为文传源教授。该项目于1958年6月启动,1959年2月完成首次全自动飞行,实现了自动起飞、遥控飞行及着陆 。 文传源,1918-2019,湖南衡山人。1943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航空系。1948年底参加革命。1952年到北京航空学院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授。飞机设备系的创建者之一,自动化学科创始人之一。我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的总指挥兼总设计师。<br> <b> 史载:</b>1958年9月至10月间,学校在国防部大楼举办“北京航空学院十一献礼展览会”,展出了北航设计制造的“北京一号”到“北京五号”五个型号。中央领导及各军兵种和有关部门首长纷纷莅临参观,周总理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用了整整两个小时仔细参观了各型号展品,并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当讲解员介绍到“北京一号”的设计生产情况时,总理高兴地给予了肯定和赞扬:“搞‘北京一号’好啊!” <b> 史载:</b>北航1958年的型号研制虽然难免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但并没有违背科学的严谨。为了确保“北京2号”的发射成功,曹传钧和教研室的同志们一起做了一系列的地面实验和精心的准备。包括静力强度、发动机点火程序、两级分离模拟等等,仅发动机热力实验就做了70多次。<div> 也就是说,<b>当时没有瞎指挥</b>。</div> (领导参观后的题词) 1958年10月,彭德怀元帅、安东少将在国防部于举办“北京航空学院十一献礼展览会”的学校师生代表合影。 <b> 更重要的收获是:</b>五个型号的研制,推动了北航的科研带教学的实践环节,加速了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各专业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批教学、科研人才,还培养了一批从事航空航天事业的科研生力军。这种以型号为目标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北航一个十分优良的传统。 (北航校区) <p class="ql-block"> 想起了那句话:“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二者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理论、制度、实践层面具有继承性。</p><p class="ql-block"> 感谢北航人对过去历史的客观展示,敬佩北航人对自己历史的敬仰,感慨他们把那个时代的“北京一号”作为镇馆之宝进行展示,赞叹他们还在宣传北航“北京一号”精神!</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是书上写的那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