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编辑制作/王老头</p> <p class="ql-block">10月8日,雨落长辛店</p><p class="ql-block">秋雨淅沥,我们撑一把伞走进长辛店古街。</p><p class="ql-block">青石板路被雨水浸透,倒映着斑驳的老墙与红灯笼,时光仿佛在此放慢了脚步。</p><p class="ql-block">檐下滴答的雨声,像在低语着这条“千年驿路”的往事——</p><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京西要道,驼铃商队穿梭,铁轨火车轰鸣,如今只余静谧的烟火气。</p><p class="ql-block">踩过湿漉漉的街面,偶遇一家老茶馆,掀帘而入,茶香混着雨水的清新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店主说,下雨天最适合听故事,而长辛店的故事,就藏在每一块旧砖、每一扇木门之后。</p><p class="ql-block">雨中的古街,褪去了平日的喧嚣,</p><p class="ql-block">露出它最本真的模样:沧桑、温柔,且坚韧。</p><p class="ql-block">秋雨访古,寻一段被雨水浸润的旧时光。</p> <p class="ql-block">长辛店终于大变样啦!变得让我有点不太相信!记得68年进厂时听58老工友流传的小曲:长辛店“伤心店,琉璃河流泪河”。还有常掛嘴边的故事:台弯老兵回到长辛店老家看老妈,不费劲的找到家。应为民国时期长辛店大街的样子一点没变!我1964年来到长辛店上学后一直在百年万人大厂工作。那时长辛店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在百年老厂上班,而且大多还是几代人。记得在那个年代,只要一到开支的日子,孩子多的老职工家属早早的就等在工厂北门,等待到老伴送出刚开的工资后去买粮食。每逢开支日下班后,月半陈庄和长辛店大街那叫一个热闹买不买东西都要转一圈,跟赶庙会一般。长辛店就是二七老厂的天下。后来二七厂没啦陈庄大街也不是月半陈庄啦,长辛店大街变得萧条了二百更没人去啦,当年流传的长辛店八景多年来跟本听不到啦,连我都回忆不全啦。长辛店真的被遗忘啦!近几年政府投资老破房子拆迁居民进楼,长辛店彻底改造。利用挖出来带有车辙的老条石恢复明清时代场景的长辛店老街,变成了网红又热闹起来啦!吸引我特意从城里赶来看看,真是太喜人啦。</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镇长辛店,是明清“九省通衢”上的商贸重镇,改造过程中重见天日的青石板御道,路面上的车辙印清晰可见,让历史在这里可触摸、可体验、可打卡。</p><p class="ql-block">大街上,你可以看到灰砖绿瓦红门楹的清代老爷庙,被一层层剔掉瓷砖、水泥露出灰砖的老理发店,灰白色外墙、烟囱在房后的回民食堂,就地取材的石片儿屋顶、鹅卵石墙……</p><p class="ql-block">新亮相的长辛店国潮时尚街区创新推出“五首经济”消费场景,即区域首店、内容首发、全国首展、原创首秀、限定首演。</p><p class="ql-block">与长辛店大街相交的曹家口路就是“长辛SHOW全民秀场”,“长辛先锋 劳动赞歌”工装主题大秀在这里上演,以此致敬长辛店——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长方形石板横向拼砌在道路上,每块石板中间微微隆起,可起到散水的作用,其中两块石板上有连贯的凹陷,疑为车辙反复碾压留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借用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借用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还是喜欢街里的老物件博物馆,收集的物件年头不是很长,几乎就是七八九十年代的东西,这让我们这些40~50年代的老人倍感亲切。</p> <p class="ql-block">过去每家都有的老物件,现在很难见到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用过的煤油炉</p> <p class="ql-block">好巧不巧,在博物馆里见到了“首都刻字厂长辛店门市部”的牌子。当年那是街里的一间小门市部,单位的公章和我自己的名章都在那里刻的。见到牌子的时候,往昔岁月,历历在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