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锋区税务局“精读·精进·精业”‍——《把事情做到最好》读书心得分享(二十九)

阳光

<p class="ql-block">分享人:铁锋区税务局</p><p class="ql-block">光荣税务所副所长 周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事情做到最好》:税路之上,以匠心织就“最好”的经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书页与税务蓝的底色相遇,“想做事、肯做事、善做事”的箴言便成了税路之上最生动的注脚。于我而言,这本书不是抽象的方法论,而是田野间税惠助农的农机轰鸣,是无数个税务人员的算盘与键盘交响,是每个税务人把“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做到极致的初心具象。</p><p class="ql-block">一、想做事,是税惠春风里的主动奔赴</p><p class="ql-block"> 书中说“遇到事情不是想能不能做,而是想怎么去做”,恰如秋收时节高唐县税务局的“助农服务小分队”——当瑞杰农机合作社被托管费用结算、农机抵扣的难题困住时,税务干部没有等“问题上门”,而是主动拆解流程、梳理政策,将8.2万元的税惠红利变成了收割机上的北斗导航。这让我想起我局办税大厅值守时,一位小微企业主因申报逾期急得红了眼,大厅人员翻出“首违不罚”政策,手把手帮他补报并标注风险点——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想做事”从不是宏大的口号,是在纳税人蹙眉时递上的一杯温水,是把“等需求”变成“找需求”的俯身倾听。</p><p class="ql-block">二、善做事,是征管革新中的精准破局</p><p class="ql-block"> “善做事就是做最重要的事,而非琐碎的事”,这句话在“政策辅导+精准核算”工作法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我局始终锚定“企业合规与发展”的核心,把复杂的政策变成了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如今,我们用“一户式”风险档案替代了手工台账,用银税互动帮纳税人拿到贷款——这何尝不是“善做事”的延续?上个月,我所为辖区企业办理留抵退税2000余万元,通过“大数据+铁脚板”摸清取得留抵全流程,当企业主说“终于可以不用为资金发愁了!”,我忽然明白:善做事,是于千头万绪中抓准“牛鼻子”,让政策的温度精准滴灌到市场主体的根须上。</p><p class="ql-block">三、做好事,是税路长途中的初心守恒</p><p class="ql-block"> “要把事情做好,先让自己变好”,这是书中最朴素的叩问,也是税务人代代相传的“传家宝”。看到书中任务取得的种种成绩,我想起刚入职时师傅说的话:“税务人的‘好’,是执法时的刚正不阿,也是服务时的春风化雨。”疫情期间,我和同事为隔离的纳税人远程辅导退税,屏幕那头传来“这笔钱救了我们的周转”的哽咽——那瞬间,“做好事”不再是书本里的道理,是把每个涉税事项都当成“自己的事”,让冰冷的政策条文长出温暖的触角。 </p><p class="ql-block"> 《把事情做到最好》于我们,是田野里的“税动力”,是税务人笔记本上的密密麻麻。是每个清晨迎着朝阳走进办税大厅时,心底那句“今天要把每件事做到更好”的默念。税路漫漫,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把“小事做细、细事做透”的坚守——就像书中说的,“不是把事情做了,而是要把事情做好”,而最好的答卷,永远写在纳税人舒展的眉梢里,写在经济发展的蓬勃脉动中。</p><p class="ql-block"> 你在税务工作中是否也有过“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经历?不妨和我分享那个让你觉得“值得”的瞬间吧。</p> <p class="ql-block">图为周威、董诚和赵桐希慰问孤寡老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