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特等功臣徐振生传承弘扬</p><p class="ql-block"> 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p><p class="ql-block"> 文/赵中杰</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p><p class="ql-block"> 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10月1日,是国庆节,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日子,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我们坐在一起,回望特等功臣徐振生先生的足迹,我认为最动人心魄的,正是他用一生践行的“功高不自傲、贫窘不伸手”的党员本色。</p> <p class="ql-block"> 徐振生由一个孤儿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由于他胆大心细,机智灵活,敢打敢拼,不怕牺牲,多次荣立战功,先后获得特等功2次、大功和三等功各一次,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为解放战争和建设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将这些功勋证书锁在小箱子里从不向人展示,而是默默无闻的当一个农民,当他极端贫困时,从没向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这种“居功不自傲,贫困不伸手”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他的功勋,是战火里淬出的勋章,是岗位上垒起的丰碑,可即便荣誉加身、掌声环绕,始终把自己当“普通一兵”——不居功自恃,不向组织提特殊要求,把“功臣”的身份化作更严的自我要求,把“荣誉”的分量变成更实的为民行动。这是党员干部面对成绩的清醒,更是融入血脉的谦卑。</p> <p class="ql-block"> 而当贫困袭来,他守住的不仅是生活的底线,更是党员的气节。宁可自己勒紧裤腰带,也绝不向组织伸一次手、要一分照顾,用“苦自己扛、难自己解”的硬气,诠释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初心从未褪色。这份“不伸手”的骨气,比任何荣誉都更能彰显共产党人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传承这份精神,就是要学他“功大不自满”的清醒,把成绩当起点,把荣誉当动力;学他“贫窘不弯腰”的骨气,守牢廉洁底线,永葆为民本色。让特等功臣的精神,成为我们每一名党员砥砺初心、勇担使命的精神坐标!</p><p class="ql-block">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