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奔赴一场教育的星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阳正好,风携桂香,我们这群来自乡村教育沃土的追光者,怀着对“好教育”的炽热向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领导的陪同下一起奔赴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这所矗立在都市丛林里的名校,如同一座灯塔,在“国培计划”的指引下,向我们发出关于教育本真的邀约。车窗外的羊城街景飞速倒退,而我们的心底,早已漾起对课堂、对思想、对成长的万千期待——这一日的研修,注定是一场浸润心灵的教育朝圣。</p> 一、初遇:溯源校园的精神脉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晨光微醺时,我们踏入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龙口校区)的校门。观礼仪式的庄重拉开研修序幕,伴随着红领巾宣讲员在校园的每一步,都在触摸这所名校的文化肌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通过红领巾宣讲员的介绍如潺潺溪流,“一训三风”文化长廊如一部立体的教育史诗,在阳光下发着光,那是师生日常践行的行为密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角处的图书角已然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角落,通过人脸识别借阅书籍,静静的坐在一旁沉浸在书的知识海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理辅导室布置得温馨如家,柔软的沙发、涂鸦墙、情绪树洞箱,心理教师温柔的声音像一道道微风轻轻拂过孩子的心间,通过红领巾宣讲员的介绍后,我们恍然: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照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操场上和摘星剧场是我们最喜欢的场地”红领巾宣讲员说,这里散发着活力的光泽,操场上每一位孩子都有可能成为“运动健将”,摘星剧场是每一次青春的跃动。</p> 二、深耕:课堂里的生长哲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身为黑板“量身做新衣”》的教学设计如磁石般吸引着目光。当“测量黑板长度”的任务抛出,直尺与米尺在孩子们手中成为探索世界的钥匙反复丈量,在“谁更准确”的思辨里,数学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充满温度的实践。这堂课的妙处,恰在于将“长度知识”拆解为孩童可触摸、可辩论、可合作的生长体验,让核心素养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自然萌芽。</p> 三、对话:大观念下的教育觉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学习共同体分享:从《我们的“故事书”》到《小书虫的“建筑”故事》接着到《读书分享》,三组孩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让自己不断成长;王月如老师的《大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于实施》讲座,以“单元教材分析”为支点,从五个内容为我们分析,也撬动了我们对“课程重构”的深度思考;评课环节里,4位听课的老师对课堂细节的雕琢、对“教—学—评”一致性的追问,让我们明白:教育的精进,始于对每一节课的较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武校长《观念引领,课程创生——龙口西小学大观念与大单元教学的创新实践》的分享,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启蒙——从“高考变化看学习方式变化”的时代叩问,到“素养导向、实践育人、综合育人”三大原则的落地路径,每一个观点都在重塑我们对“好教育”的定义。陈武校长的分享里,没有空泛的理论堆砌,而是满溢着扎根课堂的实践智慧。她以学校“大观念课程与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为例,细致拆解了如何打破学科壁垒,谈及“大观念课程与教学的支撑机制”,她特别强调“常态化对话机制”的重要性,学校里教研组的每周研讨、班级内的小组每日交流,都是让理念落地的“毛细血管”;而“沉浸式保障大观念工作坊”,则为教师们提供了共同打磨课程的专业场域,让创新从“零散尝试”变成“系统实践”。</p> 四、共生:儿童剧里的教育诗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承中华品格·育时代人格》的儿童剧创新实践展现在眼前,我们忽然懂得教育的另一种表达。牛和易老师的分享中,儿童剧不再是简单的舞台表演,而是“编创教育”的生动载体——那些被孩子们演绎的“德育情景”,那些在合作中拔节的成长,让“儿童剧+学科融合”的模式有了灵魂。这让我们深思:农村教育的土壤里,或许也能孕育这样的种子,让孩子在角色中体验,在体验中生长。</p> 五、追溯:科学学科的教育真谛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春霖老师关于“大观念引领下跨学科课程”的分享,为我们打开了更辽阔的教育视野。从国家课程的跨学科重构,到校本课程的特色生长,龙口西小学用实践证明:教育的深度,在于打破学科的围墙;教育的温度,在于让知识联结生活。</p> 六、探问:思想交流里的教育真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交流环节,来自容县容州第七小学李明校长先发表了对陈武校长与导师团队的诚挚感谢,那些基于实践的解决方案、充满温度的教育成果让我们的思想涟漪持续扩散——原来,研修不仅是“看见”名校的光,更是在对话中找到照亮自身教育之路的火把。</p> 归章:满载收获,奋进新征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非常不舍,我们任然踏上了回程的路上,此刻,心底却愈发澄澈——这场研修,是一场双向的照亮:我们看见名校的光,也更清晰了自己要走的路。</p> 本组学员感悟 <p class="ql-block"> 崇左江州区方志卫:2025年10月15日,我参观了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感受到:一、龙口西小学精心筹备、周密部署、盛情接待,令我感动。领导们热情迎接;接待室桌上整齐摆放龙口西简介与书籍等成果展示,可见用心用情。二、龙口西小学“基于儿童、面向未来、拥抱变化”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激发学生内在成长力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小小宣讲员的流利情感介绍、数学课堂上实践探知、跟着汉字去旅游认识难字、小书虫的建筑、读书中的分享,让我看到了龙口西小学学生的素养之高,未来可期。三、陈武校长的大观念教学讲座,强调综合育人、让学生合作中学、实践中学,注重课堂落实,我将以此为导向,迁移至我校,引导老师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落实以人为本,让学生内化于心,形成素养,造就更多时代新人。</p><p class="ql-block"> 钦州市第三十五小学吴平:通过对龙口西小学及教育集团发展成果、素养本位课程改革、德育工作与儿童剧实践、小学科学跨学科设计等内容的学习,我收获颇丰。在教育发展上,其智慧校园、教学、教研建设及教育集团成果,展现了教育创新的多元路径;素养本位课程改革体现了以学生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转变,大观念教学与跨学科整合颇具启发;德育工作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结合,儿童剧德育模式创意十足;小学科学跨学科设计为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范例。这些内容让我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需在技术应用、课程改革、德育创新、学科融合等多方面发力,以培养适应时代的综合型人才。</p><p class="ql-block"> 贺州市钟山县燕塘镇中心小学钟莉鸿:今日在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的实地研修,于我而言是一场沉浸式的教育星光盛宴,每一个环节都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对乡村教育发展的思考路径。“一训三风”的文化展板交相辉映,从校园文化介绍到心理室、舞蹈场的参观,龙口西小学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每一处空间设计,让我意识到校园文化绝非装饰,而是潜移默化滋养学生心灵的重要载体。随后的教学课堂展示中,二年级“从黑板到量身定做黑板”的课例令人眼前一亮,教师巧妙引导学生用不同工具测量长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探索,这种“做中学”的模式,打破了我对乡村数学教学“枯燥灌输”的固有认知,让我明白激发学习内驱力才是课堂的灵魂。下午的专题讲座与课程分享更是干货满满。“大观念引领下的跨学科课程设计”为乡村学校课程创新打开了新思路——原来乡村的乡土资源、民俗文化都能成为跨学科教学的鲜活素材;“儿童剧创编的德育价值”则启示我,乡村孩子的成长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艺术的滋养、合作的历练,哪怕是简易的课本剧排演,也能成为德育与美育的重要阵地。</p><p class="ql-block"> 贵港市港北区圣湖小学李泽岸:2025年10月15日上午,我们到天河区龙口西小学基地研修学习,参观了学校校园文化,深入了解学校特色发展,以及实施大观念教学。特别是深入数学科课堂学习,德育工作与儿童剧实践,小学科学跨学科等内容学习,收获满满。在数学科课堂学习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课前的分享,教师创新的教学,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分工明确,互帮互助,动手能力强,教师提问准确,效率极高。其次是德育工作与儿童剧实践的学习,学生的现实问题在儿童剧得到很好的解决,很有创意!今后我会把该校好的好经验运用到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观真正的成果迁移,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第六组成员:方志卫 钟莉鸿 吴平 李泽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