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5日上午,我们原本计划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但不凑巧,讲武堂周一闭馆,我们便来到讲武堂对面的昆明翠湖公园。虽说我们就在公园里从西门走到东门这么一小段路,可这一路上,那清新的空气、娇艳的花朵,还有波光粼粼的湖面,都像是在跟我悄悄诉说着翠湖的美好,让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翠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到了这里我们才恍然发觉,翠湖和讲武堂实际上就是一个统一的景区——翠湖·讲武堂景区。这两个地方紧密相邻,中间仅仅隔着一条马路,宛如两颗镶嵌在城市中的璀璨明珠,交相辉映。翠湖·讲武堂景区,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历经百年的深厚积淀,使其成为了孕育革命精神的“革命熔炉”;而那一泓灵动的碧水,则如一条无形的纽带,延续着昆明悠久的历史文脉。</p> <p class="ql-block">昆明市翠湖公园是一个以水体为主的古建筑园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公园拥有百年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享有春城“绿宝石”美誉。走进翠湖公园,就仿佛踏入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这里湖水碧绿如玉,四周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如绿色宝石。“十里春风青豆角,一湾秋水白茭芽。”这副对联,就生动描绘了翠湖的美丽景致。</p> <p class="ql-block">翠湖,坐落于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螺峰山麓,五华山旁,原名菜海子。因其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故称“翠湖”。又因其湖水碧绿如玉,故被赞誉为“城中之玉”。这里水光山色交相辉映,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宜人,宛如一颗璀璨的绿色宝石镶嵌在昆明城中。</p> <p class="ql-block">翠湖海心亭,历史上曾是文人雅士聚集地,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由云南巡抚王继文主持修建,四方重檐结构,琉璃碧瓦覆顶,亭名取自《滕王阁序》“有亭翼然”诗句意境。</p> <p class="ql-block">昆明翠湖的荷花景观以“荷静风恬”著称,是昆明夏季独特的自然风貌。</p> <p class="ql-block">水月轩位于翠湖湖心岛东侧,为翠湖中心游览区。1902年云南曲溪富商蒋楦购地修建,筑亭立楼、种植荷花垂柳、堆砌假山,初期经营照相馆并兼营唱机唱片业务,后增设昆明首家营业性电影场。1906年2月建成云南首家购票入场电影院,早于上海虹口大戏院(1907年),成为国内最早电影院之一,首次公映《日俄战争》纪录片。</p> <p class="ql-block">阮堤为翠湖上的南北向长堤,始建于道光年间,由阮元所建,故人称阮堤。修提时,为了使湖水相通,在堤上自南向北依次建有三座桥梁:燕子桥、采莲桥(现已不在了)和听莺桥,兼具疏浚湖道、便利交通与景观功能。</p> <p class="ql-block">翠湖的荷花景观以宁静悠然著称,湖中荷叶随风轻摆,与清风、花香共同营造出清凉静谧的氛围。只可惜我们赶赴这场荷花之约的时机欠佳,荷花盛放的华美乐章尚未奏响,满池之中,多数荷花仍静默于花苞之态,唯有寥寥数朵,在时光的悄然流转中,独自绽放着清浅的芳华。</p> <p class="ql-block">昆明的翠湖是聂耳心里头的“世外桃源”,少年时,他常到此练习和游憩。1934年,阔别昆明4年的聂耳根据云南昆明洞经音乐改编创作了民族管弦乐曲《翠湖春晓》。该作品以翠湖春色为意象,通过弦乐层次变化展现湖面波光、垂柳摇曳等画面,采用由慢渐快的节奏结构模拟日出过程。这是一首充满乡恋之情的动人乐曲,也让世界聆听到了翠湖明媚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离开翠湖,我们便朝着昆明老街的方向悠然前行。漫步在昆明城市的街道上,街边的鲜花肆意绽放,花开春城。马路上车流川流不息,行人往来穿梭。一边是慢时光的惬意,一边是城市的鲜活,格外动人。</p> <p class="ql-block">“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昆明是座把春天揉进骨子里的城。今天,我们虽然只走了翠湖和几条街道,就已经感受到了昆明的温柔和春城的魅力。它不张扬,却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着美好生活的真谛。在这里,时光被舒展,情感被珍藏,每一个故事都在诉说着城市独特的温度。昆明,把“春城”的温柔,藏在每一个朝暮与四季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