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太原》之四——温酒壶:温酒煮岁月,太原老俗里的烟火养生之道

希夷

<p class="ql-block"> 李拉弟</p> <p class="ql-block">  太原的烟火气里,藏着一套代代相传的“温热哲学”。虽说没有南方文火慢炖的精致,但北方人是顺着节气来的实在——夏日用热汤逼走冬春之时寒气,冬日靠暖食护住先天之本脾胃,连文人墨客的笔墨里,都掺着一碗温酒般的养生智慧。</p><p class="ql-block"> 太原人将温酒视为一种生活的仪式感,不仅是为了饮用,更是体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细腻与讲究,强调慢生活、重情谊、讲品味的生活态度 。这种文化传统在太原人的日常生活中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 盛夏来临之时,从来不是冰饮的天下。晨光刚漫过镌刻岁月印记城墙根,羊汤铺子的铁锅里就滚起了淡黄色的牺汤,骨香混着羊肉的鲜气,能飘出半条街。最妙的是那碗全羊汤的“点睛之笔”:滚烫的汤里,先丢进几节干红辣椒,看它在沸水里舒展、出油,再撒上一大把胡椒粉,白汽裹着辛辣“腾”地冒起来,呛得人鼻尖冒汗,却忍不住赶紧捧碗喝一口。热汤滑过喉咙,暖意顺着肚腹往下沉,把暑气闷在身上的黏腻感全冲散了。老人们说这是“以热驱湿”,辣椒辛温能发汗,胡椒暖中可祛滞,一碗热汤下肚,比躲在阴凉里更解乏,这是太原人刻在骨子里的夏日养生经,比任何清凉饮都来得实在。</p><p class="ql-block"> 等秋风卷着寒意扑进街巷,羊油面茶就成了街头巷尾的“暖手宝”。讲究点的富裕人家,铜壶在干透的煤泥火上煨着,里面是熬得稠厚适度的羊油面茶汤,舀进碗里时,再撒点芝麻、炒熟花生粒。羊油呵护温度,遇热化开,香气瞬间裹住口鼻,趁热喝,面茶的绵密混着羊油的醇厚,从舌尖暖到胃里,连带着四肢都慢慢热起来。太原的冬天风硬,吹得人骨头缝都凉,早起喝一碗羊油面茶,胃里像揣了个小炭炉,出门走再远的路也不觉得冷。这不是什么名贵吃食,却是老太原人对付寒冬的“法宝”——羊油养胃,面汤饱腹,用最朴素的食材,把“祛寒护脾”的道理融进了日常。</p><p class="ql-block"> 明代典籍中太原头脑酒是一种特殊的温酒品种,又称"八珍汤",是太原特有的药膳酒。据专家研究,从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中"凡冬月客到,以肉及杂味置大碗中,注热酒递客,名曰头脑酒,盖以避寒风也"的叙述可见,当时的头脑也称头脑酒,是一种用肉和杂味配制的滋补酒 。</p><p class="ql-block"> 到了明末清初,这份烟火里的养生智慧,又被文人傅山添了几分书卷气。傅山为孝敬久病的母亲,翻遍古籍,竟从《水浒》《金瓶梅》里记载的“头脑”中寻到了灵感。那时候的“头脑”是江湖酒肆里的粗食,多是肉糜配酒,傅山却嫌它不够滋补,于是亲手改良:用黄芪、当归等温性药材打底,配上羊肉、藕根、山药,再兑上黄酒慢炖,熬出一碗“八珍头脑”。清晨喝时,要就着“帽盒”(一种空心面饼),小口慢品,药香、肉香、酒香缠在一起,不烈不燥,只觉一股温润的力气渗进身体。傅山说这是“扶阳固本”,黄芪补气,当归养血,羊肉暖肾,连黄酒都能活血,一碗下去,既养了胃,又补了气。后来这碗头脑成了太原的名吃,清晨的“头脑铺子”里,老人们围坐桌前,喝着温热的头脑,聊着家常,仿佛把傅山当年的孝心,也一并喝进了岁月里。</p><p class="ql-block"> 其中黄酒系列是太原头脑,温酒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黄酒采用黄米、大麦精酿而成,其中代县黄酒较为著名,酒色金黄,温和醇香,热饮味道最佳,素有"南绍北代,黄酒不赖"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太原地区的温酒养生理念特别强调顺应时节的重要性。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易感"春困",适量饮用温性白酒可助驱散冬季积寒;冬季寒冷,温酒能够快速作用于人体,驱寒暖胃 。这种顺应自然节律的养生观念,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p><p class="ql-block"> 从夏日的热汤煮辣,到冬日的羊油面茶,再到傅山改良的八珍头脑,太原的养生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藏在温温热热的烟火里。就像老太原人爱温着酒喝,不图快,只图那股子慢慢渗进身体的暖意——这暖意,是对时节的敬畏,是对身体的呵护,更是刻在太原人血脉里的生活智慧,代代相传,从未凉过。</p><p class="ql-block"> 注:太原地区的温酒养生理念特别强调顺应时节的重要性。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易感"春困",适量饮用温性白酒可助驱散冬季积寒;冬季寒冷,温酒能够快速作用于人体,驱寒暖胃 。这种顺应自然节律的养生观念,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p><p class="ql-block"> 体质适应性原则。不同体质的人在选择温酒时应遵循"辨证施膳"的原则。药膳八珍汤其性偏温而发散,适合体质偏寒、脾胃虚寒、畏寒喜暖之人。但若体质阳盛、易上火,或是阴虚阳亢,比如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情况,则不宜食用,以免助长体内燥热。</p><p class="ql-block"> 中医理论认为,饮酒养生较适宜于年老者、气血运行迟缓者、阳气不振者,以及体内有寒气、有痹阻、有瘀滞者。体虚者用补酒,血脉不通者则用行气活血通络的药酒;有寒者用酒宜温,而有热者用酒宜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