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校长,更是永远的“一线教师” ——走进谭维善的“亲力亲为”

药会坦小学

<p class="ql-block">  在药会坦小学,师生们常常能看到一个熟悉而忙碌的身影——清晨,他和22个孩子一起打扫校园;深夜,他办公室的灯光常常最后熄灭;课堂里,他是专注的听课者;教研会上,他是敏锐的指导者。他,就是校长谭维善。</p><p class="ql-block"> 从青丝到华发,从普通教师到一校之长,三十余年的光阴,谭维善校长将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台,也将他深邃的教育理想,浇筑在了这片他深爱的校园。他是深耕不辍的“老班”,心里装着每一个学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尽管校务繁忙,谭校长却始终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教师”,他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他最深的情结始终在课堂,在最能激发创造力的地方。许多个夜晚,校园归于宁静,他一天中最“特殊”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他的办公室,常常成为后进生们专属的“一对一讲堂”。如果说白天的谭校长,是统领全局、步履匆匆的学校掌舵人,那么假期的他,则常常切换到一个需要极致耐心与深邃匠心的角色——学生参赛作文的“第一读者”兼“首席精修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师生们都开始享受惬意的假期时,他的书桌上,却铺开了一篇篇承载着学生梦想的参赛作文。他逐字逐句地审阅、批注、修改。从文章的立意格局、结构脉络,到一句一词的锤炼,甚至一个标点的使用,他都细致入微,反复推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亲力亲为”在校长这里,不是大包大揽,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责任感与标杆意识。这份深入骨髓的责任感,早已跨越了校园的围墙,延伸至每一个关乎学生安全的细微之处。在每个假期伊始,那份直至深夜的坚守——他要亲自确认,最后一名学生已平安到家。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假期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便已开始。但对于谭校长来说,假期的哨声尚未吹响。他密切注视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的信息,那是各班班主任发来的学生平安反馈。他并非被动地等待汇报,而是会亲自跟进、细致核对名单,确保万无一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谭维善校长的“亲力亲为”远不止于课堂与校园。在每个看似应该休息的节假日,学校的教师群里总会准时亮起他的祝福。无论是教师节的“辛苦了,致敬每一位筑梦人”,还是中秋夜的“愿月圆人圆,家国同安”,那一个个看似简单的问候,背后是他亲手敲下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份坚持,让老师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管理者,更是一位体贴的同行者。他记得每一位老师的付出,也珍视这个由他带领的“大家庭”的每一次团圆与欢庆。许多老师都感慨:“校长的祝福虽短,却让我们感觉自己的工作被记得,付出被珍惜。”正是这点滴的温暖,汇聚成了药会坦小学教师团队强大的向心力和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教育管理者”到“家校合伙人”,他的“亲力亲为”不仅面向师生,更真诚地面向家长。他将家长视为教育路上最重要的“同盟军”。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家长会上校长的发言,往往是流程化的致辞。但在药会坦小学,谭校长的家长会时间,却总能让家长们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诚意与分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份诚意,首先体现在他手中那份“沉甸甸”的讲稿上。 尽管从教三十余年,对教育问题早已了然于胸,但他坚持为家长会亲自撰写、修改发言稿。他拒绝千篇一律的模板,内容一定紧扣当前学期最核心的教育问题、学生最真实的成长状态以及学校最新的思考。他会反复推敲每一个观点、每一个案例,甚至每一句措辞,力求让短暂的发言,能真正触动家长的心弦,引发深刻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这份诚意,更体现在发言之后。 当会议结束,他从不急于离开。他会主动走向家长群中,被一群群望子成龙的父母围住。这时,一场“官方发言”迅速转化为无数个“促膝长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谭校长身上,“亲力亲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条从校园到家园的守护之路。这条路,他走了三十余年,并且,仍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邓城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穆世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谭新高</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