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佬”李德才

开心就好(彭立霖)

<p class="ql-block">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是1958年原保定军分区司令员、开国大校李德才,为其部队建蓝球场,因当时水泥紧张,当地政府及省里都无法解决,情急之下,经人提醒,直奔中南海找上了伟人毛泽东。而伟人听说是“土佬”李德才有事找他,十分高兴,不仅让秘书处联系国务院有关部门帮他解了燃眉之急。还当李德才提出想要主席办公室一件物件当“念想”时,主席竟破例让李德才在自己办公室看上了什么就让他直接拿走。李德才也不含糊,一眼就看上了主席那支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钢笔。此外,主席还另送了他一条皮带当“念想”。当我看到“土佬”李德才司令员这个传奇人物,竟是我们萍乡宣风沂源村人时,感到十分惊奇!当即就有了到沂源李德才故居去走走看看的想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机会很快来了,10月13日我有一事需到宣风镇跑一趟。上午送完小孙女上学之后,感觉萍乡气温在经历一段与三伏天有得一比的高温酷暑之后,今天终于降温了,只有23度左右,伴着微风,感觉十分凉爽。于是,临时起意先到沂源李德才故居去看看,再到宣风镇去办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沂源村我并不陌生,我局已故的老副局长付畴宗老家就是沂源的,我任局办公室主任时,曾去过几次,而芦溪、武功山、万龙山旅游公路修通前,我们去万龙山乡办事、游玩,都要经过沂源村。上午八点多,我搭萍乡至宣风的班车到宣风,再滴滴打车转赴沂源,宣风镇政府到沂源村村部约10公里,不到10点我就赶到了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沂源村位于芦溪县宣风镇南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游击区,彭德怀曾在此指挥作战,留有战地壕沟及大佛岭古道古亭等古迹。‌‌下车后,我先到村委会打听一下李德才故居的位置,村便民服务中心两办事人员非常热心地接待了我,当得知我想到李德才的故居去走走看看的来意后,一女同志当即拿起故居纪念馆的钥匙,领我来到了李德才事迹展示馆,原来展示馆就位于村委会办公楼左侧后一小坡上,离村委会仅20多米之遥。李德才事迹展示馆陈列面积200平方米左右,是一栋四栋三间加一杂屋、灰白瓦、土黄三合土墙,两层的老式赣民居。展馆分投身革命、长征之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勇士的归宿六大板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李德才于1904年5月出生在萍乡宣风沂源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祖辈世代务农。1926年,参加萍乡农民自卫军,后转为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红三军七师二十团机枪连连长,参加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李德才率领一个机枪排,掩护红一师17名勇士强渡大渡河。红军总部授予李德才“强渡大渡河英雄”称号。1938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二营营长,先后参加平型关战役、南波关战役、黄土岭战役和百团大战。1945年2月,他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十分区七十五团团长。1948年11月,李德才任晋察冀军区十七旅旅长,1949年8月,任人民解放军二十兵团六十八军二○三师副师长,在解放战争中,参加清风店战役、张家口战役、太原战役。1951年5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八军二O三师副师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1月,李德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定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李德才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人正直,作风朴实,冲锋陷阵,戎马一生,历尽千难万险,身负重伤10余处,终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于1960年6月在河北保定病逝,终年56岁,其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p> <p class="ql-block">1930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中原大战”爆发,我红军趁机扩充队伍,彭德怀带着红三军团到了萍乡。李德才听说参加红军管饭,二话不说就报了名,进了红三军七师机枪连。农村娃出身的他,对城里玩意一窍不通,刚进部队没少闹笑话。头一回见电灯,他拿烟卷去点火,弄得战友笑得肚子疼。更搞笑的是,有一次部队缴获了一批战略物资,其中包括一批德式军服,李德才分到了一条裤子,这是李德才第一次见到西裤,他分不清裤子的正、反面,结果穿反了,把前面穿成了后面,惹得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和战士们哈哈大笑。“这开杈的地方不就是为了上厕所蹲坑方便吗?我怎么穿错了?”李德才脾气倔强,理直气壮地说。听到他这样说,战士们更是笑得前俯后仰。于是,李德才“土佬”的外号就叫开了,日后还传到了毛主席的耳朵里。这就是李德才“土佬”外号的由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中央红军突破金沙江后,面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大渡河成为决定红军命运的“生死线”--蒋介石扬言要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5月22日,李德才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他们在“追剿”的国民党军到达之前抢渡大渡河,开辟出前进道路。一团指战员在团长杨得志的率领下,经过一天一夜的冒雨行军,很快赶到安顺场渡口。当晚,红军战士分成三路,顺利攻占安顺场,消灭了守敌,并缴获一条木船。杨得志经反复考虑,决定将抢渡大渡河任务交给李德才所在的一营,一营营长孙继先挑选了17名勇士进行抢渡,抢渡勇士们每人装备一支冲锋枪、一支短枪和五六颗手榴弹,身背一把大刀。为掩护强渡,杨得志命令红军在沿岸构筑阵地,并派“神枪手”李德才和战友架起重机枪,负责在强渡时压制敌人火力,又调来“神炮手”赵章成,准备在强渡时用迫击炮轰击敌人碉堡。5月25日9时,杨得志一声令下,勇士们迅速登上渡船。渡船劈流破浪向对岸驶去。对岸敌人发现后,集中火力向小船射击。敌人的炮弹纷纷落在小船旁边,掀起冲天水柱几乎将船掀翻。红军首长立即命令李德才压制敌人火力,同时命令赵章成开炮。李德才接到命令,和战友们立即开火。只见他轮换着使用两挺重机枪,子弹像雨点般泼向敌人,两个战士不停地为他装子弹。炮手赵章成则用迫击炮准确地射向对岸敌人碉堡,敌人的火力顿时弱了下来。河中央的勇士们和船工全力划船,木船快速驶向对岸,勇士们跳下船,蹚着齐腰深的河水冲上岸。敌军见状立即进行反扑,企图吃掉登岸的红军。红军首长果断命令李德才和赵章成开火,打退敌人的反扑。李德才立即扣动扳机,枪弹覆盖处敌军成片地倒下。登上对岸的勇士们随即发起猛攻,很快就完全占领了渡口阵地。李德才等带着重机枪乘船渡河后,迅速冲上战友夺取的制高点,架起机枪居高临下向反扑的敌军进行扫射。敌军力不能支,迅速溃败,红军乘胜追击,一口气扫除了沿河40余里的敌人,强渡大渡河战斗胜利宣告结束。战后,李德才被授予“渡河英雄”称号。刘伯承在向毛主席叙述战况时,提到了“土佬”的英勇表现和绰号的由来,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从而记住了“土佬”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被改编成了八路军。李德才也跟随115师奔赴抗日前线,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后来又担任了晋察冀军区冀中10分区75团团长,相继参加了黄土岭大战、百团大战等八路军发起的诸多战役,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李德才所在的115师独立团在杨成武的指挥下,在腰站面对兵力超过我军一倍的日军联队,经过顽强苦战,死死顶住了当面之敌的进攻,共打死打伤日军300多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有力保障了师主力的侧翼安全,为平型关大捷做出了重要贡献。平型关战役后,115师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五台分兵”,分兵后李德才担任一营副营长。李德才上任时间不长,就赶上了著名的大龙华战斗,李德才指挥一营各连互相配合突击夜战,不顾右臂的伤情,亲自操枪掩护战士们歼灭顽抗的日军,取得大龙华战斗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寇切断我军联络线的计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黄土岭之战中,李德才所在的部队用迫击炮击毙了阿部规秀这个有着日军“名将之花”之称的日军陆军士官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暑名的山地战专家,这时候的阿部规秀刚刚升任日军陆军中将就一命呜呼了,他也成为抗战以来,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毛主席得知了这个消息,高兴地发去了嘉奖电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大龙华战斗中,李德才右臂严重负伤,被送往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医院。医生诊断其血管和骨头都断了,因无法止血,准备为他截肢。李德才坚决拒绝,甚至把手枪压在枕头下,称谁敢锯他的胳膊就枪毙谁。部队首长得知后,请示军区首长聂荣臻,请求白求恩医生前来救治。白求恩立即放下手头工作,连夜骑马赶往一分区。经过一天一夜奔波,白求恩到达医院,为半昏迷中的李德才做了手术,清理碎骨,接好血管,并使用了抗菌素。然而,白求恩在返回军区途中,为一位患丹毒的伤员做手术时不幸感染,后转为败血症,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李德才得知噩耗后悲痛万分。解放初期,他在天津华北军区速成中学学习时,写下《“纪念白求恩”读后感》,表达了对白求恩的深切缅怀与感激之情,称自己死也不会忘掉白求恩的工作热情和对阶级兄弟的关心,决心学习其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李德才又随即投身到解放战争之中。解放战争中,李德才所在的华北三兵团,先后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战役。他指挥的部队生俘了敌人第三军军长罗历戎,还参加了平津战役和解放太原等大小战役、战斗,立下赫赫战功。在解放张家口的战斗中,毙伤敌万余,俘虏一○五军军长袁庆荣、二一○师师长李恩温、骑一一旅旅长胡逢太、骑五旅副旅长左耀武以下8000多人,我方伤亡仅120余人,受到了上级的嘉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前期,李德才在115师一直受到林彪的器重和信任。到晋察冀后,一直保持与林总的联系,1945年10月,林总率十万大军进军东北,途中在河北霸县宿营。李德才知道后,就赶过来见他。却不料林彪正在休息,而新来的警卫员又不认识李德才,就挡了“驾”。李德才很生气,把帽子一摘,大声说:“你知道土佬吗?土佬就是我,我就是土佬!你去告诉林总,说土佬要见他!”警卫员也听说过一些“土佬”的故事,一看不好惹,只好进去把林彪叫醒了。结果林彪出来后,笑着握着李德才的手说:“别人不见,土佬来了我还能不见吗?”并又一次邀请李德才跟自己到东北去,开辟根据地。李德才因聂总也离不开他,只得婉言谢绝,并向林总提了一个请求。他说:“首长,我们团缺武器,你留点武器给我吧。反正你们去了东北,能接收日本人的枪支大炮。”林总看了李德才一眼说:“我可不是后勤部长。”说话间,邓发、李天佑等跟随林总闯关东的将领来了。林总点拨李德才:“我可不管,找他俩要去。”很快,李德才的装备武器就被解决了。聂荣臻司令员得知后,直夸李德才:“这个土佬有办法,发了一笔洋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李德才又主动请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担任志愿军68军203师副师长,率部参加了粉碎敌军“坦克辟入战”、“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和“绞杀战”、“细菌战”和金城反击战等,“奇袭白虎团”的神奇一战,就出自李德才所部之手。其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让彭德怀等都连连赞叹,毛主席听说后十分高兴,对彭德怀说:“你还不知道你军中有一个土佬吧?”1952年李德才回到祖国,毛主席和聂荣臻等领导非常重视,亲自关心他的工作安排,体现了党中央对老红军的深切关怀,组织上考虑到他的情况,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留在北京,在后勤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享受相对舒适安稳的生活;另一个是回到部队基层,与战士们打成一片。面对这样的选择,李德才没有过多犹豫,他选择了后者,被分配到了河北保定,担任保定军分区司令员,他说:“我是一名军人,战场才是我的归宿。我想继续为人民服务,为军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李德才被任命为保定军分区司令员之后,与之前的战场生活不同,再也闻不到战争的硝烟了。但在和平的环境下,他始终关注部队的军事建设,每天清晨,他都要到训练场巡视,经常驻足观看战士们练习。他坚持认为加强部队军事建设是有效抵御外部威胁,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支人民军队,没有过硬的军事素质是不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关注部队军事建设的同时,李德才也十分重视部队的日常建设。保定军分区当时财政拮据,干部、战士们住平房,道路均为土路。雨天时,院内泥泞不堪,行走困难,双脚常被泥陷。李德才遂亲自带领身边的警卫和工作人员前往市区废旧工地拾砖,积累至小堆后,用小推车运回机关大院。半年内,李德才利用捡来的砖头为保定军分区机关铺设了一条美观的道路,有效解决了工作人员行走不便的问题,且未花费任何经费。他还自己动手、全员出动,在军分区建立蔬菜基地,改善了官兵伙食。有一次视察基层时发现伙房的大锅年久失修,他立即调拨专项经费更换了新设备。为解决部队干部、战士秋、冬季洗澡难的问题,他又在营地建起了澡堂,让干部、战士们洗上热水澡。为丰富部队业余文化生活,他又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文工团,每逢节假日都组织专场演出。他任军分区司令员以来,坚挂用自己的点滴行动,硬是把军分区收拾得象个温暖的大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8年的一天,军分区大院内,战士们在打篮球,由于球场没有砌水泥,不平整,一个战士不小心摔到了,伤的还挺严重。李德才听说后,就责问后勤部门为什么不把球场整修一下?后勤的同志就诉苦说,现在正是“大跃进”时期,到处都在搞建设,根本没办法搞到水泥。李德才请地方领导帮忙,地方领导也很为难,说:“水泥是国家的计划物资,现在都下半年了,恐怕省里也没有计划外指标,弄不好得找国务院。”一语提醒了李德才,他立即动身去北京找毛主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发生了美篇开头的那一幕。据说,李德才次日即携员乘车抵京至中南海,但因事仓促,没有事先预约,警卫人员未接通知,拒其入内。就在李德才和警卫人员交涉时,恰巧有一个李德才认识的中央首长的孩子返回中南海家中,李德才问这孩子能不能接触到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请他们给主席捎个话,说“土佬”想见他。很快第二天下午,李德才就收到了毛主席要见他的消息。在卫兵的指引下,李德才进到了主席所在的书房内。主席闻李德才至,急唤其入内,并笑言:“土佬,今朝裤没穿反吧?”李德才提出用水泥建篮球场,毛主席赞同,认为利于干部战士健康,遂指示秘书处工作人员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系解决。临走时,李德才又说:“主席啊,你看我进京一趟不容易,要不你送我点纪念品,我想念你的时候还能掏出来看看。”主席很大方地表示,书房里只要你看得上的,尽管拿。结果李德才看上了主席读书看报卷阅文件的那支钢笔,主席还另赠了他一条皮带。得了礼物的李德才欢天喜地得告别毛主席,离开了中南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0年,李德才在一次外出活动时,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北京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得知后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但李德才最终于6月25日不幸去世,终年56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佬”--李德才,您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您永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10.16</p> <p class="ql-block">本篇少量图片取自网络,谨向原作者致谢,如侵权,请通知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