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山桥:黄河之上的“兰州记忆"

邓 琮

<p class="ql-block">  在兰州,黄河穿城而过,一座钢铁桥梁横跨河面,它便是有着“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中山桥。对于每一位到访兰州的人而言,这里不仅是必打卡的地标,更是一段百年历史的鲜活见证。</p> <p class="ql-block">  中山桥的故事,始于清末。1907年,为解决黄河天堑阻隔的难题,清政府聘请德国工程师,历时两年建成了这座黄河上游第一座永久性公路桥,最初得名“兰州黄河铁桥”。彼时,桥梁由数百吨钢铁构件组成,从德国远渡重洋运抵兰州,再由中外工匠合力拼装,在那个交通与技术落后的年代,堪称工程奇迹。而桥畔的明代“镇运桥将军柱”,静静矗立,不仅见证着600多年从黄河浮桥到铁桥的重要历史,也是当年铁桥前身的重要遗存,更像是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黄河两岸的往来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  建成后的铁桥,彻底改变了兰州“隔河如隔世”的局面。它承载过骡马驼队,也见证过汽车轰鸣;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也陪伴着城市的复苏。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铁桥正式更名为“中山桥”,名字的更迭,也让这座桥梁被赋予了更多时代意义。此后数十年,它始终是兰州南北交通的核心,无数人的生活与它紧密相连,桥上的每一颗铆钉、每一段钢梁,都刻满了市井烟火与岁月痕迹。</p> <p class="ql-block">  如今,百年时光过去,中山桥早已卸下了“交通主力”的重担,成为一座仅供行人通行的景观桥,但它在兰州人心中的地位从未改变。清晨,晨练的市民沿着桥面漫步,看黄河水奔腾向东;午后,游客们驻足桥上,与“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石碑合影,触摸着带着历史温度的钢铁;傍晚,桥上灯光亮起,与两岸的夜景交相辉映,勾勒出兰州最动人的轮廓。而那座“镇运桥将军柱”,依旧矗立在桥旁,成为人们追思过往的寄托——它让我们想起建桥者的智慧与勇气,想起这座城市与黄河共生的岁月,更让我们对脚下的土地多了一份敬畏与感恩。</p> <p class="ql-block">  从承载交通的“实用之桥”,到连接历史与当下的“精神之桥”,中山桥的百年变迁,正是兰州发展的缩影。它不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兰州人的“集体记忆”,是每一个到访者认识这座城市的开始。未来,这座百年老桥还将继续矗立在黄河之上,见证兰州的新发展,也将这份跨越世纪的坚韧与温情,传递给更多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