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纪行之七 莎车探秘

大漠孤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莎车探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达瓦昆湖返回的第二天,我们决定驱车200公里,去莎车城看看。我们包车的维族司机介绍说,沿途还可以顺道去著名的英吉沙县土陶村和小刀村一游,不会耽误太多时间。这建议是师付主动额外增加的服务,也不加价,只是徒增司机的辛苦而已。</p><p class="ql-block"> 我们欣然同意,两辆 suv朝莎车飞驰而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司机开着车,音响放着新疆风格的音乐,和大家不停地摆着龙门阵。不知不觉英吉沙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英吉沙县盛产手工陶器和精美刀具。</p><p class="ql-block"> 传承2000余年的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车开进核心传承地之一的喀什市英吉沙县芒辛镇土陶村。</p><p class="ql-block"> 这里素以手工制作素陶和琉璃陶著称,尤以施釉工艺和多姿彩绘最具西域风格与伊斯兰特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热情的维吾尔族大叔亲自为我们制作示范,并手把手地传授技艺,让大家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令人亲近的维吾尔大叔轻描淡写地说道:喀什古城旁边游人如织的那条土陶一条街店铺里陈列的精美陶器,几乎都是从我们这里拉过去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英吉沙小刀村‌离土陶村不远,开车十来分钟就到。</p><p class="ql-block"> 令人大开眼界的是英吉沙小刀制作工艺也是一项国家级非遗技艺,与保安腰刀、户撒刀并称中国三大名刀。‌‌</p><p class="ql-block"> 我们被琳琅满目的展品晃花了眼,想挑选几件买回去做摆设,也是一种纪念吧。这里不光有各式各样精美的刀具,也有更多的独具风格的其它工艺品,多是些体现新疆特色的骆驼、雄鹰、钟表等摆件。</p><p class="ql-block"> 正当男士们犹豫不决东挑西选的时候,女士们早就买了好几样工艺品,说是家里正好缺一些这种色彩明丽的金灿灿的装饰品增添喜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欢欢喜喜地离开英吉沙村,又直奔莎车县。</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在汉代喀什是三十六国中的疏勒国,那么一百多公里外的莎车就是当时的莎车国。</p><p class="ql-block"> 莎车县城曾是莎车国的王都,自然莎车县城就与别的城镇大不一样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拥有三千多年新疆最久远历史的莎车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历史长河中,成吉思汗的后裔又在这片由叶尔羌河冲击而成的土地上建立了叶尔羌汗国。</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532年独具伊斯兰特色的叶尔羌汗国王族陵墓群、纪念十二木卡姆创始人阿曼尼沙汗的纪念陵、建于明代融合中亚建筑风格和体现多元文化背景的阿孜纳清真寺、展示维吾尔族古典音乐了解叶尔羌汗国历史文化的金碧辉煌的叶尔羌国王宫、以及4A级景区莎车老城等,都是南疆著名的历史和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二木卡姆”和传奇王妃阿曼尼莎汗。</p><p class="ql-block"> 叶尔羌汗国阿不都热西提之妃阿曼尼沙汗是十五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女音乐家。她深入民间社会,拜访艺人、诗人,歌手,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和歌舞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十二木卡姆》成为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阿曼尼沙汗也成为令人敬仰的维族历史文化名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宏大的王宫王陵清真寺彰显着昔日贵族的威仪和建筑的精美,而王宫内每日表演的十二木卡姆和古城里的喀赞其等老街则展现了维吾尔族民间本底生活的真实场景。</p><p class="ql-block"> 莎车拥有97%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p><p class="ql-block"> 在这座原住居民活态生活样本的城市,你可以真切地体验到活着的边疆叙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莎车是维吾尔族人的故乡,而维吾尔族本身则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新疆各民族融合共生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现代基因研究指出,维吾尔人西亚欧洲与东亚亚洲成分的比例接近一比一,这是民族融合血缘上的证据。</p><p class="ql-block"> 维吾尔族历史上曾先后被称为袁纥、韦纥,回鹘等,17世纪后元代称维吾尔为“畏兀儿”,汉译的意思有点负面。1934年新疆省政府定名“维吾尔”,汉译意为”维护你我”,强调“团结、联合”之意。‌‌解放后肯定了这一称谓,统一正式称为维吾尔族。</p><p class="ql-block"> 新疆的稳定和繁荣才是包括维族在内的新疆各民族的共同愿望。</p><p class="ql-block"> 这几天一直给我们开车的维族司机说,喀什和莎车都是最近几年才有了飞速发展,他的家庭也因此受益,他为此感到非常满意。</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位维族司机个子不高,身体壮硕,汉语说得不错,喜欢唠嗑。一路上贴心照顾我们,每到一地就会介绍最佳旅游路线,有问必答。</p><p class="ql-block"> 我们问他现在民族之间可以通婚吗?他意味深长地说,他的一位亲戚的女儿找了一个汉族男朋友,家里不同意,但女儿态度坚决,非男朋友不嫁。历经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p><p class="ql-block"> 他感叹地笑道:民族不是障碍,房子不是障碍,相爱才是真爱!</p><p class="ql-block"> 他没有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却给出了一个聪明而辩证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这句话后来就成为我们旅途笑谈中的格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天紧凑愉快的旅行在下午四点左右结束。</p><p class="ql-block"> 返程时路过玄装讲经台,感觉莎车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下午六点我们又回到了喀什,这里要到晚上十点天才黑呢。</p><p class="ql-block"> 把喀什作为根据地的这种旅行方式不太劳累,非常适合有大把时间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漠孤烟 文&图</p><p class="ql-block"> 2025.10.16于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