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 游览上津古镇

尘世精英

<p class="ql-block">站在上津古城的门前,一位老人静静伫立,仿佛与这座老城一同呼吸。他不说话,只是望着那灰瓦红柱的屋檐,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熟悉与温情。我放慢脚步,没去打扰,只觉得这一幕像极了时光的入口——门没开,心却已走进去了。</p> <p class="ql-block">一入古街,热闹便扑面而来。石板路两旁是清一色的木结构老屋,屋檐低垂,灯笼高挂,行人穿梭如织。有人驻足挑货,有人谈笑风生,街心那幅“我爱你中国”的横幅在风里轻轻摆动,像一句不加修饰的告白。这街不单是景,更是活的市井烟火,一步一景,一步一声。</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街道还带着露气,石板泛着微光,远处山影朦胧。几个行人散落在街角,一位穿彩衣的女子背影悠然,像是正把整座古镇慢慢走进心里。红灯笼静静垂着,未点亮,却已染了气氛。这一刻的安静,不是冷清,而是岁月沉淀下来的从容。</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道庭院门,迎面是几盆绿意盎然的植物,红灯笼在檐角轻晃。接待台后有人低头忙碌,不张扬,也不冷淡,像这院子本身——有礼有节,古而不旧。这里不像景点,倒像谁家的老宅,偶然开门迎客,却仍守着自己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一面老墙静静立着,上面题着“津上塞古口濛子美”,字迹苍劲,像是从历史深处拓印而来。阴天的光打在墙上,让那些山水画与古建图案更显深邃。我读不懂全句,却读得出一种气韵——那是属于这片土地的文脉,在无声中低语。</p> <p class="ql-block">一处门楣下挂着红灯笼,牌匾却写着“法国红酒上津直销处”,乍看有些突兀,细想却笑了。老屋装新酒,何尝不是一种包容?木门雕花依旧精致,传统与现代在这里没有争执,反倒像老友碰杯,各自保留味道,又共享一席。</p> <p class="ql-block">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高悬:“石来运转”,旁边小字写着“娜米绘·上津石画”。红灯笼映着深色木门,光影交错间,竟生出几分吉祥意味。这名字起得俏皮,却也贴切——石头本无言,可在这古镇里,每一块都像是被岁月点过睛。</p> <p class="ql-block">一条长廊蜿蜒向前,两侧木构深沉,灯笼与花环点缀其间。中间一道浅浅水渠,绿植随流摇曳,像是把江南的灵秀悄悄搬来了。一位男子站在廊中,抬手似在讲解什么,旁人驻足倾听。这一刻,走廊不只是通道,更像一条流动的文化脉络。</p> <p class="ql-block">他仍站在廊边,黑衣衬着古木,笑意温和。不说话时,他像画中人;一笑,又把画变活了。身旁人来人往,他却像定住了似的,专注地看着某处雕花,或某片光影。或许,他也在等一个瞬间——等风穿过廊柱,吹醒一段尘封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节日的气氛在街巷里发酵,红灯笼与彩旗交错悬挂,连空气都染上了喜庆。一位男子站在街心,抬手一扬,不知是在招呼朋友,还是在框住眼前的风景。远处山色如黛,近处人声喧喧,热闹里透着踏实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石砌拱门静立如守,木匾上字迹端正。一位蓝衣女子站在门前,草帽遮不住笑意,双手张开,像是要把整座古城的热情捧出来。她不说话,可那手势已胜千言——欢迎,就该是这样温暖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一对身影挽手而行,橙与红的衣色在灰瓦背景下格外明亮。他们不疾不徐,像在散步,也像在重温某种仪式。街边对联飘动,灯笼轻晃,人群在他们身边流动,却仿佛隔了一层柔光。爱情在这老街上,也沾了古意,变得绵长。</p> <p class="ql-block">“晚晚家私房菜”的招牌古朴雅致,油纸伞斜倚门边,红灯笼静静垂着。没进去吃饭,光站在门口,已闻到几分烟火香。老屋做饭,菜里大概也带着木头的沉静与时光的回甘吧。</p> <p class="ql-block">推门而入,灯笼暖光迎面,头顶一盏现代灯却亮得通透。往里看,是回廊、是窗格、是层层叠叠的旧影。新与旧在这里不争不抢,光与影自然交融。仿佛走进的不是一家小店,而是一段被温柔保存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古城客栈”的木牌挂着电话号码,像是在说:古意可住,人间可留。两位女子站在门前,一个举着手机,一个含笑旁观。她们不急着进去,反倒像在确认——这扇门后,是否真藏着一段慢下来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一扇老木门上,“古城党群驿站”几个字写得端正。两侧牌子分别写着“上津古城运营”与“重点文物司”,连那块红色电子屏,也努力融入这古意森森的角落。传统与管理在此握手,庄严而不失温度。</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肆街”二字立体醒目,下方法文“SiJie”静静并列。棕色牌匾写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重得让人驻足。这里不只是街,更是被认证的历史本身,每一步都踏在文化的刻度上。</p> <p class="ql-block">“醉街”二字挂在左侧墙上,名字起得洒脱,街却走得沉稳。行人三三两两,木门紧闭,绿意悄然。天色阴沉,反倒让整条街多了几分诗意——醉的或许不是酒,是这走不完的巷,看不倦的旧。</p> <p class="ql-block">城墙沿着河岸延伸,水静山远,树影婆娑。几辆汽车停在边上,还有一辆红三轮车,突兀又真实。历史在这里没有被供起来,而是与生活并肩而行。墙是旧的,车是新的,可它们共处得如此自然,像一场无声的和解。</p> <p class="ql-block">石拱门上“古城”二字苍劲有力,门后是灰瓦老屋,门前是闲步行人。左侧门扉紧闭,右侧绿树掩映,仿佛在说:有些故事已落幕,有些才刚刚开始。阴云低垂,却压不住那份从容的静气。</p> <p class="ql-block">小巷两侧老屋斑驳,瓦片残缺,电线横跨头顶。几位行人缓步走过,不避破败,反倒像在亲近真实。远处山影淡淡,像一幅未完成的水墨。这里没有修缮的精致,却有最本真的生活肌理。</p> <p class="ql-block">老街尽头是山,山脚下树影稀疏。墙边停着一辆摩托车,标语写着“人民奔小康 身体要健康”,朴素得可爱。两个行人一前一后走着,一个浅色外套,一个深色衣裳,像两种时代的剪影,在这条街上悄然交汇。</p> <p class="ql-block">一座砖砌老屋静静矗立,外墙剥落处露出岁月的肌理。金匾高悬,红门雕花,小窗带铁栏,像一位历经风霜却仍挺直腰板的长者。它不说话,可你走近,便能听见时光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石碑立在路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津古城”几个字沉稳有力。国务院2013年公布,湖北省政府立。没有多余装饰,却让人肃然起敬。这块碑不只是标记,更像是一句承诺——有些东西,值得被永远守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