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十年前,学长郑建华自完成上海绢纺织厂志书编写后,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小说《经纬春秋》,重点讲述了上海某原日资丝织厂演变过程中的历史故事。整部小说共20多万字,根据时段分为三部六十七章,第一部写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接收到迎接解放时期,第二部写解放后恢复生产时期,第三部写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失误和折腾。下面,是该小说的第二部第四十四、第四十五章,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二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十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份由十五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的视察报告出现在陈毅市长的办公桌上,报告的题目是极为醒目的《上海丝厂劳动条件恶劣,严重危害工人健康》,视察报告在详细叙述政协委员们在上海丝厂原料处理间的见闻后,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工人阶级在政治上翻身以后,要想办法如何从恶劣的劳动条件下解放出来,真正成为工厂的主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份主要来自党外人士的报告,引起了陈市长的高度重视,他将这份报告仔细看了一遍,深情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现在我们的工人阶级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如果谁还漠然置之,就不配当共产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尽管陈市长正处在百废待兴的繁忙工作之中,但对这类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他是绝不耽搁的,陈市长没有在报告上作批示,而是让办公厅派了一辆车,直接向上海丝厂驶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乎在阎国光接到市府办公厅电话的同时,陈市长的小车已经驶进了工厂的大门,阎国光和季善工连忙从那座日本式的办公楼上迎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阎国光此刻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既高兴又担忧,按常人的思维方式,阎国光应当感到紧张,因为陈市长是冲着上海丝厂的严重问题而来的,而这严重问题亦正是阎国光就任厂长后所没有解决的,阎国光将面临着挨批评的难堪处境,他是高兴不起来的。然而,此刻的阎国光却是以高兴为主的,因为,解决原料处理间恶劣劳动环境问题,正是他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他有意将这个问题暴露在政协委员面前,目的就是希望尽快地把这个问题解决,至于个人挨批评还是受表扬,他并没有过多的考虑,他只是没有想到这件事会捅到陈市长那里,更没有想到陈市长会马上跑到厂里来,他不禁为陈市长雷厉风行的作风所感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季善工此刻的心情要比阎国光简单得多,他的全部感觉是佩服,要说对恶劣劳动环境所负的责任,他也有,他当厂长时没有解决,那是在旧社会,现在他是总工程师,也应当负有责任。但阎国光敢于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敢于把问题暴露出来,只是想尽快解决问题,全然没有考虑自己的进退出处,这是令他感到十分佩服的。尤其是,陈市长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把工人的劳动环境看得如此重要,这更是令他感到由衷的钦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想不到这事那么快就把市长都惊动了。”季善工对此十分感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看来,解决这个问题快了。”阎国光现在想的仍然是工人的利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毅视察基层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黑色的轿车停在办公楼前面,那是一辆三十年代末生产的的美国车,虽然是名牌,但毕竟是用了多年了。陈市长仍然是一身灰布人民装,他走下车来,阎国光和季善工迎上前去,阎国光按照部队的习惯,行了个军礼,“首长,您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鬼,这个工厂让你搞得不错么,怎么,还有些蚊蝇孳生地没解决?”显然,陈市长和阎国光本来就相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工作没有做好,请首长批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别忙着做检讨,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解决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市长转过身来,指着季善工问,“这位就是纺织专家季工程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季善工心头一热,连忙说,“不敢,不敢,鄙人季善工,请首长多指-—”他想说“指教”,又怕不合时宜,临时改成了“指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市长爽朗地一笑,“我能指导什么啊?我倒要请您多指导哩,要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要靠科学,您是专家,在搞纺织上,您的主意可比我多得多哩。”说完,陈市长又无拘无束地笑了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真想好好看看你们这个工厂,可今天没有时间了,就看看你们那个蚊蝇孳生地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市长说完,便让阎国光和季善工带着他朝原料处理间走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毅作报告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十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议室里坐满了人,陈市长坐在阎国光和季善工的中间,其余的座位上仍旧依次坐着张土根、李秀玲等人,除了经常参加会议的各科科长和各车间主任以外,还有一批身上沾满飞花的工人代表,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还有几名原料处理间的工人,虽然来这里之前用清水冲了一下身子,但仍然散发出难闻的臭气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市长没等人坐稳就开始讲话了,他站在会议桌前,边说边挥动着右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昨天政协委员给我写了一份报告,说是在我们国营工厂中还有那么一个生产条件极其恶劣的地方,我今天自己来看一看,果然是个蚊蝇孳生地。我们的工人兄弟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我这个当市长的有责任,对不起大家。今天我要说一句:这种恶劣的生产环境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种生产方式应当废除,这种腐化发酵法应当被新的方法所替代,这个腐化缸应当敲掉,一个月行不行,十天行不行,三天行不行,我看要尽快把工人同志从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解放出来,我们要有这个决心。这种生产方式是日本人留下来的,是不顾工人死活的,决不能在我们的手中再延续下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市长说到这里,会场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生产还要进行,用什么方法来作原料处理,这是一门科学,要靠我们的专家来解决,季工程师,您是这方面的专家,技术上的事,就多拜托您了。至于如何组织实施技术改造的事,就让小阎安排吧,我在这里表个态,市委市府全力支持你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市长在一片掌声中结束了演讲。他没有让人们送,坐上那辆黑色的轿车匆匆走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季善工在仔细进行演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阎国光和季善工紧紧握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个消息在上海丝厂职工中不胫而走:陈市长指示,要对腐化脱胶工艺开一刀,工人们奔走相告,说这是共产党对工人的关心,技术人员感到有压力,生怕这一步走不好,会让人同政治联系起来,也有人在背后嘀咕,说是共产党逞能,工艺是那么好动的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市长走后,阎国光在感到鼓舞的同时,也感到了一种压力,取消腐化脱胶工艺后,用什么来替代它,这是一门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科学。工人们正在急切地盼望改变劳动条件,这是可以理解的,可自己是一厂之长,要对整个工厂的发展负责,事情能那么简单吗?陈市长已经定下了解决问题的时间表,一个月,十天,三天,这就逼着阎国光要尽快地解决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阎国光走到总工程师室,看到季善工正在计算一道道算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季工程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到阎国光的喊声,季善工抬起头来,“哦,阎厂长,来,请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季工程师,您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阎厂长,我知道您的用心,完全是想着工人,可这是国内外都没有先例的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季工程师,正因为是做国内外都没有先例的事,所以就更具有挑战性,您是不是已经有了什么设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点想法,但并不成熟。让原料腐烂发酵是为了脱胶,我想,用酸和碱轮番洗涤,同样能够达到脱胶的效果,虽然要多增加化工原料的开支,但是可以加速原料的周转,从经济上还是合得来的,至于技术上,我看总体上是没有大问题的,有些具体细节上的做法,还要进一步考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您已经有所设想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可以这样说,但很不成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谢谢您。”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转发于2025年10月16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文中图片分别引自网络或由AI生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