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的美篇

子在川上曰

<p class="ql-block">秋光海韵</p> <p class="ql-block">  脚步刚踏出地铁站,便如同瞬间跌入一道蔚蓝的深渊,不期而遇的通透畅然到令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  前一秒所负载的沉郁,喧噪,纷繁,犹疑以及浮在脑海表层的憧憬、企盼和绵亘于胸臆间的长思短念也在这一刻被浩瀚无垠的海天荡涤的影踪杳然。</p><p class="ql-block"> 顺从稀疏的人流信步,心情宁静的没有灵魂,步履坦然的失去重心。没有丝毫错了方向乱了标地的担心,几乎所有的活体都被同一种引力凝聚、牵扯着行人缓缓的拼成一幅静默的画,而绿树、白云、山峦、楼阁却在静默中流动成一道迷离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清风沁脾,不动声色的先淋漓一场沉醉。</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芳草花林间,未经寒霜浸染的枝叶一派繁茂蓊郁,只有银杏,身着季节的披风,高擎金灿辉煌的旗帜,慎重的炫耀着丰腴的仲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依山顺势而上,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像倒挂在山谷间倾泻而下的灰色河流,河流的极端接天,河里白云奔流。仰望两岸,碧空如洗,银亮的云朵缱绻在峦顶峰巅,山风习习,云边微卷,象是谁叠放在清荣峻茂间的未完画稿或未结诗笺。定是竭了才思,枯了灵感了吧?大自然把这里铺张的如此瑰丽,这般庄严,哪里还有留白容得一抹色彩,一行诗句呢?何况,还能有什么词汇可以对应这方山海间的碧绿湛兰呢?磅礴、微茫,鸿蒙都无法遮蔽这深幽的澄明,无以填充这无垠的空灵。它是这个星球的巨幅背景,衬托的一切都是飘浮的附着和缥缈的点缀。</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这方海天之间,至少我已无力惊呼,无凭慨叹。山形树貌都是应该有的样子,造物主和建设者把这山山水水铺陈的顺理成章,无可挑剔。任由思绪象一条游鱼丶一只飞鸟、一片捧着露珠的叶子,一朵摇曳阳光的花朵吧!内心充盈着敬畏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假日期间,盘山绕岭、峰回路转的坡路禁了车流来往,腾让出疏朗的空间供游人恣意穿梭,放心徜徉,忘情流连。多年前,这里已是一道靓丽的景观,总体冠名应是“东海公园”。依稀记得切入主题(北门)的“序言”部分,岸边的半滩半水处有一只巨型的海龟雕塑,其寓意应该与香港回归相关。海归的身后,直挺陡立的峭壁有一组攀岩的造型,岩壁雕刻着鬼斧神工几个大字引人对前途未知光景充满无限的遐想和迫不及待的向往。进入园门,果真是别有洞天。海边有一名为海之韵的广场之上,昂扬着两条钢浇铁铸如舞苍穹的龙型,在不同气象条件下变换着不同的神形姿态。烟涛里它如蛟龙在渊,似欲探海回宫;阳光下它腾跃九天,鳞光夺目……多年来随着景区的改造,沉浮变迁,沧海桑田,一系列承载着时代意义的地标性景观已隐入历史的风烟,不知那时的景致还在谁的初心中青山依旧?我们在历史进程中,总是在摧毁中重设,在推翻上建立,在寻求中遗弃,在创新中复刻。</p> <p class="ql-block">的确,多年后的这里更加开阔,更为舒展。山脚入口处,一只夸张的螺壳上赫然朱漆着“海底大峡谷”几个大字,表明景观是以海为元素的主题。山谷两侧的岩壁上,浮雕着本地海臻特产,鱼虾贝藻一应俱全。不能不赞叹工匠们的精心排布和巧夺天工的技艺。他们将海底的强健的和软体的生物如同原本照搬地挪移到丛林幽谷中,直观立体的展览在游人面前,虽然错乱了海洋和陆地的空间秩序,却巧妙地营造了视觉上的亦真亦幻。明显感觉这里雕着着悖逆,刻意着冲撞,却又是那么的正大光明,堂而皇之。</p> <p class="ql-block">自然架构和意志强加的混搭结合,即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写实秀美,又有"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的抽象妩媚。连绵起伏的山岭实在算不上高耸,但站在山下仰望却又似乎紧贴着云挨着天,仿佛只要登顶便可抓起一片云,摘下一颗星。沿林间的木栈道向顶峰前行,每走几走,我便禁不住的转身回顾,每一次回望,那寥远的蔚蓝和浩瀚的碧波都会给我叠加一层激动和敬畏。我贪婪地将每一帧的步移景换收入相机,迫不及待的付诸网络传媒发送给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