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空中俯瞰新疆,就像一幅摊开的史诗地图——北疆是草原、雪山与湖泊的诗篇;南疆则是黄沙、绿洲与古文明的传说。二十二天的行程,从乌鲁木齐出发,我们沿着天山南北的脉络,走了一条壮阔的新疆环线,穿越天山南北的辽阔与孤独——从天山北麓到南疆腹地,从冰川雪峰到沙漠绿洲,从古丝路遗迹到高原牧场,完整横跨新疆所有地貌带。</p> <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天山脚下的城市</p><p class="ql-block">抵达乌鲁木齐的那天,天山北麓的风裹着细雨拂面而来。远处的博格达峰在暮色中泛着淡淡银光,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守望着北疆的大门。大巴扎的香气,是这座城市献上的第一声问候——烤肉的炙热、馕的麦香、葡萄干的甜味与手鼓的节奏,交织成一曲热烈的序章。</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我们站在酒店的顶楼,俯瞰这座灯火璀璨的城市。那一刻,乌鲁木齐仿佛在雪山与沙漠之间闪烁的一颗星,宁静而炽热,遥远又亲近。</p> <p class="ql-block">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巴扎之一,集旅游、商贸、餐饮、民族艺术于一体。建于2003年,融合伊斯兰、维吾尔等多元建筑风格,拥有丝绸之路塔、演艺剧院及770余米步行街,展示《丝路互鉴》等演出,充满异域风情。游客可品尝抓饭、烤包子等美食,选购干果、工艺品,感受浓厚民族文化氛围。距离这里2公里的是和田二街,它是知名的美食老街,汇聚了浓郁的新疆风味。这里琳琅满目的小吃摊与餐馆供应烤包子、抓饭、烤肉、拌面等地道美食,烟火气十足,深受本地人与游客喜爱,是体验乌鲁木齐市井文化与舌尖美味的必到之地。 </p> <p class="ql-block">9月21日,从天山脚下的乌鲁木齐启程。今天只是热身之旅,而我的两位老伙伴——Sony A1与Canon R5——安静地躺在行囊中,像并肩多年的战友,将一同见证我与新疆的每一次心跳。</p><p class="ql-block">车辆沿吐乌大高速转入S21高速一路向北,窗外的景色逐渐从城市的喧嚣过渡到苍茫的荒原。午餐时,我们在恰克尔图镇短暂停留,随即继续穿越火烧山的赤红山脊,掠过新疆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地带。那里的风卷着细沙,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如同金色的呼吸。</p><p class="ql-block">再往前行,路过卡拉麦里有蹄类动物自然保护区,荒原上偶尔可见普氏野马与黄羊的身影,孤独而自由,仿佛大地的精灵。傍晚,我们抵达富蕴县可可托海镇——这片被誉为“阿尔泰秘境”的静谧之地。</p><p class="ql-block">此刻的可可托海正值深秋,额尔齐斯河在峡谷中蜿蜒流淌,金黄的白桦林倒映着雪山的身影,色彩浓烈得如同一幅油画。风从北方吹来,带着山雪与松林的气息,新疆的旅程,在这一刻真正开始。</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哈萨克语意为“绿色的丛林”“蓝色的河湾”,那是一片被时间温柔照看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9月22日清晨我们沿着额尔齐斯大峡谷步行进入景区。河水从雪山融出,奔腾而下,山石嶙峋,花岗岩壁在晨光里闪着淡粉与银灰的色泽。</p><p class="ql-block">神钟山如一面被风雕刻的图腾,立于峡谷中央,河流从它脚下绕过。</p><p class="ql-block">我停下脚步拍摄,镜头里水流的速度被凝成一条丝带,时间在这一刻变得温柔。</p><p class="ql-block">阳光照进峡谷深处,白桦林金黄得耀眼,</p><p class="ql-block">风吹过,叶片翻飞如蝶,映出一片流动的光影海。可可托海不以喧嚣见长,它的美是冷冽的、克制的,像一首写在岩石上的诗。</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游览了离峡谷不远的,俗称“冰冷的地心记忆”的三号矿脉。那是一片被遗忘的矿山。那也是中国的“英雄矿”,曾为核工业和国家建设提供稀有矿石。如今矿井静默,风穿过废弃的矿车与铁轨,发出低沉的嗡鸣。</p><p class="ql-block">这里不再是工业的喧嚣,而是地球地心的记忆。岩层的纹理如同历史的年轮,一层层诉说着地质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景点是天光之镜的可可苏里。那是一片静谧的湖,湖面平如镜,倒映着天光与远山。风轻轻掠过,湖面泛起柔波,成群的候鸟低空掠影,像写在湖上的诗句。可可苏里湖海拔1333米,又称野鸭湖,湖面面积约为1.7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米。它是由多期地震断陷形成的盆地积水而成的湖泊,是一处天然的沼泽湿地。</p><p class="ql-block">湖中有大小浮岛20多个,水生植物丰富。春秋季节沙鸥、灰鹤、白鹭、天鹅等珍稀鸟类在此驻足,成为候乌栖息繁衍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随后驱车前往布尔津,一路景色层层展开。我们的车经过著名的“635 引额济克”引水工程,沿着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西行,河水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蜿蜒流淌于草原与丘陵之间。途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师部——北屯,这座边疆小城被称为“北疆门户”,整洁而安宁。傍晚时分,我们抵达布尔津,晚霞映红了额尔齐斯河畔,旅途的疲惫在那一刻都被夕光温柔地融化。</p> <p class="ql-block">布尔津小镇被誉为“通往喀纳斯的门户”,街道整洁,房屋带着北欧色彩的木屋风情。夜幕降临时,额尔齐斯河畔的灯光映在水面上,河岸边的咖啡馆传出轻柔的吉他声。</p> <p class="ql-block">9月23日,我们从布尔津出发,乘车约三小时抵达喀纳斯景区。晨雨未歇,山间云雾缭绕。我们在细雨中登船,开始游览喀纳斯湖——这片湖水发源于阿尔泰山,是新疆最北部的重要水系,也是中国唯一一条向西流入北冰洋的河流。</p><p class="ql-block">游船自南向北前行,湖水如翡翠般碧绿,在群山之间蜿蜒流淌。远处山峦层叠,雾气在林间流动,倒映在粼粼湖面上,化作一片迷离的光影。抬头望去,阿尔泰山巍峨耸立,主峰友谊峰高达4374米,银装素裹,冰川闪烁着冷冽的光辉,壮丽而神圣,令人心生敬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冒雨前往喀纳斯河下游,游览被称为“三湾”的三处胜景。</p><p class="ql-block">神仙湾因常被清晨薄雾笼罩而得名,山影、林色与静水交织成一幅淡雅的画卷,仿佛置身云间仙境;</p><p class="ql-block">月亮湾位于卧龙湾上游约一公里处,河水在此弯出优美的“S”形曲线,宛若一弯新月静卧山谷;</p><p class="ql-block">卧龙湾则因河心沙洲的独特形态而得名,从高处俯瞰,滩涂宛如一条蛰伏的巨龙,静默而有力。</p><p class="ql-block">雨中的喀纳斯多了一份朦胧与诗意。山色被雾气轻轻笼罩,湖水的碧绿更显深沉。那一日的喀纳斯,像一首低声吟诵的北疆诗篇,在风与雨之间,缓缓铺展。</p> <p class="ql-block">从喀纳斯前往禾木的路,被雨雾笼罩。</p><p class="ql-block">车在山道间缓缓爬升,落日的余光透过雾气,如银色羽翼洒落在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禾木,是摄影师的天堂。</p><p class="ql-block">太阳尚未完全升起,雾气在屋舍之间流动,烟囱升起的炊烟与晨雾交织,那一刻,你分不清哪一缕是云,哪一缕是人间的烟火。登上酒店的观景台,整个村庄像一幅铺展开的油画。晨光打在木屋的屋檐上,河谷的雾被一点点点燃,变成流动的金色海洋。</p> <p class="ql-block">9月24日,晨雾轻笼,我们走进了禾木村。</p><p class="ql-block">这个坐落在阿尔泰山深处的古老村落,散布着数百户木屋,图瓦人与哈萨克人在此世代游牧,过着恬静而从容的生活。我们沿着木栈道缓步登山,从高处俯瞰,清晨的吉克普林草原被雾气轻柔包裹,银灰的薄雾在山谷间漂浮,禾木河如一条静谧的丝带,在雾中蜿蜒闪光。远处传来若隐若现的马蹄声与犬吠,仿佛是大地的呼吸。</p><p class="ql-block">炊烟从木屋的烟囱里袅袅升起,金色阳光穿透雾气,洒在漫山遍野的白桦林上,叶片闪烁着秋的光辉,灿若流火。牛羊悠然啃食着清晨的嫩草,河畔的哈萨克毡房星罗棋布,桥上的牧人正缓缓驱赶马群而过。那一刻,天地澄明而静美,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仿佛步入了一幅流动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白桦林到了秋天,像是被谁用金箔细细描过。树干笔直,叶子在风里翻出银白的背面,整片林子都在发光。</p><p class="ql-block">禾木村的山脚下,薄雾还未散尽,远处的山峦在秋阳的照耀下泛着金边,像是被谁轻轻撒了一层碎金。图瓦人牵着三匹马缓步前行,蹄声轻叩在湿润的土路上。木质小屋错落散布在坡地间,炊烟袅袅升起,混着柴火与烤馕的香气。集市已开始热闹起来,人们围在摊前谈笑,仿佛整个山谷都醒在这一缕缕人间烟火里。</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继续驱车前往色彩斑斓的“五彩滩”。五彩滩位于布尔津县西北约二十四公里的也格孜托别乡,是额尔齐斯河穿流而过的奇幻之地——那条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在这里描绘出天地最绚烂的色彩。</p><p class="ql-block">五彩滩两岸风光迥异:南岸绿洲、沙漠与蓝天相映成趣,北岸则是由风蚀与水蚀共同雕琢出的雅丹地貌。岩层因抗风化能力不同,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地势与层次分明的色彩。夕阳西下时,整个滩地在余晖映照下燃起五彩的光——红如火、黄如金、绿如翡翠、紫如霞,色彩交织,艳丽而不失庄重。难怪人们称这里为“天下第一滩”,也赞它是“新疆最美的雅丹地貌”。</p> <p class="ql-block">9月25日清晨,我们驱车前往克拉玛依,途中游览了被称为“风蚀杰作”“神秘龙城”的乌尔禾魔鬼城,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魔鬼城的地貌原始而壮阔,线条苍劲、层次分明,风声在峡谷间呼啸回荡,仿佛大地在低语。这里的雅丹地貌雄浑、粗犷,形态千变万化,宛若一座由时光雕刻的荒原之城。正因这独特的地形与气势,吸引了无数导演前来取景拍摄——《魔鬼城之魂》《淘金王》《苏武牧羊》《卧虎藏龙》《天地英雄》《七剑下天山》《西圣地》《戈壁母亲》《无人区》等数十部影视作品都在此留下了影像。</p> <p class="ql-block">离开魔鬼城,我们途经“油城”克拉玛依。公路两旁钻井林立,采油机如金属巨兽,在戈壁滩上有节奏地摆动,昭示着这片土地的力量与富饶。</p> <p class="ql-block">继续行驶,路过鲜为人知的乌尔禾胡杨林。这里的胡杨林分布在乌尔禾区、百口泉与魔鬼城之间,全部为原始野生群落。茫茫戈壁中,胡杨生于烈日,立于风沙——“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p><p class="ql-block">林中多为枯老胡杨,树干粗壮、形态奇绝,有的扭曲如舞,有的仰天如吟。它们虽已逝去百年,却仍屹立在沙海之间,诉说着岁月的坚韧与不屈。阳光洒在金黄的叶片上,整片胡杨林层林尽染,仿佛燃烧着北疆秋天的魂魄。</p> <p class="ql-block">金色的阳光洒满胡杨林,一头双峰骆驼安静地站在树影之下,披着红色呢毯与彩带,毛发在阳光中泛着柔和的光。它抬起头,神态从容,仿佛正享受这片秋日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奎屯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9月26日清晨,我们驱车乘坐7座商务车,从奎屯驶向独山子大峡谷,再沿独库公路前往那拉提。独库公路,全长约561公里,横穿巍峨的天山山脉,连接着独山子与库车,是新疆最令人神往的风景大道。</p><p class="ql-block">独山子大峡谷,是独库公路北端最震撼的地貌奇观,被称作“新疆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峡谷由天山冰川融水与风蚀、雨蚀千千万年的雕琢而成,历经岁月冲刷,形成了壮丽而荒凉的峡谷景观。站在峡谷边缘,仿佛能感受到大地深处的呼吸,岩石裂缝里蕴藏着时间的力量与自然的恢弘。沿途风景如画,但也不乏险象——我们亲眼目睹了两起车祸,司机说最让人胆寒的,还是山坡随时可能滚下的落石。独库公路南段因安全限制不对外籍游客开放,只能从伊宁乘机前往库车。</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抵达那拉提草原——天山深处的一片空灵仙境。这里位于伊犁河谷东端的新源县,被誉为“空中草原”。雪山、森林、草原与河谷交织,光影下的草浪如海洋般起伏,牛羊悠闲地漫步,远方的雪山静默矗立。微风吹拂,空气中带着青草与泥土的气息,天地间仿佛只剩下宁静与辽阔。站在草原上,仿佛置身一首悠远的天山牧歌,尘世的喧嚣在这里彻底消散,只想任由心灵沉浸在自然的怀抱里。</p> <p class="ql-block">那拉提草原分为三大景区:空中草原、河谷草原和盘龙谷。</p><p class="ql-block">空中草原位于高山之巅,放眼望去,草浪随风起伏,雪山在远方静默守护,仿佛置身云端。河谷草原蜿蜒在群山之间,清澈的河水如丝带般穿行,牛羊点缀其间,光影交错,画面宁静而生动。盘龙谷则隐藏在山谷深处,山峰环抱,溪流曲折,河谷与森林相映,宛若天然的摄影天堂。</p><p class="ql-block">我举起Sony A1和Canon R5,用长焦捕捉远方雪山的层次,用广角展现草原的辽阔,把风吹过草浪的瞬间定格在画面里。微风拂面,草香扑鼻,天地间只剩下辽阔与宁静,仿佛一首悠远的天山牧歌,让人忘却尘世喧嚣,全身心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p> <p class="ql-block">在那拉提草原,我们与这片辽阔草原的萌宠近距离接触——抱起一只毛茸茸的小羊,感受它温暖柔软的毛发和轻轻的蹄踏。小羊在怀里轻轻动着,眼神清澈而好奇,仿佛也在观察着我们这群外来游客。</p> <p class="ql-block">9月27日清晨,我们驱车从那拉提前往喀拉峻,夜宿特克斯。午后抵达特克斯后,开始游览喀拉峻草原。喀拉峻位于伊犁河谷东南的特克斯县,是天山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山脊上的莽原”之称,被誉为“空中草原”,2012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喀拉峻的美,兼具高山草甸的辽阔与江南般的柔情,是摄影师和徒步旅行者心中的伊甸园。北望天山主脉,终年白雪皑皑;南侧是奔腾的喀拉峻河谷,清澈溪流蜿蜒流淌,在草原上倒映蓝天白云。</p><p class="ql-block">沿着高低起伏的草坡漫步,草坡如绿色丝绸铺展,被天山雪峰和蓝天轻轻托起。光影在坡面流转,阳光透过薄云洒下斑驳光斑,每一个转角都能遇到令人屏息的画面——远方雪峰静默,近处溪流闪着银光,牛羊悠闲漫步,微风拂过,草尖轻轻摇曳。</p> <p class="ql-block">喀拉峻因其独特的立体草原景观和壮美自然风光,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立体草原”之一。在摄影报道中,它的花海、雪山和哈萨克游牧文化被频繁呈现,</p><p class="ql-block">可惜这次我们未能赶上花期,只能带着一丝遗憾离开,却仍被喀拉峻草原辽阔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深深打动。</p> <p class="ql-block">在喀拉峻草原,我们策马游玩,尽情感受高原的辽阔与自由。马蹄踏在柔软的草地上,带起阵阵青草香和草浪轻响,风吹过脸颊,带来清凉与自由的气息。骑在马背上,草原在脚下延展,起伏的坡地、远处雪峰、点缀其间的云杉林尽收眼底,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天山画卷。</p> <p class="ql-block">9月28日,我们首先来到昭苏湿地公园。这里湿地面积达103万亩,是中国少有的高原湿地。特克斯河缓缓流淌,两岸绿茵如毯,远处天山雪峰与云杉林勾勒出深墨色的天际线,景色开阔而宁静。</p> <p class="ql-block">昭苏是古代乌孙国的故地。两千年前,张骞凿空西域时,伊犁河谷的骏马便载着丝绸与香料在古道上奔驰。自汉唐以来,昭苏便有“天马之乡”的美誉,汉武帝赐名乌孙马为“天马”。随后,我们观看了“天马浴河”表演。</p><p class="ql-block">八十匹伊犁骏马如同脱缰的风冲入特克斯河,马蹄踏碎水波,水花腾空飞溅,形成晶莹剔透的弧线,犹如“碎玉迸溅”。马群时而如游龙逶迤前行,时而似惊涛纵身跃起,马鬃飞扬间仿佛勾勒出狂草般的笔意,将生命的磅礴之力化作动态的诗行。</p><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游览了昭苏天马文化园。在这里,不仅观看了精彩的马术表演和赛马比赛,体验丰富的马文化,还在世界名马苑里见到包括“汗血宝马”在内的多个世界名马品种。</p> <p class="ql-block">世界名马苑内聚集了众多国际著名马种,但最具特色的无疑是汗血宝马。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汉使频繁往来。他们在贰师城见到了强健的大宛马,奏知汉武帝。汉武帝大喜,命车令以千金和金马换马,但遭大宛国王拒绝,汉使归途中遇害。汉武帝震怒,派李广利远征大宛,最终大宛国人不敌,杀王议和,并向汉朝进献马匹。汉军挑选了3000匹良马带回中原,但长途跋涉损失惨重,到玉门关时仅剩1000多匹。</p><p class="ql-block">汉武帝得到这些骏马后大喜,赐名“天马”。汗血宝马”,学名为阿哈尔捷金马,原产于土库曼斯坦,是经过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被誉为“马中贵族”“马中模特”,其形象被绘制在土库曼斯坦国徽和货币上。据资料介绍,该马种主要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目前全世界纯种汗血宝马约有3000多匹,其中2000多匹在土库曼斯坦。价值动辄上千万汗血宝马被引入新疆,主要是为了改善伊犁马的体型与耐力。</p><p class="ql-block">除了汗血宝马,马苑里还可以看到弗里斯兰马、荷兰温血马、安达卢西亚马、阿拉伯马、奥尔洛夫马、美国速步马、法国速步马、英国纯血马、设特兰马等各类名马。</p> <p class="ql-block">9月29日 清晨,我们驱车前往新疆最大的高山湖泊——赛里木湖。</p><p class="ql-block">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赛里木湖,宛如镶嵌在天山怀抱中的一颗蓝宝石。它位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海拔约2073米,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湖泊之一。湖水澄澈湛蓝,四周群山环绕,仿佛一面巨大的天空之镜,在阳光照耀下泛出蓝宝石般的光泽。</p><p class="ql-block">秋日的赛里木湖更添一份宁静与深邃。湖面由湛蓝转为幽蓝,周围山峦被金黄与火红渲染,层次分明,如油画般厚重而温柔。此刻的湖畔,没有夏季的喧闹,只有风掠过水面的呢喃,与天光云影相互映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往赛里木湖的途中,我们经过果子沟大桥。这座横跨果子沟峡谷、连接天山南北的壮丽工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重要高速通道,也是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服务民生的重要工程。果子沟大桥不仅是新疆地区的交通枢纽,更象征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p><p class="ql-block">我有幸乘坐旅游车驶过这座雄伟的大桥,桥身的线条流畅而大气,宛如在峡谷间悬浮的钢铁长虹。透过车窗望去,峡谷的险峻与大桥的巍峨相映成趣,天山的远峰、峡谷的绿意,以及桥下奔流的河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宏大的自然与人文画卷。</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来到位于伊宁老城的喀赞其民俗村。这是一片令人心醉的蓝色童话小镇,没有摩天大楼与繁华街区,却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保存完好的民族文化。昔日这里是“锅匠之乡”,如今摇身变为充满异域风情的民族特色旅游胜地,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访。</p><p class="ql-block">一幢幢蓝色房屋宛若摩洛哥的舍夫沙万,梦幻而宁静。迷宫般的街巷纵横交错,处处弥漫着蓝色的浪漫与纯净。相传在十七世纪,维吾尔族(塔兰人)从南疆迁居至此,在此扎根生活。行走其间,仿佛穿越时光,走进一幅静谧的民族风情画卷。</p> <p class="ql-block">一位83岁的维吾尔族老者,身着绣有金线的民族服饰,坐在琴前,手中竹签轻舞,音符在指尖流淌。他一边弹奏,一边起身舞动,笑容里满是生命的热情。据说,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曾登上过央视春晚的舞台——那份对音乐与生活的热爱,从未随岁月褪色。</p> <p class="ql-block">伊梨喀其赞的家访及民族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伊宁晚餐的烤全羊开羊仪式。</p> <p class="ql-block">9月30日,我们完成了北疆为期十天的行程。清晨,从伊宁市乘机飞往南疆的库车,新的十二天旅程由此展开。透过舷窗,天山山脉绵延如画,雪峰在朝阳中闪烁着银光。山的那一侧,是苍茫无尽的沙漠与戈壁,而在群峰深处,又隐约可见库车周边的大大小小的湖泊,宛如散落在荒原上的镜面,静静映照着这片辽阔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从飞机上俯瞰特克斯八卦城,整座城市宛如一幅精妙的图腾,静卧在伊犁河谷之间。它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境内,占地约八平方公里。城市布局以《周易》八卦为原型,道路放射成环,井然有序。四面群山环抱,特克斯河自北向南穿城而过,自然的壮阔与人文的智慧,在此交织成令人惊叹的几何之美。</p> <p class="ql-block">抵达库车后,我们沿着热斯坦老街缓步而行。石板路在脚下延伸,两侧是斑驳而古朴的维吾尔族民居,雕花木窗透出岁月的温度。这里的空气里弥漫着茶香与烤馕的气息,孩子们的笑声、手鼓的节奏、街头艺人的歌声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热斯坦老街以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闻名,百年老屋如今多被改作手工艺品铺、茶馆与家庭旅馆,既延续着生活的烟火气,也诉说着古城的前世今生。漫步其间,仿佛可以触摸到库车深厚的文化肌理与维吾尔族的生活韵律。</p> <p class="ql-block">说到库车,不得不说库车大囊。新疆馕啊美名扬,脆酥焦黄香味长,艾曼克是馕中王,大如车轮是库车馕……”2012年,全国流行歌曲创作大赛上,一首《新疆馕》让很多人第一次听到了“库车大馕”的名字。舌尖上的中国的推介宣传更让库车大馕在新疆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它的名气和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苏的苹果一样响亮。</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参观了库车王府——一座沉淀着历史荣光的古老建筑群。王府原为清代库车回部亲王的府邸,红墙黄瓦之间,既有中原宫殿的庄重,又融入了西域建筑的灵巧与华丽。穿过雕花木门,回廊深深,砖雕、木刻、彩绘皆精美绝伦。这里不仅见证了库车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多元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交融与辉映。</p> <p class="ql-block">库车最后一位格格,迪拉热·艾伯都拉——末代库车王达吾提·买合苏提的亲孙女。2001年出生的她,如今已从新疆农业大学毕业,选择回到祖辈的故居,成为库车王府的讲解员。她穿着民族长裙,微笑着在红墙青瓦之间引导游客,用清澈的声音讲述王府的历史。她的存在,让那段遥远的王朝记忆,在今日的阳光下重新闪耀。</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我们走进了静谧庄严的库车大寺。始建于17世纪的古寺,是新疆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伊斯兰建筑之一。高耸的宣礼塔直指蓝天,宽阔的礼拜大厅庄重肃穆,院中杨树婆娑,微风拂过时传来阵阵祈祷声。阳光透过穹顶的窗花洒落地面,光影交织,如同信仰的流动。库车大寺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更是一段静默的历史,向人们诉说着西域文明的厚重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10月1日,我们从库车出发,沿途穿越荒原与绿洲,抵达托木尔大峡谷,再继续前往阿拉尔。</p><p class="ql-block">托木尔大峡谷,又名“温宿大峡谷”,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托木尔峰脚下,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它形成于白垩纪湖相沉积,经天山的隆起与冰川的切割,造就出壮丽的红层地貌。峡谷内岩盐喀斯特、丹霞、雅丹与盐丘底劈构造交织成景,被誉为“中国西部最美的丹霞奇观”。这里三条主谷与十二条支谷纵横交错,火红的岩壁层层叠叠,随着阳光角度的变化而幻化出不同色彩,宛如一座巨大的地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托木尔大峡谷不仅是通往托木尔峰的天然门户,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驿站之一。峡谷周边分布着雪岭云杉林与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牧民的夏季牧场点缀其间,构成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壮丽画卷。</p><p class="ql-block">我们行走在峡谷的木栈道上,仿佛进入远古的时空隧道。赤红的山体直插云霄,沟壑纵横,风声在岩壁间呼啸,脚下的砂砾是亿万年沉积的时光。每一个转弯,都是一次惊叹;每一次抬头,都是对大地力量的凝视。</p> <p class="ql-block">在阿拉尔的晚餐时分,恰逢一场热闹的婚礼。新娘是一位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身着绚丽的民族长裙,金线与流苏在灯光下闪烁,她的笑容明亮得如同伊犁的阳光。新郎是一位汉族小伙,据说他们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的邂逅——姑娘曾乘坐他驾驶的Uber,那一程短暂的相遇,竟成了他们漫长爱情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10月2日清晨,我们离开阿拉尔,沿着阿和沙漠公路(G580)驶向和田。车窗外,朝阳从天边升起,光线在沙丘间流动,仿佛为这段南疆之旅揭开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前方便是塔克拉玛干——那片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浩瀚沙漠。无边的黄沙在晨光中泛着柔金的光泽,沙丘起伏如浪,风吹之下,沙流翻卷,宛如一片流动的金色海洋。它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央,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超过33万平方公里。荒凉而壮丽,令人敬畏。</p> <p class="ql-block">然而,在这片荒原之中,却有一条孕育生命的河流——塔里木河。它像一条银色的飘带,蜿蜒在沙漠北缘,被人们称为“生命之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若没有它,就没有两岸的绿洲、村庄与生命的延续。</p><p class="ql-block">此时正值深秋,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迎来一年中最绚烂的时刻。金黄的树叶在阳光下闪耀,枝干扭曲而坚韧,根须深深扎入沙土,追随河流而生。它们以千年的姿态守护着这片荒漠,也以顽强的生命力诠释着西域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河不仅滋养了农田与绿洲,更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生命之脉。千年前,商队沿着河流前行;而今,我们的车疾驰在G580公路上,仍能感受到那股来自远古的力量与希望——一种穿越时间、融入风沙的温情。</p><p class="ql-block">塔克拉玛干的壮阔让人心生敬畏。那种无边的寂静与辽阔,不仅是自然的极致之美,更是一种让人谦卑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和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古称“于阗”,是一座充满历史与传奇的城市。它既有丝绸之路的古老印记,也因盛产美玉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玉石之都”。</p><p class="ql-block">走进和田,你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息:街头飘散着烤馕、羊肉串的香味,手工艺人坐在店铺门口,敲打玉石、织制地毯,仿佛把几千年的传统延续到了今天。和田玉温润如脂,历来被视为珍宝;和田地毯图案繁复、色彩浓烈,是丝路工艺的结晶。</p><p class="ql-block">和田还是绿洲与沙漠的交界。城市周边,塔里木河支流与冰川融水滋养着土地,形成片片良田与果园,瓜果香甜,核桃、石榴尤为出名。远处,昆仑山巍峨耸立,雪峰与沙漠在视野中交织,构成壮丽而奇异的景象。</p><p class="ql-block">更深的和田记忆在于它的历史。这里曾是佛教东传的重镇,古代高僧法显与玄奘都曾途经此地。丝绸之路南道从和田穿行,商旅驼铃声声,把这里与中原、印度、波斯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和田,是一座融合古老与现代的城市。你既能在喧闹的巴扎感受人间烟火,也能在大漠边缘体会到孤独与辽阔。它像一颗镶嵌在沙漠边缘的明珠,闪烁着历史与自然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烤飞鱼</p> <p class="ql-block">10月3日清晨,我们驱车离开和田,沿途穿越塔克拉玛干南缘的沙漠地带,前往泽普。午后的阳光洒满大地,沙丘的金线在远方闪烁,仿佛在为我们指引通往绿洲的方向。</p><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抵达泽普金胡杨林景区。它位于喀什地区泽普县金湖之畔,被誉为“沙漠绿洲中的童话世界”。这里是中国最美的胡杨林之一,也是塔里木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在泽普,胡杨如同沙漠的守护者,枝干扭曲却昂扬,树皮斑驳而坚韧,仿佛经历了千年的风霜仍不低头。它们以独特的姿态诉说着生命的奇迹——“三千年不死,死后三千年不倒,倒后三千年不朽。”</p><p class="ql-block">除了胡杨,景区内还分布着湖泊、芦苇荡与湿地,水光潋滟,野鸟掠影,为这片荒漠增添了灵动的气息。秋风吹过,金黄的胡杨林在阳光下闪耀,与碧蓝的天空、宁静的湖面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恢宏而诗意的画卷。那一刻,天地静止,只剩光影在流动,时间仿佛都被这金色的秋意温柔包裹。</p> <p class="ql-block">10月4日清晨,我们驱车沿公路穿越塔里木盆地,途经莎车前往喀什。莎车,古称“疏勒”,位于喀什地区西南部,是塔里木盆地西缘的一颗古老绿洲明珠。北依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望巍峨昆仑山,自古以来便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两千多年的风云变幻,在这片土地上沉淀为浓郁的历史气息与独特的民族风情。</p><p class="ql-block">早在西汉时期,这里便是疏勒国的都城。玄奘法师取经途经此地,留下了“疏勒国记”的文字记载。如今,古国的遗迹仍散落在莎车城郊:破败的城垣、斑驳的佛塔、沉睡的驼道,仿佛在默默讲述着丝路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而最具象征意义的,是矗立在绿洲中的阿曼尼莎汗王陵。陵园庄严而宁静,纪念着维吾尔族伟大的女诗人、十二木卡姆的缔造者阿曼尼莎汗。白色墙体、金色屋顶,在蓝天和胡杨林的映衬下显得圣洁而悠远,仿佛诉说着历史与文化的永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欣赏了十二木卡姆表演——维吾尔族最璀璨的文化瑰宝,被誉为“东方的交响乐”。音乐响起,悠扬旋律仿佛唤醒了整个塔里木盆地的灵魂。那不仅是一场听觉的盛宴,更是一种跨越千年的精神传承,让人感受到历史与艺术在此交汇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10月5日,我们来到了喀什——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曾是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交汇点,被誉为“丝路明珠”“西域门户”。喀什,不仅是一座城市,更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翻开它,驼铃声似乎依旧在风中回荡,岁月的尘沙在阳光下闪烁着丝路的光泽。</p><p class="ql-block">“喀什”在维吾尔语中意为“玉石的集散地”,自古便是商旅云集、货物荟萃之所,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参观了艾提尕尔清真寺。它坐落在喀什古城的心脏地带,是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清真寺之一。金色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宣礼塔巍然耸立,广场上信众往来不息。祈祷声在空中回荡,带着庄严与宁静,仿佛将人引入一个跨越千年的信仰世界。</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漫步于喀什古城。那里的街巷如迷宫般蜿蜒,泥土墙与木雕门窗诉说着时光的故事。这里是丝绸之路上保存最完整、最具生活气息的古老城邦之一。喀什古城,不只是建筑与街巷的集合,更是一种生活的延续,一种文化的呼吸。行走其间,仿佛能触摸到西域千年的温度——古老、热烈,又静谧。</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登上喀什高台民居。它是喀什最具标志性的风景,被誉为“黄土筑起的空中城堡”。民居依台而建,层层叠叠地坐落在黄土高坡上,屋舍鳞次栉比,像沙漠中的蜂巢,又似雕刻在时光里的堡垒。从高处俯瞰,整座城市仿佛在金色尘光中静静呼吸。</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了香妃墓。它建于17世纪,是伊斯兰教苏菲派哲人阿帕克霍加及其家族的安息之地。传说乾隆皇帝的宠妃——“香妃”伊帕尔汗也葬于此,使得这座陵寝平添几分浪漫与神秘。白色穹顶与绿釉琉璃在夕阳下闪烁,墓园静穆而庄重,仿佛仍在守护着那段尘封的西域传说。</p> <p class="ql-block">10月6日喀什—塔什库尔干:穿越云端的公路</p><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沿着中巴友谊公路启程,驶向塔什库尔干。</p><p class="ql-block">这条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公路——喀喇昆仑公路(Karakoram Highway,简称 KKH),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际公路之一。全长约1300公里,中国段自喀什出发,经塔什库尔干,翻越帕米尔高原,穿行在雪峰与冰川之间,直抵红其拉甫口岸,与巴基斯坦的罕萨谷地相接。</p><p class="ql-block">中巴友谊公路宛如一条银灰色的丝带,在群山之间蜿蜒起伏。沿途风光壮丽而原始:离开喀什,穿越戈壁与绿洲,远处托木尔峰的雪线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越往南行,山势愈发险峻,冰川垂挂于山谷两侧,湍急的叶尔羌河伴随公路奔腾不息。</p> <p class="ql-block">忽然,天地之间跃出一抹湛蓝——那便是白沙湖。</p><p class="ql-block">白沙湖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境内,坐落在中巴友谊公路旁,海拔约3300米。它宛如一颗遗落在帕米尔高原上的蓝宝石,被誉为“高原明珠”。</p><p class="ql-block">湖水澄澈如镜,蓝得深邃而纯净,仿佛一片天空坠入人间。四周环绕着起伏的白色沙山,沙质细腻柔滑,在阳光下泛着银白与金黄的光泽。微风掠过,沙丘的纹理宛若流动的丝绸,光影闪烁,宁静中透着无与伦比的力量与美。</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高原深处攀升,我们抵达了海拔3600米的喀拉库勒湖——帕米尔高原最璀璨的明珠,被誉为“高原之眼”。</p><p class="ql-block">湖水静卧在雪峰的怀抱中,深蓝而幽黑,宛如一面凝固的时光之镜。喀拉库勒湖在塔吉克语中意为“黑湖”,当阳光角度变换时,湖面泛起深邃的墨蓝,仿佛能将人的思绪吸入无尽的宁静之中。</p><p class="ql-block">湖的北岸,高耸入云的慕士塔格峰巍然矗立。海拔7546米的它,被誉为“冰山之父”,是帕米尔高原最具象征性的雪峰。山体浑圆雄伟,冰川纵横,四条山脊如银龙蜿蜒盘绕,其中西北脊最为著名——坡度平缓、雪况稳定,是登山者梦开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峰顶常年积雪,其旁的公格尔峰与公格尔九别峰并肩而立,雪光与天色相映。三座雪峰与喀拉库勒湖相依相望,倒影交织,天地浑然一体,构成一幅静谧而壮丽的帕米尔画卷。</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抵达塔什库尔干县城。这里是帕米尔高原的心脏,也是古丝绸之路上通往南亚、中亚的重要驿站。</p><p class="ql-block">“塔什库尔干”在塔吉克语中意为“石头城”,因境内那座古老的石头城遗址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古城遗迹屹立在绿洲之上,远处雪峰环绕,塔什库尔干河蜿蜒流淌,金色草原在夕阳下闪烁着温柔的光。站在断壁残垣之间,仿佛仍能听见千年前商旅的驼铃声,悠远而沉静。</p> <p class="ql-block">10月7日清晨,大雪封住了盘龙古道。我们在酒店守候至十一点,仍等不来放行的消息。中午只能调转方向,沿中巴友谊公路缓缓返回喀什,雪峰渐远,旅途似乎也多了一份未竟的惆怅。</p> <p class="ql-block">10月8日,我们从喀什出发,经巴楚红海湾前往阿克苏。</p><p class="ql-block">清晨,车行于塔里木盆地西缘的公路上,窗外的大地在晨光中渐次展开。行驶不久,便驶入一片连绵起伏的丹霞与雅丹复合地貌。这里的山体由砂岩、泥岩与砾岩交错堆叠,经千百年风蚀、雨蚀与地壳抬升,雕刻出褶皱、沟壑与孤丘的奇特纹理。</p><p class="ql-block">赭红如火,灰紫如烟,橄榄绿若苔,赭黄似尘——色彩层叠,如画家遗落的调色盘。这些斑斓的色泽,源自岩石中氧化铁、锰、铜与硅的矿物成分,在岁月与风力的雕琢下,成就了这片惊心动魄的地质画卷。</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的镜头俯瞰下,大地被无数沟谷切割成流动的纹理,仿佛大地的血脉,又像风雕出的音符。风自帕米尔高原而来,裹挟着细沙与远古的气息,在岩谷间发出低沉而悠远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们抵达巴楚红海湾。沙漠的风刚刚停下脚步,水光便在地平线上舒展开来——那是一片蓝与金交织的天地,荒原中的意外柔情。</p><p class="ql-block">当阳光越过胡杨林,红海湾的水面宛若被打翻的琥珀,粼粼波光映照出新疆独有的澄澈。湖畔的胡杨披上金甲,倒映在水中,像一条流动的金色画廊。风轻拂而过,叶声如沙,如浪,如呢喃——那是三千年的岁月,在风中诉说生命不朽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10月9日,我们驱车从阿克苏出发,经独库公路南端再次来到库车。</p><p class="ql-block">下午,参观了被誉为“中国石窟之祖”的——克孜尔千佛洞。这座古老的佛窟始建于公元3世纪,比敦煌莫高窟还早了三个世纪,是丝绸之路上最早的佛教艺术遗存之一。</p> <p class="ql-block">洞内壁画色彩明丽,以赭红、孔雀蓝、翠绿与金黄为主,线条流畅、构图繁复,人物神态生动。穹顶常绘有莲花藻井与放射状菱格图案,象征佛光普照。尽管千年风沙与人为破坏早已留下痕迹,那些残存的色彩与线条,仍散发着古老而庄严的力量。它们仿佛在低语,诉说着鸠摩罗什当年弘法的虔诚岁月,也让人感受到丝绸之路早期文明交融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走进克孜尔千佛洞,峡谷的风声低吟,古佛的目光穿越千年。那些石壁上斑驳的壁画,不仅记录着西域佛国的信仰与艺术巅峰,更见证了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交融的辉煌印记。</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临近库车,我们用无人机拍摄了独库公路的终点观景台——著名的库车大峡谷(又称天山神秘大峡谷)。峡谷由暗红色砂岩构成,峭壁陡峻如刀削斧凿,层层褶皱在风蚀中凝固成奔腾的火焰。夕阳照耀下,岩壁如燃,风声在峡谷间回荡,令人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10月10日清晨,我们驱车沿塔里木河缓缓前行,穿越壮丽的胡杨林公园,最终抵达库尔勒。</p><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河胡杨林公园位于新疆轮台县塔里木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胡杨林区,面积约达100万亩,被誉为“塔里木胡杨的心脏”。这里保留了最集中、最完好的原始胡杨林景观,沙漠绿洲与生命奇迹在此交织,宛如大地上的天然圣地。</p> <p class="ql-block">公园依托塔里木河自然分布的胡杨林而建,河水蜿蜒穿行,两岸胡杨连绵如海。满眼的胡杨叶从碧绿渐染金黄、橙红,树影在河面摇曳,倒映出一片炽烈的流光。蓝天、白云、金林、碧水交织成壮丽的色彩盛宴,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胡杨被称为“沙漠英雄树”,有“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之说。它的根系深达十几米,从地下汲取水分与生命力,在极端干旱、盐碱和风沙肆虐的环境中依然挺立。许多老胡杨树干扭曲如龙,树皮裂如甲,展现出苍劲而原始的力量感。</p> <p class="ql-block">塔里木河胡杨林不仅是一处自然奇观,更是一种生命的象征——在极限环境中,仍选择挺立、生长、燃烧,将坚韧与美丽延续千年。</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南疆的胡杨林秋色因气候原因,通常比北疆晚约三到四周。</p> <p class="ql-block">库尔勒城的日出</p> <p class="ql-block">10月11日清晨,我们驱车从库尔勒出发,沿G3012高速向北行驶,直抵乌鲁木齐,全程约470公里。</p><p class="ql-block">这条路,是南疆干旱荒漠与天山绿洲之间最具地理对比感与视觉冲击力的高速之一。</p><p class="ql-block">从库尔勒到和静,沿途是塔里木盆地北缘的荒原与绿洲交错,戈壁与绿洲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从和静到托克逊,地势逐渐升高,天山支脉轮廓在地平线上渐次浮现。这片天山南坡,干燥而多风,地层裸露,路旁零星散布风蚀岩、雅丹丘陵与红色砂岩地貌,呈现荒凉而壮丽的高原景观。</p> <p class="ql-block">进入托克逊至天山北坡的路段,我们进入天山腹地。峡谷深切、山壁陡峭,云雾缭绕,裸露的花岗岩和灰白石灰岩层交错呈现,山脊积雪终年不化,如守护大地的白色屏障。</p> <p class="ql-block">越过北坡,视野开阔,草原上风力发电机林立,风车整齐旋转,仿佛为高原奏响旋律。远方,乌鲁木齐的城市轮廓渐渐显现:天山脚下的现代都市,蓝白相间的楼群与远处雪山交相辉映,现代与自然在此相遇。</p> <p class="ql-block">旅途小插曲:在新疆蜿蜒的山路上,王强老师坐在汽车的后端,手里握着素描本和铅笔,目光始终落在前方的导游小秦身上。王强老师的笔稳稳捕捉着小秦的神态,每一个表情、动作都被敏锐地记录在纸上。汽车在行驶,风景在流动,而小秦的形象在王强老师的笔下静静定格,成为旅途中最温暖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二十二天的新疆之旅,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画卷。南疆的沙漠与绿洲、红海湾与塔克拉玛干,带来了荒漠的磅礴与胡杨的坚韧;帕米尔高原的雪峰与高原湖泊,让人感受到天地的辽阔与壮丽;北疆的天山与赛里木湖、喀拉峻草原、可可托海的冰川与原始森林,又呈现出清凉、静谧而生机勃勃的美。</p><p class="ql-block">沿途的历史与文化同样丰富:从库车的王府与大寺、喀什古城的艾提尕尔清真寺、香妃墓,到丝路驿站的千年胡杨林,再到克孜尔千佛洞记录的东西方文明交汇,每一处都让人感受到新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多元文化。</p><p class="ql-block">旅程中,二十二位团友的互助与欢笑、导游小秦的才情与歌声、领队Shirley的热情照料,以及司机稳健细致的驾驶,都让这段旅途充满温暖与美好。</p><p class="ql-block">当飞机从乌鲁木齐缓缓升空,我透过舷窗俯瞰这片辽阔而多彩的土地,心中涌起最真切的感受:新疆,我一定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