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带着汤卜朗山早晨“秋日光影礼物” ,下午驱车两小时,渥太华河的波光便在车窗上铺开银练。这座被国会山与里多运河环抱的城市,像块被精心镶嵌的宝石——政治的庄严与自然的诗意在此交融,秋日的枫叶则为它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p> 国会大厦:哥特尖塔下的"国家史诗" <p class="ql-block">从"木屋议会"到"哥特奇迹"的百年崛起</p> <p class="ql-block">渥太华国会山的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群,是加拿大政治的"精神图腾"。它始建于1859年,由英国建筑师托马斯·富勒设计,历经三次大火与重建,最终以尖塔、彩窗与浮雕的恢弘姿态,成为渥太华的"城市封面"。</p> <p class="ql-block">长明火坛上是加拿大各省的徽章:安大略的枫叶、魁北克的百合、不列颠哥伦比亚的熊……以及加入联邦政府的时间,每一枚徽章都是一段历史的注脚。</p> 国家战争纪念碑:秋肃与铭记的"永恒坐标” <p class="ql-block">国会山正南的联邦广场国家战争纪念碑在秋色中更显肃穆。这座1939年为纪念一战烈士而建的纪念碑,如今承载着所有加拿大战争亡灵的忆。站岗的哨兵没有换岗,散步后仍然回到原岗。</p> <p class="ql-block">广场周边的人物雕塑栩栩如生,都是永恒坐标不可分割的部分。</p> 总督府:草坪上的"国家记忆林" <p class="ql-block">总督府前的伊丽莎白二世骑马塑像,非常罕见。</p> <p class="ql-block">总督府是加拿大总督的官邸,坐落在渥太华河畔的草坪上。</p> <p class="ql-block">草坪一侧的"友谊林",各国元首先后在此种下象征友谊的树木:美国的橡树、法国的枫树、中国的银杏……秋风掠过,树叶沙沙作响,像在演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李先念、江泽民等曾先后来此。</p> <p class="ql-block">秋日的草坪泛着金黄,与红瓦屋顶、米黄墙面构成"秋日三原色"。</p> <p class="ql-block">总督府少了些距离感,多了份亲切。它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加拿大家庭的"秋日庭院"。</p> 里多运河:19世纪的"秋日漕运诗" <p class="ql-block">从国会大厦沿威灵顿大街漫步,里多运河的波光便撞入眼帘。这条202公里长的"世界遗产",是19世纪加拿大工程师的"奇迹之作"——冰川融水、人工渠、船闸,串联起圣劳伦斯河与渥太华河。</p> <p class="ql-block">里多运河河流不大,但名气很大,是与中国大远河、巴拿马运河等少数几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运河。</p> <p class="ql-block">秋日的里多运河,像条流动的"枫叶缎带"。站在河流的船闸边,轰鸣的水声,还是有点震慑。</p> <p class="ql-block">七级船闸旁,古老的木绞盘——这个1832年建成的装置,至今仍在运转。船闸开启时,水位缓缓上升,木船像被无形的手托举,平稳进入下一级。190年操作工换了一代又一代,但绞盘依旧,沧桑仍存。</p> 《母亲》雕塑:共鸣的"秋日命题" <p class="ql-block">在国家美术馆广场正对圣安德鲁教堂的位置,矗立着雕塑家玛丽安·海德的《母亲》。这座高4.5米的青铜雕塑创作于1985年,正值加拿大庆祝建国200周年。作品以抽象手法塑造了一位怀抱婴儿的女性:躯干扭曲如燃烧的火焰,面部模糊却充满张力,婴儿的小手紧攥着母亲的衣襟,仿佛在诉说"生命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海德是加拿大最具争议的当代雕塑家之一。《母亲》摒弃了传统雕塑的"完美比例",母亲的躯干布满裂痕与凸起,像被岁月侵蚀的岩石;婴儿的面部仅用几道凹线勾勒,没有具体五官。这种"残缺美"引发了广泛讨论——支持者认为它打破了"圣母式"母性的刻板印象,展现了母亲的坚韧与生命的真实;反对者批评其"丑化母性",缺乏对传统的尊重。</p> 国家历史博物馆:触摸加拿大的"时光肌理" <p class="ql-block">隔天一早,从我们住宿的渥太华福朋喜来登酒店出来,国家历史博物馆的青铜穹顶便在秋阳下泛起暖光。这座毗邻里多运河的历史殿堂,不仅是加拿大历史的"时光胶囊",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河畔客厅"。</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青铜穹顶高30米,表面镌刻着加拿大历史上的关键年份:1000年(维京人登陆)、1608年(魁北克建城)、1867年(联邦成立)、1982年(宪法法案)。穹顶下的基座由米黄色石灰岩砌成,与国会山的石材呼应,却又多了几分历史的沉稳。</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馆前广场仰望,秋风掀起衣角,穹顶的阴影在地面投下几何图案,像在地面书写一部"立体的历史书"。</p> <p class="ql-block">馆前那片开阔的平台,更是将渥太华的秋日河景与历史厚重感,酿成了一杯最醇厚的"时光酒"。早晨逆光中一睹国会山、费尔梦城堡酒店及铁桥的雄姿。</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站在平台上留影,看河水载着秋叶流向远方,看对岸的建筑在秋阳下镀上金边,忽然懂得:所谓"国家的历史",从不是锁在玻璃柜里的展品,而是能触摸、能感受、能与当下生活交织的"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再见,渥太华!你用最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最灵动的自然之美,让我们读懂了——一个国家的"心脏",跳动着的不仅是权力的脉搏,更是千万人共同的"时光记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谢谢你的点赞、评论和分享!</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