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车入京都,路径东寺。</p><p class="ql-block">东寺始建于794年,是世界文化遗产,又名教王护国寺。公元806年,日本僧人空海在长安青龙寺得道归国,在该寺宣扬佛法,这里遂成为日本真言密教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说起这位空海,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豪门世家,14岁跟随舅舅到奈良读书,汉文造诣颇深,通晓《论语》《左传》《春秋》等,更可以汉文赋诗论述。他随遣唐使入唐,师承惠果大师,成为密宗第八代宗主。归国后,受嵯峨天皇尊崇,天皇还将高野山赐给他,以建寺院、弘佛法。空海不只创立了日本密教真言宗,主持编成日本第一部汉字字典,还创造了日语的平假名,成为中日交流史上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由历史流传至今的中日交流佳话,有徐福三千童男童女东渡的传说,有大诗人李白至交、作为遣唐使而高中大唐开元进士的阿倍仲麻侣(晁衡),有天宝年间赴日传佛的鉴真大师。山西交城有北魏始建的玄中寺,净土宗天宗立派,远播日本,被日本信徒奉为祖庭。当然还有许多。千百年来,日本国吸纳汉文化,虽不断改造、创造,形成自己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然而汉文化影响却渗透进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单以文字说,行走于日本城市和乡村之间,举目所见的文字,虽不能通读,却能猜出大致的意思。这便要归功于为两个民族交往做出贡献的历代先贤们了。</p> <p class="ql-block">之后参观松下资料馆。</p><p class="ql-block">作为近七十年老企业的高管,东渡游学,理所当然安排了参访著名企业的内容。松下公司的资料馆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先由馆长做介绍,然后参观。馆长说一句日语,陪同我们的肖女士翻译一句。馆长专用情并茂,肢体语言极其丰富,非常有亲和感,把我们的眼神始终牵在他身上。讲解过程中,插播松下幸之助成长、成就的视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松下幸之助出身贫寒、身弱有病又无学历,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他留给人们最宝贵的财富,不是松下公司的卓越成就,而是他矢志追寻的“道”,是他在顿悟生命之后提出的、被人们奉为圭臬的“拥有幸福和平和素直之心(即坦诚之心)”的十条法则。</p><p class="ql-block">这十条法则分别是:</p><p class="ql-block">一是不为私心束缚,二是积极倾听,三是宽容大度,四是看清事物本质,五是明白事理,六是向一切学习,七是融通无碍从心所欲,八是平常心,九是懂得价值,十是博爱之心。秉持素直之心,乃可合天地自然之理。为所当为,行所当行,犹如下雨打伞一般自然而然。</p><p class="ql-block">所有成功人士都有共性,是谦逊谦和,是明明德。牛顿有站在巨人肩膀之说,孔子有七岁之师,汉高祖有“三不如”之性明,唐太宗有“三镜鉴”之觉悟,文物大家张颔先生有“七十平米小家”之风趣,概莫能外。松下幸之助以“素直之心十条”自诘自励,30年坚持向内省察,却一直谦称自己只不过初段而已。这些,与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是之辈,真正的天壤之别。</p> <p></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名叫“寿司郎”的地方就餐。</p><p class="ql-block">食客很多,看不到有空着的桌子。惊讶者,是这里的全过程自动化,点餐、送餐、结账皆是如此,仅个别服务人员左右照应,兼回收餐具、餐余。真有去后厨看看的冲动。</p><p class="ql-block">餐后1:00出发,前往参观伏见稻和神社。</p><p class="ql-block">稻荷神,是日本神话中的谷物和食物神。日本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广种水稻,因此有许多神社供奉稻荷神。稻荷神以狐狸为使者,据说是因为狐狸会捕食对农业生产有害的老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人管不住的,便造出神来管,普天之下,大略无外。</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中,人死之后为鬼,既说要“驾鹤西归,荣登极乐”,又说要进入“丰都社会,六道轮回”,鬼的形象狰狞可怕。寺庙供奉的,是先族的图腾、传说的神灵,以及成了神格化了的各类人物。日本人则认为,人死皆升为神,不入鬼道,对亡人有崇敬而无畏惧,互不相犯,各行其道。行走日本大街小巷,经常看到墓葬和居舍相邻而处的情形。这在我们是不可想象的真实。</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30起程,前往京瓷公司。</p><p class="ql-block">惊叹世界顶级陶瓷工艺之下,听过介绍之后,买了一口陶瓷水果刀,也买了具陶瓷内核的水杯。次日,听旅日的京都大学副教授窦少杰讲座。其人长期研究“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哲学,有作品《匠人匠心和现场力》。稻盛和夫崇拜中国思想家王阳明,是“阳明心学”在日本的传承和践行者。近年来,山西凯嘉集团重视企业文化学习,曾专门组织任职人员学习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我参与学习并在“作为人,何为正确”的追问下,读过他的《活法》一书。这次出来,得以亲临现场,感触更深了。</p><p class="ql-block">窦先生讲座说到日本有许多百年企业。查资料知,保守的观点,日本百年以上企业有2万2千多家,而中国不过百家。不过,窦先生也承认,这么多的百年企业中,中小企业还是占了绝大多数。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家庭企业,我以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家族传统使然。日本家族产业的传承,与日本封建时代的皇位继承类似。所有家产,首先是长子的特权,其他不得染指。长子早亡,则传次子;次子也早亡,则传三子,不幸而无子,则招女婿上门,认作“义子”,再将产业传递给他。</p><p class="ql-block">中国家庭的产业,一贯地实行“雨露均沾”。老子攒下的家产,所有儿子都有份,老人一去,好容易做大的蛋糕,就得分成大体相当的若干块。而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意志消退,养尊处优、享受图乐的习气滋长,使家族产业难以做到最大、最强、最久,总是难以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创业难,守成更难。中国当代民营企业的代际传承,对所有成功的创业者都是巨大的考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