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境巡礼:热贡艺术博物馆记

清风丽影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清风丽影(美篇号4748717)</span></p> <p class="ql-block">还未进门,先被那建筑的形貌给攫住了。它不是都市里那种张扬的、光洁的现代馆舍,而是带着浓厚的藏地风情,沉稳而朴拙地踞坐在那里。赭红色的墙体,在高原特有的、明净而强烈的日光下,呈现一种沉郁的暖意;檐角与窗棂的装饰,勾勒出繁复而神秘的线条。空气里似乎也飘荡着一种若有若无的、混合了颜料、藏香与古老木材的气味,幽幽地,引人走向一个与外界喧嚣隔绝的灵境。</p> <p class="ql-block">踏入馆内,光线便自觉地幽黯下来,心也随之静了。仿佛从尘世一步跨入了历史的回廊。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被引向了那陈列唐卡的展厅。这里,是色彩的圣殿,是信仰的海洋。一幅幅唐卡,静静地悬在壁上,像无数只沉静的眼睛,从遥远的时空那一端望过来。那色彩是何等的绚烂而庄严啊!宝石研成的朱砂,是佛陀身披的袈裟;深海淘来的石绿,铺就了莲台下的净界;金箔碾成的细泥,在画师笔下,化作了一道道照亮虚空的闪电。</p> <p class="ql-block">我俯身细看一幅标明为明代的作品,那上面尊者的衣纹,流畅得如同水波的韵律,每一根线条里,都仿佛凝结着画师屏息的虔诚与生命的专注。这哪里是在绘画?这分明是一场以笔为舟、以心为航的修行。画师们将自己对于佛国世界的全部想象与最炽热的信仰,都一丝丝、一缕缕地织进这方寸之间的绚烂里了。站在这凝固的史诗前,人不由得感到自身的渺小与仓促。</p> <p class="ql-block">从唐卡的华彩中稍稍回过神来,又步入堆绣与雕刻的展厅。这里的艺术,更添了一层质感与温度。那大幅的堆绣佛像,用各色绸缎剪贴、填充而成,层次分明,极具立体之感,仿佛那慈悲的佛尊随时会从锦缎的平面上走下来,慰藉世人的苦厄。</p> <p class="ql-block">而那木雕的印版,刀法刚劲古拙,每一道刻痕里,都藏着匠人手腕的力量与心头的智慧。我仿佛看见,在某个安静的院落里,老匠人伏在案上,听着刻刀与木头摩擦的沙沙声,那声音里,有经文的吟诵,有岁月的流淌。</p> <p class="ql-block">流连于这些瑰宝之间,我忽然想起关于热贡艺人们的记载。他们的足迹,不仅遍布青藏高原,更远涉尼泊尔、印度。这艺术,便随着他们的行脚,像种子一般,撒遍四方,在异国的土壤里,也开出奇异的花来。于是,我眼前的这些作品,便不仅仅是静止的陈列了。</p> <p class="ql-block">我仿佛看见,那画中飘飞的衣带,化作了艺人们行走于茫茫雪路上的身影;那璀璨的金色光芒,映照着他们在一灯如豆的帐篷里,专注描绘的面庞。这艺术,是活的,是有呼吸、有体温的,它承载着一个民族流动的历史与不灭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日已正午。我终于从那幽深的艺术之梦中醒来,重新踏出门外,回到阳光普照的世界时,竟有片刻的恍惚。市声依旧,车马依然,但我的心头,却仿佛被那来自高原的、浓烈而沉静的色彩洗涤过了一般,卸下了一些尘嚣,多了一份安宁。</p> <p class="ql-block">那绚烂的唐卡,那庄严的堆绣,那古拙的雕刻,并未随着我的离去而消失,它们已化作一片宁静的光,沉淀在我的心底了。这趟观览,竟不像是一次寻常的游览,倒更像是一场无声的对话,与历史,与艺术,也与那片高天厚土之上,最虔诚、最炽热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而这场对话的对象,正是被誉为“藏文化百科全书”的热贡艺术。 该艺术发祥于13世纪青海黄南藏族地区,涵盖绘画(如壁画、唐卡)、雕塑(泥塑、木雕)、堆绣、建筑彩画、沙画、酥油花等多种形式。其内容以藏传佛教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及史诗为主,兼涉世俗题材。热贡艺术凭借独特的审美、材料与传承方式,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和建筑艺术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现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