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镶嵌在国境线上的俄式风情明珠

俠客

<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侠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3999170</p> <p class="ql-block">  自驾驰骋在呼伦贝尔千里草原环线上,当茵茵草场逐渐被色彩明艳的尖顶建筑取代,当风中的牧草香混进一丝甜腻的俄式糕点气息,便知晓此行最具异域质感的一站——满洲里,已悄然抵达。这座横亘在中蒙俄三国交界的边境小城,既是草原与口岸的交汇点,更是百年时光沉淀出的风情秘境,让每一位途经者都忍不住放慢车轮,沉醉在它独特的多元气质里。</p> <p class="ql-block">  满洲里的根,深扎在中东铁路的枕木之间。1901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全线贯通,这座原本寂静的边境驿站迅速崛起,俄式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草原上拔地而起,也为小城刻下了最初的风情烙印。如今漫步街头,俄式建筑的元素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中央大街两侧,蓝白相间的尖顶木屋带着精致的雕花窗棂,红色的穹顶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连街边商铺的招牌都印着中俄双语,恍惚间竟有置身莫斯科郊外小镇的错觉。更妙的是街头的“国际感”——身着长裙的俄罗斯姑娘抱着鲜花走过,白发的俄罗斯老人在面包店前挑选列巴,经商的俄籍商户用流利的中文与顾客讨价还价,不同语言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让这座小城成了无需出国便能触摸到的“欧洲缩影”。</p> <p class="ql-block">  198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满洲里为沿边开放城市,如同为这座沉寂多年的边境小城按下了“加速键”。消息传开,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带着满腔热忱蜂拥而至,他们在街边支起小摊,从服装鞋帽到日用百货,将中国商品的活力带到了国境线上;与此同时,大批俄罗斯客商经由满洲里口岸涌入,带着西伯利亚的蜂蜜、醇厚的巧克力、精致的手工艺品,在街头巷尾与中国商贩完成交易。一时间,小城的每条街巷都充满了商机,货车在口岸来来往往,中俄双语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满洲里从此成了中俄贸易名副其实的“桥头堡”,用双向的流通书写着边境贸易的繁荣篇章。</p> <p class="ql-block">  边贸的红火,也点燃了满洲里的旅游热潮。如今的小城,早已打造出多个独具特色的旅游地标,每一处都藏着不同的惊喜。国门景区是必到的打卡地,巍峨的第五代国门矗立在国境线上,庄严肃穆的国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大字格外醒目,站在观景台远眺,俄罗斯的后贝加尔斯克口岸清晰可见,两国边境的风貌在此一览无余;套娃广场则是童趣与俄式美学的结合体,高达30米的巨型套娃是广场的核心,周身绘着精美的俄式彩绘,围绕着它的数十个小套娃形态各异,俄式城堡、马戏表演场错落其间,无论是孩童还是成年人,都能在这里找到纯粹的快乐;而中俄互市贸易区则是体验两国文化交融的绝佳去处,在这里既能买到俄罗斯的紫皮糖、伏特加,也能挑选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游客们在摊位前穿梭,听着中俄商贩的热情吆喝,不经意间便成了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怀揣着商机而来的商人,还是为风情驻足的游客,都能在这座小城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它既有边境城市的庄重,又有异域小城的浪漫,更有贸易往来的活力,这座镶嵌在国境线上的俄式风情明珠,正以它独有的魅力,让无数中外友人流连忘返,念念不忘。</p> <p class="ql-block">摄于:2025年9月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