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邂逅武当山(193)

满江红

<p class="ql-block">武当山是道教圣地,这里奇峰罗列,树木浓郁,风景秀美,它形成“72峰朝大顶”的独特地貌,以“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著称。它始于唐,盛于明。</p><p class="ql-block">明成租朱棣以藩王身份推翻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永炆,被视为“以臣轼君”,面临舆论压力。他宣称靖难其间真武大帝多次显灵保佑,将夺权包装为“天命所归”。</p><p class="ql-block">明成祖于1412年命大臣率30余万军民大修武当山,历时十二年完成“九宫八观”等建筑群,形成“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的宏伟规模。它和北京的紫禁城采用皇家同样的建筑风格,形成“北有紫禁城,南有武当山”的独特格局。</p> <p class="ql-block">朱棣通过敕封“太岳太和山”,将其地位提升至“高于五岳”并确立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p><p class="ql-block">朱棣大修武当山的核心原因是为其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的行为提供神学依据,强化其“天选之子”的形象,以“君权神授”理论证明统治合法性,巩固政权。</p><p class="ql-block">武当山还是武当武术发源地及世界文化遗产。“以柔克刚,后发制人;辩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拿封闭”是武当武功的真谛。据说是武当内家拳的祖师张三丰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武当拳。</p> <p class="ql-block">起初,我并未刻意要去武当山。后来在作十堰市旅游攻略的时候,无意发现武当山就在该市附近,而且交通便利,坐公交车就可以到达。于是,我的游兴一下子被点燃,才决意去那里,用脚步丈量这座道家圣地,看看它长什么模样,和它来一次千余年的隔空对话</p><p class="ql-block">9月10日早上6点我按时坐上了去武</p><p class="ql-block">当山的202次早班公交车,九十分钟的车程在东张西望中很快就到了。下了车后徒步大约十来分钟,我和一个同路人(系退伍军人)便到了武当山景区。看到武当山气势恢宏的山门和照壁,我拿起手机赶忙拍了几张照片,接着随人流继续往前走,很快就来到了游客服务中心。</p><p class="ql-block">为了节省体力,我们选择坐索道上山。欲坐索道,还必须要乘坐五十分钟的区间车。</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车来到一个叫“琼台”的地方。这里有武当山三十六观中规模最大的道观之一—琼台三观,相传是真武大帝受玉帝册封的道教圣地。这里路分两叉,一路可以徒步上山,一路可以乘缆车登顶。我们凭票坐了大约十来分钟的缆车就到了一个观景平台。这里距离金顶有300多米,还要攀登一段仅一人通过并被称为九连登的“之”字形台阶。这段台阶相当陡峭,折来拐去,沿途还有一些景点,如转运殿和太和殿等。转运殿里很狭窄,神位前面仅能站立三四个人。神龛周围有一狭窄通道,仅一人侧身通过,里面黑咕隆咚,伸手不见五指,只能凭感觉向前走,一两分钟即可通过。我跟随同伴也转了一圈,希望能给自己转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这时候浓雾笼罩在山顶,能见度很低,只能扶着护栏走,两边只有看得见、摸不着的浓雾,下面似乎是深不见底的深渊。我们低头跟着前面的人拾级而上,只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声,却看不清人。一会儿走,一会儿停。我们耐着性子,缓步攀登,终于到了山顶,也就是金顶。</p><p class="ql-block">所谓金顶,就是孤立的一个山顶平台上坐落着一些建筑物:周围是一些附属建筑,中间是金殿。这金殿大有来头。它坐落在武当山最高峰天柱峰顶,是明朝建立的标志性建筑,据说构件在北京铸造后经水路运至武当山拼装,采用皇家最高规制重檐庑殿顶,与故宫太和殿同等级别。是中国现存最大、等级最高的铜铸鎏金大殿。</p> <p class="ql-block">金殿内供奉着真武大帝(道教尊崇的北方之神和水神)铜像。左有金童捧册,右有玉女执印。水火二将擎旗拔剑。后壁悬康熙御笔“金光妙像”金匾。店内长明灯自1416年点燃后600余年不灭,传为张三丰设计。</p><p class="ql-block">听说金殿有三大奇观:因金属导体特性形成“雷火炼殿”(雷电绕殿不击)、“海马吐雾”(屋脊铜兽吐雾)和“祖师出汗”(神像凝露)。</p><p class="ql-block">金殿位于高台之上,周围是用极其珍贵的三叶虫化石和紫玉石雕刻而成的栏杆,通往金殿的台阶两侧是金黄色的象征长寿、祥瑞的两只大鹤,显得庄重肃穆。</p> <p class="ql-block">为了在山顶看到云海奇观,我们在那里逗留了很长时间,真武大帝就是不显灵,一点不给面子,云雾一直笼罩在山顶,十米开外什么都不见,更不要说看金殿的三大奇观。无奈我们只好下山。</p><p class="ql-block">武当山除了金殿以外,代表建筑还有皇家道观典范,供奉真武大帝塑像的紫霄宫、太子读过书的太子殿和悬于绝壁,以“龙头香”石雕闻名的南岩宫。</p><p class="ql-block">武当山游览线路基本是个环形。我们在上山时坐了缆车,下山自然就徒步。可是下山的路很不好走,全是台阶,几乎没有平路,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有些地方的台阶近乎垂直,有些地方的台阶很长。夸张一点说,有的地方好像爬天梯,有些地方却犹如下深渊。这确实是对一个人意志力的考验。如果缺乏韧性和耐心,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有可能追悔莫及或者半途而废。</p><p class="ql-block">我切身感到,武当山比华山、黄山、泰山、峨眉山等名山要难爬得多,也或许说明年龄不饶人啊!</p> <p class="ql-block">开始下山后,我们经历了大约三个小时的爬坡过坎。经过了朝圣门、三天门、二天门和一天门,来到了朝天门。</p><p class="ql-block">朝天门,也叫朝天宫。是真武大帝的祖庭,是武当山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殿供奉玉皇大帝和真武大帝。相传朝天门被视为天界与人间的分界线。往上就是去天界,往下就是到人间。古时候,朝山进香的人走到这里,就认为是走进了天界,因此他们在这里先礼拜再继续登金顶。想想科学不发达的几百年前人们的认知是多么有限和幼稚。</p><p class="ql-block">这时候我感到饥肠辘辘,似乎腿脚已经不听使唤,再无意看景点,可是同伴说:南岩宫已经不远了。不过,要去南岩宫还要绕一段路。南岩宫就是烧龙头香的那个地方。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那个地方是悬崖峭壁,地势险要,曾有人为了焚香而丧命于此。顿时,我像打了强心剂一样,似乎觉得肚子不饿了,脚下有劲了,一股力量在我的身体里燃烧。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可遇不可求。于是我们强打精神,继续向南天宫方向前进。一路上经过黄龙洞、七星树和椰梅祠,最后来到南岩宫。</p> <p class="ql-block">南岩宫坐落于武当山南岩峰巅,地势险要,上接碧霄,下临绝涧。是武当山敕建九宫中最具代表性的道教宫观之一。</p><p class="ql-block">南岩宫建筑依山就势,镶嵌于悬崖峭壁之上,核心建筑包括:</p><p class="ql-block">天乙真庆宫石殿:元代遗存,采用青石榫卯仿木结构,通高68米,是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珍品。</p><p class="ql-block">两仪殿与满天门:明代重修建筑,布局打破传统对称形式,体现道教“顺其自然”的教义。</p><p class="ql-block">龙头香:长3米的龙首石悬挑深渊,原为香客朝拜处,后因安全原因禁止攀爬。</p><p class="ql-block">还有皇经堂、碑亭、飞升台等,整体形成“楼阁临空飞”的险要景观,被誉为“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p> <p class="ql-block">看过了南岩宫,绷紧的神经不由得松弛了下来,体力已经严重透支,腿脚也变得非常沉重。刚休息过却还想再休息,每行走一步都感到困难,每抬一次腿都那样吃力;你越困难,那石阶似乎却越多。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时候的我却是上也难,下也怕,没有二选一,留给你的只有唯一。退伍军人够厉害吧,身强力壮,训练有素,可是他早就叫苦不迭了。</p><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叫南岩的地方,那里有区间车,可以通到游客中心。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迫不及待登了上去。听说前面还有好几个景点,甚至连九宫中的紫霄宫再也无心顾及了,一直坐车到了游客中心。</p><p class="ql-block">后来回到住地,待完全恢复了体力后,我看着那些照片,回味着爬山过程中的艰辛,享受着旅游给我带来的收获和快乐,才觉得那些路走得值,那些苦值得吃。</p><p class="ql-block">攀登武当山给我以深刻启示:要想做成功一件事,就必须要不怕吃苦,不怕劳累。成功往往就在最困难、最艰苦时的努力之后向你招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