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浮盖山,我们向北行驶10公里,于2日18时前来到廿八都古镇游客中心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廿(niàn)八都古镇位于衢州市仙霞岭,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北宋时期,浙江南部设都44个,排行第28的廿八都因此得名。晚清至民国时期,廿八都与外来的物资汇集,渐渐成为一个大型集镇,和南浔、西塘、乌镇为浙江省四大古镇。廿八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江南水乡古镇,而是一座因“道”而生、因“兵”而兴、因“商”而盛的“文化飞地”,其历史文化核心在于“三省交融”与“多元共生”。</p> <p class="ql-block">珠波桥是进入古镇的第一道景致,站在桥上远眺,古镇的黛瓦粉墙在暮色中层层叠叠,枫溪穿镇而过,水声潺潺,为夜游拉开序幕。景区检票口就设在桥西端,早8点前晚5点后是免票的,因为大部分场馆已闭馆,文艺表演也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沿溪而行,首先抵达古镇豆腐工坊。豆腐工坊是一处集豆腐加工、研学、参观、传统工艺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场所。廿八都豆腐相传始于南宋时期,一位来自中原的商人将豆腐制作技艺带到此地,结合当地优质大豆和山泉水,制作出独特美味的豆腐,其制作工艺世代相传,2008年被列入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江山糕饼坊是一家极具特色的糕饼店,主打产品之一“统一糕”,是一种炭火烤制的蛋糕。“统一糕”的由来也颇有历史渊源,南明隆武年间,郑成功挂招讨大将军印镇守廿八都,为纪念郑成功,糕饼坊将这款炭烤蛋糕起名为“统一糕”。</p> <p class="ql-block">蓑衣匠人柴法天老人,是江山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先进个人。他从14岁开始学习编织蓑衣,至今已有60余年的时间。上世纪八十年代,塑料雨具逐渐兴起,蓑衣的需求减少,但柴法天并没有放弃这门老手艺。2017年他发现迷你蓑衣和棕刷、棕垫等小物件却很受欢迎,于是匠心独运,改良制作迷你蓑衣,将其作为文创产品。如今,店门外的土墙上挂着一件件迷你蓑衣,门前的小板凳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棕刷、棕垫、棕鞋等制品。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吸引了不少游客购买。</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段窄巷,北堡门的轮廓在夜色中愈发厚重。北堡门是古镇四大门之一,也是进入古镇的北入口,其建筑风格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见证了廿八都作为军事重镇的悠久历史。古时,商旅走卒、文人墨客经仙霞岭过仙霞关后,纷纷穿北堡门进入古镇,为古镇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是古镇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浙闽枫岭营总府始建于明代,原属浙闽兵站,是军人来往驻扎之处。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政府为巩固边疆局势,由浙闽共同组建浙闽枫岭营,在廿八都设立总府,作为军事指挥中心,管辖范围南至浦城,北至江山之清湖,并对闽浙边界的治安进行管理。如今,浙闽枫岭营总府内部被开辟为展馆,成为游客了解廿八都军事文化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大王庙是廿八都古镇居民的民间信仰寄托,是他们祈求平安和丰收的场所,体现了古镇居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多元文化在廿八都的和谐共存。</p> <p class="ql-block">文昌广场位于文昌宫旁,出文昌宫,由隔壁的圆门入便到了文昌广场。广场周边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鹅卵石铺就的小巷环绕,充满了古镇的韵味。广场上建有一座古戏台,台前有一对高高的旗杆,两侧有长长的回廊,在这里可以看到文昌宫规模宏大的侧面雄姿。文昌宫是清末民初廿八都杨、姜诸大户人家提供给自己子弟入学读书的地方,广场则作为其配套的公共活动空间,共同见证了古镇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体现了当地居民对文化教育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德春堂由商人姜秉怡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始创,是清末廿八都最大的一家中药店,专做中药材的批发和零售。德春堂属徽派建筑风格,其大门临街,门楼豪华大气,精雕细琢。姜秉怡所属的姜氏家族,在晚清时期形成了商业集团,后来建立了“隆兴钱庄”,在廿八都设总部,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多地设分号,促进了当地的商业流通和经济发展。</p> <p class="ql-block">方言姓氏名人馆,是解读廿八都“文化飞地”特质的关键。馆内展示了古镇142种姓氏、13种方言的奇特现象——因廿八都自古是商旅要道,各地商人、戍卒在此定居,形成了“百姓杂居、方言各异”的格局。展厅内通过语音设备还原了各地方言,墙上挂着姓氏源流图谱和名人介绍,从明清文人到近代志士,展现了古镇人才辈出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在小巷深处,藏着军统廿八都女特工训练班。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关键阶段,军统急需专业特工人才渗透敌战区。戴笠看中了廿八都“三省交界、隐蔽性强”的地理优势,借用与他交往甚密的民国吉林省财政厅长姜守全的住宅,开办了军统女特工训练班。训练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女特工,在隐蔽战线为抗战胜利贡献了力量。但抗战结束后,部分学员参与了内战时期的特务活动,对共产党地下组织进行破坏,对进步学生和民主人士进行监视和逮捕,违背了历史潮流。在解放战争期间,戴笠及其“军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打击对付共产党,其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以至于戴笠死于飞机失事后,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说道:“戴笠的死,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p> <p class="ql-block">回音壁处于两座明清古宅之间的狭长弄堂,这条弄堂被称为“姜家弄”,隔开的两座房子分别是廿八都首富姜遇城和姜遇鸿的旧宅,均为四合院形式。因其特殊的构造,具有独特的声学效果,人在弄堂中间说话,声音稍大便会产生悠长的回响,仿佛是一个天然的音响效果区。回音壁两侧的墙壁高达六七米,墙面古朴斑驳,具有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风格,鳞次栉比的马头墙伸向街心,展现了古镇独特的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姜遇鸿是民国时期廿八都的首富,早先靠做布匹生意发迹,后来以经营“三籽”(桐籽、茶籽、柏籽)和过载行、钱庄为主,在上海、宁波、衢州都有分号。姜遇鸿旧宅是廿八都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一座位于浔里街姜家下弄2号,建筑面积为1668平方米,是姜遇鸿按宁波分号送回来的建筑图纸,花了整整十年时间才建成。另一座位于浔里街19号的旧宅,原是姜遇鸿的店屋,曾作为其钱庄的总店,建筑面积为5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走出东昌门,眼前豁然开朗,能看到古朴的东升桥,这里也是《中国古镇(三)》特种邮票的取景地,成为廿八都古镇的一张“金名片”。桥下流淌的枫溪,源起廿八都以北的小竿岭,自北向南流经廿八都古镇,因古时候溪两岸遍植枫树而得名。古镇建筑群依山傍水,缘溪而建,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淳园是廿八都古镇内的一处网红打卡地。它原是姜遇鸿的旧宅,现被民宿旅馆承租。</p> <p class="ql-block">淳园不远处是西游记剧组拍摄点,当年《西游记》剧组曾在此取景拍摄“黄风岭”相关戏份。现场保留着部分拍摄道具,以及标注拍摄场景的指示牌。夜游时,这里的灯光营造出几分“奇幻”氛围,让人不禁回忆起电视剧中的经典片段,感受古镇与影视文化的奇妙联结。</p> <p class="ql-block">“念八铺”应该是把“廿八都”的谐音与金庸小说中的“廿八铺”结合而成。金庸曾在衢州中学就读,对衢州一带较为熟悉,而廿八都隶属江山市,在衢州治下,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现实素材。小说中对廿八铺“浙闽间的交通要冲,仙霞岭上行旅必经之所”的描述,与廿八都实际地处仙霞古道要冲的地理位置相符。此外,有说法称金庸在创作《笑傲江湖》时曾到过廿八都古镇,被古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浓厚的历史氛围所吸引,从而将其写入小说。</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由杨宝成、杨义成、杨仁和等6位杨氏商场老板发起建造,三年后完工,占地1600平米。后于1942年被日军飞机炸毁,现建筑是按原来制式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两侧门洞上方的“守义”“奉忠”,是对关羽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和宣扬。“奉忠”强调的是对国家、对君主、对事业的忠诚不二,这种忠诚精神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准则。“守义”则侧重于信守道义、正义和情义,体现了人们对这种道德情义的推崇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对面的戏台,是廿八都人们的文化聚集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会有表演,节目形式丰富多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廿八都木偶戏是这里的特色表演之一,有着5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最南端徽派风格的牌坊,正面上书“念八铺”三个大字,“铺”字则突出了古镇自北宋至清作为三省水路重要商埠、商铺林立的繁华景象。牌坊里侧写有“仙霞衿束”四个大字,寓意着这里曾是沟通浙闽两省的仙霞古道的必经之地。牌坊下有“藏宝图”石刻,游客集齐三省特色印章可兑换文创产品。</p> <p class="ql-block">从牌坊返回古镇主街中部,到老字号特色餐馆隆兴斋吃晚饭。这家餐馆生意兴隆、价格实惠,有不少明星曾来此用餐,墙上还留有大导演张纪中的签名。隆兴斋以经营廿八都特色美食为主,主打菜品有廿八都风炉仔豆腐,豆腐放进泥炉里文火慢炖,口感软烂、鲜美、香醇。还有用艾草与糯米捶打的铜锣糕,韧中带甜,与风炉仔豆腐搭配食用风味更佳。此外,家烧枫溪鱼、特色糯米笋、雪菜鲜笋肉片等菜品也深受顾客喜爱。</p> <p class="ql-block">除了前面提到的,再来一份衢州有名的“三头一掌”(鱼头、兔头、鸭头、鸭掌,兔头一般只在市区有)中的鸭头、鸭掌搭酒,来一份野菜下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晚饭后,夜色已深,从隆兴斋出来,沿着青石板路缓步返程。枫溪的水声依旧潺潺,灯笼的光在身后渐次远去,廿八都的千年历史、三省文化交融的独特底蕴,却已深深印在心中。这场夜游,不仅是一次风景的漫游,更是一场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的旅程——廿八都不是一座“静止”的古镇,而是活着的文化载体,在灯火与烟火中,延续着属于三省交界的独特故事。</p><p class="ql-block">回到停车场取了车,辛苦没喝酒的女士驾车40公里,返回江郎山脚下的民宿。好好休息,明天上午将徒步攀登江郎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静待阅读↓</b></p><p class="ql-block">初识衢州(4):江郎破晓~~三峰</p><p class="ql-block"> 插云入画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