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届】日本乒乓队败因初析

平安是福

<p class="ql-block">  在刚结束的第三十六届世乒赛中,日本队获得了历史上最差的成绩,仅在男子团体赛中获第三名,女子却被挤出前八名。日本乒坛也认为这是“不名誉”的。</p><p class="ql-block"> 日本对于提高乒乓球技术水平,着实做了不少工作,日本队的快攻在五十年代风靡世界。日本人又发明了“三明治”式的海绵夹板及现时成为欧洲人武器的弧圈球。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日本在国际比赛中,获得多项冠军。尤其在一九六七年的第二十九届世乒赛,他们夺得六项冠军。</p><p class="ql-block"> 日本方面认为,本届世乒赛之败,是败得服贴的,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加上强大的中国,进步神速又有信心的欧洲选手,日本确实是差了一段。</p><p class="ql-block"> 然而,日本的惨败,有人认为是失掉了以往的风格。有获奖牌机会的小野诚治、高岛规郎竭尽全力也难以取得佳绩。</p><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日本乒乓球运动还未能回复到以往的辉煌成就,主要原因是老将已老,新手上不来。高岛规郎打了四届,目前仍是日本第一主力,小野及阿部的技术与外地好手还有差距。女子方面,自大关行江、小和田敏子之后,后来的枝野富枝,现时的川东加代子,和田理枝只属泛泛之辈。所以,日本方而非常欣赏中国培训青年球员的方法,上阵打男团决赛三人,平均年令仅二十岁,可以说是历史上年轻的冠军队伍。而罗马尼亚的十二岁女童美美丝(内梅斯),在女子单打第二轮比赛,与欧洲冠军——苏联的波波娃打得十分紧凑,日本乒坛面对此极为欣赏。但日本基层培训工作仍未能做到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日本乒乓队新人接不上手的原因,看来是与乒乓球运动的地位在日本逐渐低落有关。当日本的乒乓球在世界上获得空前成就时,的确有很多人学打乒乓球,随着日本在世界乒坛势力下降,学打乒乓球的青年人也不多了。他们都转到学其它一些热门项目——例如棒球、柔道、排球去了。</p><p class="ql-block"> 参观过本届全部比赛的前世界男单冠军长谷川信彦认为,主要的败因,是训练量不够;对比赛的研究不深;遇到对方有新人登场,出一套新的打法,日本事前都不了解,缺乏准备,在这种情况之下,难免输球。而担任这次世乒赛日本代表团团长的矢尾板则认为,技术上的败因是“没有中国的速度、缺乏欧洲的力量”。他认为这是重建日本乒乓队的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摘自香港《大公报》1981年5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