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协作铸就的时代丰碑——写在闽宁协作第29次联席会议召开之际

微信用户

东西协作铸就的时代丰碑——写在闽宁协作第29次联席会议召开之际 龙岩市莒溪镇水利站 陈俊杰 南国海风,吹拂西北黄土;闽江之水,浇灌塞上江南。当宁夏党政代表团跨越千山万水踏上八闽大地,当闽宁协作第29次联席会议在福州落下帷幕,我们看到了一幅历经二十九载精心绘就的东西部协作壮丽画卷,更见证了一种超越地理界限、凝聚民族深情的伟大实践。这段跨越时空的“山海情”,已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注脚。 闽宁协作,始于扶贫,却远不止于扶贫。从1996年党中央作出东西部结对帮扶的战略部署,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开始,这两个地理上相隔遥远、发展上差异明显的省份,便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双向奔赴”。二十九年来,从单向扶贫解困到经济合作、产业对接,从政府主导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闽宁协作的内涵不断丰富,层次持续提升。此次联席会议上,双方共同规划“十五五”协作蓝图,决心打造新时代新征程闽宁协作“升级版”,标志着这一伟大实践进入了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闽宁协作的生命力,源于其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核心原则。福建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拥有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宁夏地处西部能源富集区,具备资源、土地、劳动力潜力。两省区没有简单地进行“输血式”帮扶, 而是创造性地开展“造血式”协作。从此次宁夏代表团考察的企业来看——海辰储能的科技创新、盼盼食品的精深加工、特步鸿星尔克的品牌运营、大数据集团的数字赋能——无不体现着产业协作的精准对接。这种基于比较优势的深度合作,让福建的“海”与宁夏的“山”各展所长、相得益彰,形成了“1+1>2”的协同效应。 闽宁协作的持久力,在于其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格局。今天的闽宁协作,早已超越最初的经济援助范畴,形成了产业、商贸、科技、教育、医疗、人才、文化等多点开花的协作体系。周祖翼书记提出的“四个共同”和李邑飞书记强调的“五个携手”,共同勾勒出未来协作的立体图景: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传统产业对接到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从政府间往来到全社会参与,从经济合作到促进民族团结。这种全方位协作模式,为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尤为可贵的是,闽宁协作探索出了一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在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的背景下,闽宁协作通过二十九年的实践,证明了东部与西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在国家战略引导下,打破地域分割,形成良性互动。它不仅帮助宁夏贫困地区改变了面貌,也为福建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更为国家层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闽宁协作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要一以贯之,再接再厉。” 站在闽宁协作三十周年的门槛前,回首来路,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从单向帮扶到双向互动、从经济合作到全面融合、从实践探索到制度创新的演进轨迹。这项伟大实践深刻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能够凝聚起跨区域协作的磅礴力量;中华民族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正在通过这样扎实的步履逐步变为现实。 山海相连,情谊永续;闽宁携手,前程似锦。当“十五五”的蓝图徐徐展开,当协作三十周年的里程碑即将矗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段跨越山海的佳话必将续写新的辉煌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注入更多温暖而坚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