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维之殇:谁偷走了我们的家园?》</p><p class="ql-block">“王师傅,开慢些吧,让我再多看几眼山西三维。”</p><p class="ql-block">车轮缓缓碾过赵城的土地,窗外的风景里,藏着再也回不去的青春。老王握方向盘的这双手,曾经在三维的车间里轻巧地操控着精密仪器,如今却只能在这条陌生的通勤路上日复一日。后视镜里,“山西三维”的厂门渐渐模糊,就像一段人生,静静驶离了原来的轨道。</p><p class="ql-block">还记得那个火红的年代吗?1970年,第一铲黄土在这里扬起,老一代三维人用肩膀撑起了一个化工王国。那时的厂区,说是鲜花满园也不为过。每条街道都干净得发亮,工人们下班后穿着白衬衫在林荫道上散步,衣领到晚上依然洁白如新。职工医院更是大家的骄傲,不仅服务全厂职工和家属,还温暖着周边村镇的百姓。那些往事,至今仍是老一辈人口中说不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鼎盛时节,这里机器轻鸣,灯火如昼,产品总是供不应求。下班的自行车流,能绵延整条厂道。孩子们在职工幼儿园咿呀学语,老人们在俱乐部对弈、弹唱,安度晚年。这里不只是一座工厂,更是一个完整的家园。</p><p class="ql-block">然而,当管道在暗夜里向汾河悄悄倾泻,当良田在工业废料的堆积中渐渐失去生机,改变的种子便已埋下。如今漫步厂区周边,道路已显残破,垃圾偶见堆积,昔日的花园厂区蒙上了岁月的尘埃。那座曾经熙熙攘攘的职工医院,如今安静地立在那里,破损的窗棂像一双双怅然的眼眸,凝望着这个渐渐寂静的世界。</p><p class="ql-block">2018年春天,央视的报道让一切无处隐藏。可叹的是,在环保意识早已深入人心的时代,三维的管理者们似乎还在沉睡。他们拿着普通工人数十年才能挣到的年薪,却未能守护好企业的未来和数千个家庭的希望。</p><p class="ql-block">这种情形,让人不禁想起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总在叹息“一代不如一代”。只是这里的“不如”,并非天意,而是人为——是管理者的短视,让曾经辉煌的企业步步沉沦。那些在办公室里运筹帷幄的“七斤嫂”们,是否也曾在这艘大船将倾时,真正为它的命运忧心?</p><p class="ql-block">明知环保利剑高悬,却仍怀揣侥幸;明知转型迫在眉睫,却仍固守旧梦。这份侥幸,辜负了几代人的心血;这份短视,让数千工人成了漂泊的旅人。</p><p class="ql-block">“转岗分流”——听起来多么温和的四个字。可这背后,是老师傅不得不告别耕耘半生的岗位,是年轻夫妻被迫分隔两地,是孩子在作文里写下:“我想念从前那个每天都能见到的爸爸。”</p><p class="ql-block">路桥集团的接手,看似带来了新的生机。可对三维人而言,从技术工人转变为筑路工,内心多少有些怅然。他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那份引以为傲的“三维人”的身份。</p><p class="ql-block">洪洞的天渐渐蓝了,汾河的水也慢慢清了。可这份清澈,为何总要让人联想到三维的沉寂?仿佛一切美好,都要以数千个家庭的离散为代价,都要由三维来承担这份过于沉重的“功劳”。为何总要等到来不及的时候,才想起“责任”二字,却又轻易地将它推给一个已经沉默的名字?</p><p class="ql-block">看看那些散落天涯的三维人吧。他们用半生练就的化工技艺,在陌生的工地上再也派不上用场。他们远去的背影,是对那个曾经许诺永恒的企业最无奈的告别,也是对那段岁月最深情的缅怀。</p><p class="ql-block">近来,BDO项目即将复工的消息时有耳闻。即便有一天机器重新响起,那个有温度、有情怀的三维却再也回不来了。破碎的心如何重圆?离散的人如何重逢?失去的信任如何重建?</p><p class="ql-block">而那些本该为这场变迁负责的人,你们可曾在某个无眠的夜晚,听见数千个家庭轻轻的叹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