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及摄影:文京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9943919</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大同市区及善化寺</p> <p class="ql-block"> 据中国古都学会认定,我国目前已有十座城市定为古都,大同市位于其中,是第九个古都。大同之所以于2010年入选古都,基于其在历史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大同古称平城,在公元398年成为北魏王朝的首都将近百年;此后,在辽、金时期,它还长期作为陪都“西京”,前后历时244年。大同过去长期以产煤为主,那时的大同用“满布尘烟”来形容并非过分。记得20年前曾经来过这里一次,因为市区污染严重又没啥引力,就径直去看云冈石窟后匆匆离开。一月前再次来大同旅行,感觉这个城市可谓巨变:天蓝水清,城墙围绕,博物馆人云如织,古建遍布美如画…。真让人眼前一亮,心中欣慰。</p> <p class="ql-block"> 从大同动车站打车去往古城市区的路上,当地司机热心地介绍说,大同之所以有这巨变是与市民有幸遇到了难得一遇的好市长G密切相关。<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2008年起,</span>大同城市改建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梁思成与陈占祥先生提出的“梁陈方案”,实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同特色的“一轴双城”模式,即:</span>以御河为轴线,西边保护大同古城,东边建设御东新区,“保护古城,另建新城”。梁思成和林徽因等曾在1933年至1937年间多次考察山西古建筑。没想到,他们在1950年为京城设计的方案,终在大同落地结果了。</p> <p class="ql-block"> 来山西旅行的游客大都先到大同,再从北至南择地而行。在大同市区的景点有辽金三大寺院中的两座—华严寺和善化寺、国家一级大同博物馆、关帝庙、城墙、鼓楼、四牌楼、还有九龙壁等…。对华严寺及大同博物馆都另有其文,本文的重点在于叙述市区见闻及善化寺。</p> <p class="ql-block"> 大同城墙: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典范,可<span style="font-size:18px;">登楼观景,</span>骑行环游。 现存主体为明代大将军徐达所建,设有瓮城、望楼等防御设施。每到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城墙夜景很漂亮。是大同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鼓楼:明代楼阁建筑,位于古城中轴线交通枢纽的中心地带。始建于明代,是过去为全城报更的"晨钟暮鼓"之地。鼓楼四周有各式各样的美食餐厅,对我们这些外地旅游者来说,在穿来过往中,鼓楼还起到了路标的作用,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四牌楼:大同古城中心的标志性景观,四条大街上很有气势的交通枢纽。 始建于明代,曾是古城最繁华的区域之一,近年复建,可以充分感受大同古城的城市格局。</p> <p class="ql-block"> 八台圣母堂:哥特式教堂钟楼残迹与明长城的独特中西合璧。 西式老教堂仅存钟楼,被称为"大单巴",对游客形成了具有一定冲击力的文化景观。使人感到大同人在城改同时又努力保存历史遗迹方面做的相当不错!</p> <p class="ql-block"> 新平旺基督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代新教堂,</span>位于大同市南,是当地基督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关公庙:关羽是山西人,所以,虽然全国各地都有关公庙,但在山西,就得在前面加个“更”字了。大同的关帝庙初建于元代,门前宽敞广场上有个戏台。据说,每到关公生辰或庙会,这里要举行庆典或演出活动。</p> <p class="ql-block"> 代王府: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在大同当藩王所建。始建于1392年,历经11位代王,延续252年,1644年毁于兵火,仅九龙壁幸存。新建代王府开放二年,目前是3A景区。</p> <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龙壁:原是代王府的照壁,现在与马路对面的新建代王府景区相得益彰。大同九龙壁为单面,根据其背面的碑文记述:因城市建设需要,于1954年整体向南迁移28米,历时70天完成移建。</p> <p class="ql-block"> 中国现存著名的九龙壁共有三个,分别位于北京故宫、北京北海公园和山西大同,合称“中国三大九龙壁”。其中,大同九龙壁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古老的九龙壁,九条龙为四爪(区别于皇宫五爪龙)。但由于被移建过,所以感觉在精细度上有遗憾之处。</p> <p class="ql-block"> 大同有“龙壁之城”的美誉,除九龙壁外,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善化寺前的五龙壁</span>等。五龙壁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95年,到现在已有420年的历史。五龙壁长19.9米,宽1.48米,高7米,壁面用琉璃砖镶砌成五条巨龙。五龙壁原为兴国寺山门前的照壁,1980年因壁体歪斜迁移至善化寺院内保护,2009年移建于善化寺的山门前。照壁有风水屏障、聚气纳福之意,龙象征风调雨顺更有保护意境。</p> <p class="ql-block"> 五龙壁与善化寺善化寺虽然跨越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却共同构成了大同古城南寺街边一个集建筑、雕塑、琉璃艺术与传统文化寓意一体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 </p><p class="ql-block"> 辽金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广泛传播,有三座被视为辽金佛教寺院的代表而并称“辽金三大寺院”,即:大同华严寺、善化寺及天津蓟县独乐寺。善化寺是现存布局最完整的辽金寺院。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span>唐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713-741年),初名“开元寺”</span>属国立寺院。五代后曾更名“大普恩寺”。辽末1122年大部分毁于兵火;金代(1128—1143年)由高僧圆满大师主持重修,奠定了今日的格局。明代1445年,英宗皇帝赐名为“善化寺”,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善化寺,就感觉到了古寺应有的宁静与庄严。善化寺布局保留了唐代风格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门(金代)、三圣殿(金代)和大雄宝殿(辽代),</span>两侧辅以文殊阁和普贤阁。<span style="font-size:18px;">格局严谨,气势恢宏。</span>主体建筑距今已有近900年历史,历史价值极高。</p> <p class="ql-block">山门(天王殿)</p><p class="ql-block">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金代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庑殿顶结构宏伟。殿内供奉有明代塑造的四大天王像,分执琵琶、宝剑、长蛇、宝塔,姿态威武雄壮。</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p><p class="ql-block"> 是金初代表性木构建筑。殿内采用“减柱法”营造出开阔的礼佛空间,内部仅有四根内柱,设计精巧。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中为毗卢遮那佛、左文殊菩萨和右普贤菩萨,均为金代原塑。</p> <p class="ql-block"> 三圣殿内保存有金代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石碑,由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 (bian) 撰写。是研究善化寺历史的珍贵史料,碑文记述了善化寺在辽末毁于战火,以及僧人圆满大师重修寺庙的情况,全文共计1076字,是善化寺仅有的最早的文字资料。<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是善化寺的镇寺之宝。</span></p> <p class="ql-block"> 碑文作者是宋代进士朱弁,故也称《朱弁碑》。因为集文章绝唱、书法绝妙、刻工绝世于一体,<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弁碑被称为“三绝碑”</span>。顺便一提,朱弁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叔祖(或叔祖父)长辈。</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 是善化寺内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7间41.8米,进深5间,以单体面积1200多平米排名全国第三。</p><p class="ql-block"> 殿内保存有辽代彩塑共33尊:殿内中央供奉<span style="font-size:18px;">辽代雕塑的</span>五尊金身大佛“<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方佛”(五智如来)</span>,及<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十四诸天王像分列两侧,每尊高约3米,神态各异、表情生动。墙壁上有清代康熙年间所绘的</span>佛教故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壁画190多平米。</span></p> <p class="ql-block"> 普贤阁:位于大雄宝殿西南侧,是一座辽代建筑,现代重修的楼阁式建筑,供奉普贤菩萨。精巧别致。</p> <p class="ql-block"> 文殊阁:原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菩萨阁规模一致已</span>全损。2008年按“原材料、形制、工艺、做法”的四原则复建。供奉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 在时隔多年之后,我再次来大同旅行,感觉到了大同是一个很老又很新的城市:善化寺<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现了辽金时期北方佛教建筑的雄浑风格;</span>大同古城内的每一处古建筑景观似乎都在诉说着它作为北魏都城和民族融合之地的独特过往;大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依然在向世人讲述着古城往日的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