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写小说•故乡,别来无恙】老北关阿訇的麦芽糖

玉玲珑zyz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图片;网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玉玲珑zyz</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号:1576956</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父亲刚走没多久,家里的平房就赶上了拆迁。一家人还沉浸在悲痛里,攥着薄薄的补偿款,糊里糊涂就离开了住了几十年的家。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敢走过童年少年常走的路——老北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总觉得那些熟悉的土巷子、旧房子里,还藏着父亲的影子,怕一脚踏进去,回忆会像决堤的水,把自己淹得喘不过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这期栏目征文,倒把藏在记忆深处老北关的“幸福巷”“团结巷”给勾了出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记忆里,那些土巷子弯弯曲曲,串起一户户土坯房。土坯房的墙皮有些斑驳,偶尔能看见墙上残留的“为人民服务”“团结就是力量”的红色标语,被岁月磨得只剩淡淡的印记。我还记得,那时候的我常常扣下墙上的红字皮染红指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大街上,远远的抬头就能看见巷子里清真寺高高的塔尖,不像现在。还没有重新建设,灰不突突的。但那时候,心里总觉得那地方透着股神秘,从没敢踏进去过,可却记得童年每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家的大公鸡“</b><b>喔喔喔”叫的时候,</b><b style="font-size:18px;">阿訇做礼拜的声音就会慢悠悠飘进被窝,混着巷子里飘来的烤馕的香味,成了我每天起床的闹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小时候,我总拉着弟弟妹妹钻土巷子,往大十字的方向跑——那儿还有一座清真寺,清真寺门口的麦芽糖摊,是我们最惦记的去处。老北关的风特别烈,尤其是冬天,像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一吹就把我的鼻子冻得通红,两条鼻涕挂在脸上,我也不管,袖子蹭一把就接着跑,径直往清真寺门口的麦芽糖摊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守摊的是个白胡子老爷爷,麦芽糖是长长的、白白的,两分钱就能买一条,咬一口,甜丝丝的味道从舌尖漫到心里。那时候,我还总有点小坏心思,总偷偷琢磨一个问题:老爷爷睡觉的时候,白胡子是塞在被窝里,还是露在外面呀?他的胡子那么长,好想好想拽一下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哈哈, 可我哪敢,那个老爷爷有点严肃,他很少说话,再说那时候的维吾尔族人汉话都不是太好。但是能感觉到,他好像不是太喜欢我们 。说不定心里在想:“这几个巴郎子,衣服上都是土,别是来偷糖的吧!”现在想想,倒觉得好笑,那时的小心思,像裹在麦芽糖里的芝麻,细小却带着甜甜的温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不过那时候,家里条件都不是太好,就那两分钱也不会常有。很多的时候,我远远盯着草筐子上的糖,就是不肯走。有一次,老爷爷看了我半天,没说话,拿起小刀切了一块麦芽糖,递到我手里。我愣了愣,没敢接,他却把糖往我怀里一塞,挥了挥手,示意我们快走。 我拉着弟弟,一边跑一边咬着糖,那甜味里好像多了点什么,比平时更暖,一直甜到了心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我到现在都爱糖,不是因为低血糖,是吃糖的时候,总像能找回点当年的快乐。今天去天马超市,糖果展柜堆得满满当当,像一座五颜六色的小山。各种糖装在透明的盒子里,我最喜欢吃的阿尔卑斯硬糖软糖也摆了一排,红的、黄的、绿的,像雨后的彩虹。导购在旁边热情地介绍:“这是阿尔卑斯新出的软糖,草莓、葡萄、焦糖、柠檬芒果味都有,比硬糖口感软多啦!</b></p> <p class="ql-block"><b>  我盯着那些五花八门的甜,忽然就想起三四十年前的老北关。那时候哪有这么多花样?只有老爷爷的麦芽糖,没有复杂的包装,没有多样的口味,却带着点朴实的甜,甜得纯粹,甜得让人记一辈子。</b></p><p class="ql-block"><b> 不是现在的糖不好吃,是当年的麦芽糖里,裹着老爷爷的白胡子,裹着我拖着鼻涕、慢悠悠晃过的童年,裹着那些简单却温暖的时光。就像现在的老北关,哪怕铺了新的柏油马路,路边种了整齐的梧桐树,也再铺不出当年的时光纹路了,那些藏在土巷子里的记忆,只能在心里慢慢回味。</b></p><p class="ql-block"><b> 今年,我换了工作,夏天下班走路回家的时候,我能够经过原来的老食品厂,而食品厂就是北关的入口。 以前的老食品厂是红砖房,烟囱很高,每天早上都会冒出白色的烟,飘得很远,现在烟囱没了,红砖房也改成了家属楼。我能够远远地看到北关的变化,心里既熟悉又陌生,像看一张被修改过的老照片,熟悉的轮廓还在,细节却早已不同。</b></p> <p class="ql-block"><b>  原来那些土坯房现在都变成了整齐的商品房,高楼一栋挨着一栋,楼下有便利店、水果店、餐厅,人来人往,很是热闹。</b></p><p class="ql-block"><b> 不过食品厂门口的小商店还保持着原来的模样,在鳞次栉比的新建筑里倔强地竖着,像一枚扎在时光里的钉子,牢牢地守着过去的痕迹。</b></p><p class="ql-block"><b> 商店进去还是摆着一个玻璃柜,里面卖着烟酒和日用品,老板换成一个中年妇女,不知道是老板的什么人。</b></p><p class="ql-block"><b> 小商店旁边现在有个馕坑,是几个年轻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开的,我去买馕饼子,看着老板用长钩子把烤得金黄的馕勾出来,芝麻和洋葱碎撒在上面,冒着热气,忍不住咬了一口,外皮酥脆,内里松软,还是熟悉的味道。</b></p><p class="ql-block"><b> 风还是像小时候那样刮过来,却没了当年裹着尘土的烈劲儿,吹在脸上温温柔柔的,带着点夏天的燥热,也带着点馕的香味。我拿着馕,沿着人行道慢慢走,看着路边的高楼,想着小时候的土巷子,忽然就想起了那个白胡子老爷爷,想起了他递过来的麦芽糖,想起了阿訇晨祷的声音,那些关于麦芽糖的画面,愈发清晰。</b></p> <p class="ql-block"><b>  我知道老爷爷现在肯定不在了,当年的麦芽糖摊去了哪里,或许早就随着老北关的拆迁消失了,可那些温暖的记忆,却一直留在心里。就像现在的北关,虽然变了模样,可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甜,那些简单的快乐,却永远不会消失。</b></p><p class="ql-block"><b> 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麦芽糖”,它不一定有多特别,却藏着最珍贵的时光,藏着最温暖的回忆,不管走多远,不管过多久,只要想起它,心里就会变得甜甜的,暖暖的,好像那些美好的时光,从未离开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