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此次南北之旅,从南京的六朝烟水到北京的皇城气象,既有历史的深沉回响,也有自然与人文交织的静谧之美。漫步在斑驳城墙与科举遗存之间,仿佛听见时光低语;流连于园林水岸与现代场馆之中,又觉时代脉搏跃动。这是一场回望与前行交织的旅程,在古迹前读懂中国,在风景里遇见自己。</p> <p class="ql-block">走进总统府旧址,新古典主义建筑静立如初,“府統總”三字横匾下,我驻足良久。近代风云在此交汇,展板详述着这座院落的百年沧桑,玻璃柜中孙中山先生手书“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墨迹犹温,字如刀刻,力透纸背。那一刻,历史不再是书页上的文字,而是扑面而来的心跳与呼吸。</p> <p class="ql-block">十多年前第一次来南京,我登中山陵,访明孝陵,远眺长江大桥的钢铁脊梁。那时脚步匆匆,只为打卡地标。如今重游,心境已不同。紫金山依旧苍翠,但我不再急于登顶,反而更愿在林间小道驻足,听风过树梢,看光影斑驳,感受一座城沉淀下来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的夜,总让人恍惚。石桥横跨秦淮,河水倒映着两岸灯火,飞檐翘角在灯笼辉光中若隐若现。孩童倚栏而笑,身后“花港观鱼”石柱静默无言。千年文脉与市井烟火在此交融,一碗鸭血粉丝汤的热气,也能蒸腾出六朝金粉的余韵。</p> <p class="ql-block">在江南贡院、秦淮河畔、乌衣巷口四处采风,兜兜转转间,仿佛穿行于一部活的历史剧。虎踞龙盘的金陵石头城,曾是六朝粉黛之地,也留下民国风情的剪影。每一块青石板都像在低语,讲述着书生挑灯夜读、才子佳人泛舟画舫的旧梦。</p> <p class="ql-block">我以央视新影集团华夏英才栏目组副主任的身份行走于各景区,不是为完成任务,而是为寻找那一抹诗意江南。镜头对准的不只是风景,更是时光的褶皱里藏着的生活肌理。一张证件挂在胸前,却挡不住我像个游客般好奇张望。</p> <p class="ql-block">江南贡院的号舍低矮狭窄,当年科举士子蜷身其中,十日九餐粗食,只为一朝金榜题名。他们盼着中状元,盼着从此改变命运,步入庙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诗,是无数人用青春写下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如今站在昔日贡院遗址之上,望着复原的考场模型,仍能感受到那份孤勇与执着。那些在油灯下默诵四书五经的身影,早已消散于风中,但他们留下的,是中国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一种以才取士的文明尝试。</p> <p class="ql-block">我的小外孙女,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站在夫子庙前,穿着粉衣灰裤,笑得像春日初绽的花。她不懂什么是科举,也不知乌衣巷曾住过王谢子弟,但她仰头看灯笼时眼里的光,比任何历史课本都更真实地诉说着文化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此行从大同乘高铁至呼和浩特,再飞抵南京,短暂停留后奔赴浙江。西湖上乘船一日,烟雨朦胧中看断桥残雪的意境;夜宿乌镇,水巷深处灯火摇曳,橹声欸乃,仿佛时光倒流。江南的美,不在宏大的叙事,而在一盏灯、一扇窗、一声笑语之间。</p> <p class="ql-block">夜晚,她站在河边石阶上,粉色上衣映着水光,有人正用手机为她拍照。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所谓传承,不过是一个孩子站在古老的土地上,笑着,活着,继续书写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科举博物馆,聚宝盆旁陈列着沈万三故居旧物,金锭熠熠,诉说着士人梦想与财富传奇。而南京博物院中,一块红白相间的奇石静静陈列,纹理如山河缩影,引人遐思造化之奇。历史与自然,在这里悄然对话。</p> <p class="ql-block">太湖石讲究瘦、透、空,一如文人心境——不求圆满,但求通达。我在一座园林中见它独立于水畔,影落清波,仿佛一位沉默的老者,阅尽人间繁华,只以姿态回应岁月。</p> <p class="ql-block">沈万三的聚宝盆,传说能生金涌银,富可敌国。展柜中金碗盛满元宝,雕工精美,紫底展板衬出几分神秘。财富从来不只是数字,它承载着民间对成功的想象,也映照出时代对“富而有道”的追问。</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残垣断壁间秋草萋萋,断柱斜阳,无声诉说着被焚毁的文明之痛。而天安门广场晨光初照,红旗猎猎,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耸立,家国情怀油然而生。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意无边,芦苇荡中白鸟轻飞,城市喧嚣尽远——从伤痕到希望,从记忆到新生,这便是燕京的今。</p> <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前,我的大女儿,高举孩子希望能高考成功,一举成名跳龙门。灯火辉煌映在她们脸上。那笑容温暖而笃定,像是在说:我们来了,我们记得,我们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行至“这里是南京”的红墙前,立体字闪耀如誓,我微笑留影,心中满是此行的沉淀与感动。这座城,把六朝烟雨、民国风云、现代活力都揉进了街巷肌理,让人走着走着,就走进了历史的深处。</p> <p class="ql-block">石头城虎踞龙盘,江宁自古富庶。乾隆六下江南,我亦三四次采风于此。每一次来,都不是重复,而是重新认识——认识一座城的厚度,也认识自己的来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回望与前行交织的旅行,在古迹前读懂中国,在风景里遇见自己。从金陵的文脉到燕京的气象,我走过斑驳城墙,也穿过现代光影。原来所谓穿越时空,并非幻想,而是当我们真正凝视一片砖瓦、一池秋水时,过去与现在,早已悄然相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