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岁月里的五瓣花

陈波

<p class="ql-block">晨光刚漫过办公室的窗台,我摘下挂在门后的警帽,指尖先触到了帽檐下那枚微微发凉的警徽。转身落座,桌面摊开的旧物像五瓣花,静静卧在晨光里:一枚泛着铜绿的护士帽十字章、一本记满后勤物资的牛皮册、一叠边角泛黄的财务票据、一个贴着“涉案财物”封条的收纳盒,还有一本写满心理咨询手记的蓝色本子。53岁,这五样东西串起了我的大半生,从白衣到藏蓝,从病房到警营,日子终于从当年的匆匆赶路,调成了如今慢慢品的频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做护士那十年,日子是急诊室的红灯。白大褂口袋里总塞着止血带和纱布,脚步追着铃声跑,手心攥着病人的脉搏,连梦都是监护仪的“滴滴”声。记得有次抢救一名受伤的消防员,整夜跪在地板上做心肺复苏,天亮时膝盖磨出了血泡,却在看到他睁开眼的瞬间,觉得所有疲惫都成了值得。那时不懂什么是“喜欢的频道”,只知道手里的针管、耳边的心跳,都是不能松的责任,这责任便是当时“高配”的全部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后来转做后勤管理,日子成了物资仓库的台账。冬天要算着降温的日子给岗亭送煤炉,夏天得提前备足一线的降温水,账本上的每一笔“入库”“出库”都要描得工工整整。有次暴雪天,为了给偏远派出所送御寒的棉衣,车陷在雪窝里,我们扛着棉衣走了两里路,到的时候棉鞋冻成了冰壳,却在看到同事们接过棉衣时的笑脸,觉得账本上的数字都有了温度。那时的“低配生活”,是办公室里常年泡着的浓茶,是加班时啃的冷馒头,可心里装着同事们的冷暖,便觉得踏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再后来做财务报账员,日子变成了票据上的小数点。每一张发票都要核对三遍,每一笔报销都要走全流程,有次为了一张模糊的加油票,跑了三趟加油站核对,同事笑我“轴”,我却记得师傅说的“警营里的钱,一分一厘都连着民心”。那些年,我对着电脑屏幕核账到深夜,眼睛熬红了就滴点眼药水,看着报表上平了的数字,比破了大案还安心——原来“淡定从容”,早就在一次次核对中,悄悄刻进了心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年前开始做涉案财物稽查,兼着局里的心理咨询,日子终于有了慢下来的模样。查涉案财物时,我会对着阳光仔细核对每一件物品的编号,就像当年给病人打针时核对姓名;做咨询时,我不再急着给答案,只是坐在来访者对面,听他们讲办案时的压力、生活里的烦恼,就像当年在后勤时,耐心听同事们说清物资需求。现在的我,不再为了几分钱的差额焦虑,也不再为了没及时回复的咨询信息不安,下班回家煮一碗面条,配着老伴腌的萝卜干,看夕阳把阳台染成金色,便觉得这“低配”的日子,藏着最安稳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人问我,做过这么多工作,哪个最难忘?我总笑着指桌上的五瓣“花”:护士的十字章教会我慈悲,后勤的台账教会我周全,财务的票据教会我严谨,稽查的封条教会我坚守,咨询的手记教会我倾听。这些年,我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在每一个角色里,都捧着一颗真心。年龄于我,早不是数字,是这五份工作磨出的温润;“静而不争”不是没了锐气,是懂了尽力就好;“聚散随缘”不是不在乎,是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早看到那句“在自己的世界里留下不可复制的美好”,突然觉得,我这五瓣花般的岁月,便是最好的美好。警徽还在帽檐下亮着,桌上的旧物还在晨光里躺着,我这53岁的老警察,终于把日子过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低配的是烟火日常,高配的是心里的责任与热爱,至于无悔,大抵就是想起过去的每一天,都能说一句:“没辜负手里的每一份信任,没辜负这身藏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