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真史照心,民意向一—《沉默的荣耀》的精神穿透力

在路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吴石烈士狱中手记的字迹在荧屏上缓缓展开,当“台湾必归”的鲜血誓言跨越75年时空映入眼帘,《沉默的荣耀》以直抵人心的力量,让一段尘封的历史重获生命。这部聚焦台湾隐蔽战线英雄的作品,不仅实现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更完成了一次跨越代际的精神对话,其成功密码恰藏在“真”的坚守、“声”的传递与“心”的共鸣之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以真为骨,方有感人至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艺术的生命力始于真实。《沉默的荣耀》没有陷入谍战剧的套路化叙事,而是以“用真名、演真事”的坚守,为作品注入了最厚重的灵魂。剧中的吴石并非虚构的英雄符号,而是有着真实人生轨迹的军事奇才——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青涩学员成长为留日深造的军事专家,从参与制定武汉会战计划的抗战将领转变为心系家国的潜伏者,每一段经历都有史料可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创作团队用数年时间寻访史料、实地探访,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历史细节转化为可感的剧情:1949年福州解放前夕,吴石带着妻小赴台时的回眸凝望,藏着与大陆骨肉的诀别之痛;狱中遭受酷刑致一眼失明仍坚贞不屈的隐忍,写尽信仰的重量;牺牲前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的绝笔,道尽赤子情怀。这些真实的细节无需刻意煽情,却比任何艺术加工都更具穿透力。剧中没有神化英雄的无所不能,反而展现了他们在抉择时的挣扎与坚定,这种对真实人性的尊重,让“善”有了根基,让“美”有了温度。真善美,真为先,正是这份对历史的敬畏,让沉默的英雄真正“活”了过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以声为桥,方有凝聚人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历史的沉默,往往源于叙事的缺失。吴石等烈士牺牲后的75年间,他们的事迹一度藏于档案深处,直到《沉默的荣耀》以大众文艺的形式搭建起沟通桥梁,才让这段历史引发全民共鸣。开播当日酷云收视峰值即破3%,抖音主话题播放量达9.4亿次,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6.7亿,主流媒体纷纷推介,官方账号主动发声,形成了立体传播矩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舆论的力量,正在于让真理被看见、让精神被传承。这段时间以来,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的鲜花不断增多,吴石故居前常有群众驻足缅怀,甚至台湾的“90后”“00后”也争相打卡厦门拍摄地,主动追问那段被遮蔽的历史。这些自发的祭奠与寻访,本质上是舆论唤醒集体记忆的生动注脚。当“替烈士看看今天的中国”等话题刷屏网络,当“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台词成为全网金句,我们看到:掌握舆论权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真实的故事赢得认同,用崇高的精神凝聚人心。75年的尘封被打破,不是因为宣传技巧的高超,而是因为历史本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媒体恰是让这份力量得以释放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三、以心为向,方有思政育人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品的爆红,终究源于对人心所向的精准把握。完成祖国统一,是吴石等烈士用生命追寻的目标,更是穿越时空的人民意志。剧中吴石冒着风险传递的台湾防御部署情报,背后是“台湾必归”的坚定信念;朱枫跨越海峡传递情报的决绝,藏着对两岸统一的深切期盼。这些剧情与当下民众对祖国统一的渴盼形成强烈共振,让思政教育有了最鲜活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观众在荧屏上看到英雄们为了统一大业舍生取义,再看到如今两岸同胞因剧集产生的情感联结,自然会明白:祖国统一不是抽象的政治命题,而是无数先烈用鲜血铺就的必然之路,是民心所向的历史潮流。这种情感共鸣带来的思政效果,远比说教更为深刻持久。台湾时事评论员称该剧“打破了信息茧房”,恰是因为它触碰到了两岸同胞共通的家国情怀。抓住了祖国统一这一人心所向,作品便拥有了思政效果的倍增器,让爱国情怀与民族认同在潜移默化中扎根生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剧情落幕,但精神永存。《沉默的荣耀》的成功启示我们:真实是文艺的生命,舆论是民心的纽带,民心是历史的方向。当更多作品以真为骨、以声为桥、以心为向,定能让更多沉默的荣耀被看见,让更多崇高的精神被传承,让民心向一的力量成为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动力。 </p><p class="ql-block"> 拂晓 2025.10.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