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穿越岁月长河,在历史烟云深处,有一座被时光温柔以待的边陲古镇——和顺。她如一枚温润的明珠,镶嵌于腾冲西南的群山之间,距城四公里,古称“阳温墩”。后因小河环村,得名“河顺”,终以“士和民顺”之意,雅化而定名。这里,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诗意栖居,是一幅流动的山水人文长卷。</p> <p class="ql-block">古镇历史悠久,文脉绵长。自汉时起,便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商队络绎,马帮蹄响,沟通中外;亦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汉文化与边地风情在此交融共生。她如同一部厚重史书,每一块青石、每一片黛瓦,都浸润着千年沧桑。那些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明清民居,那些蜿蜒幽深的街巷,无不低语着过往的繁华与沉静。漫步其间,仿佛仍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时光的凝滞。</p> <p class="ql-block">伴着秋风清韵、花草幽香,我们步入古镇。</p> <p class="ql-block">眼前,古木参天,流水潺潺,白墙黛瓦掩映于绿意之中,宛若一幅水墨丹青。田畴之间,稻浪翻金,丰收的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行不多远,便见和顺图书馆。入门处,墙上赫然是世界闻名的数学家熊庆来所题“民智泉源”四字,笔力沉雄,意蕴深远。看见弥勒籍贯的熊庆来的题字,我这个弥勒人倍感亲切,赶紧跑过去合了个影。这座由乡人捐资兴建的民间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精神的灯塔。馆内藏书万卷,经史子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绿植掩映,窗明几净,处处洋溢着书香与宁静。昔日,这里名士云集,思想碰撞;今日,它依然是心灵的栖息之所。在此捧读一册,仿佛能与先贤对话,与智慧相拥,时光也为之静默。</p> <p class="ql-block">出图书馆,沿街花事正浓。河岸两侧,凤仙花开得烂漫,粉红娇艳,如霞似锦;河心处,金菊织就的“绸带”随波轻漾,画舫游弋其间,游人笑语盈盈,真可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街心两株古榕,枝繁叶茂,气根垂拂,枝头系满祈愿的红绸。树根处,“和”“顺”二字静立,古意盎然,仿佛镇守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步入文化长廊,如同翻开一部石刻的地方志。碑上铭刻着和顺六百年的风华与人物事迹,一段段文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轨迹,连缀成小镇绵延不绝的精神图谱。正凝神间,天降细雨,我们于廊内静坐观雨。雨丝斜洒湖面,圈圈涟漪荡漾开来;远山近树笼罩于空濛雨雾中,恍惚间,竟有几分江南的婉约。湖心两尊垂钓的稻草人静默如禅,不由吟出一句诗:“安坐烟雨里,闲钓一江秋。”此情此景,诗意满怀。</p> <p class="ql-block">雨势渐疏,我们信步至中心广场,那座闻名遐迩的大水车赫然在目。它巍然屹立,是古镇的象征,也是古代水利智慧的活化石。任凭时光流转,它始终缓缓转动,汲水不息,仿佛一位永恒的讲述者,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它不仅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体现了古镇先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水车旁,几座临水而建的洗衣亭静立水面。这是昔日“走夷方”的男人们,为免家中女眷浣衣劳作时受日晒雨淋而筑。亭虽简朴,却饱含着跨越山海的深情与牵挂,温暖了无数守望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与水车遥相对望的,是一泓清湖。湖水澄澈如碧玉,倒映着苍翠山峦与古朴庙宇,建筑与自然相得益彰,构成一幅静谧和谐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沿坡而上,便至艾思奇故居。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院落,青砖灰瓦,格局严谨。步入其中,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那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曾经的思考与求索。故居不仅记录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也见证了和顺人民在时代洪流中的家国情怀与坚定信仰。如今,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辈的精神如不灭的灯火,继续照亮后来者的前行之路。</p> <p class="ql-block">此外,古镇内还有翡翠大王宅邸、刘家大院、寸氏宗祠、尹氏宗祠等众多古建,它们如一颗颗璀璨的遗珠,共同承载着和顺辉煌的过往与深厚的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和顺古镇,这座“马帮重镇,商旅宝地”,集历史之厚重、人文之璀璨、自然之灵秀于一身。在这里,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眼都是故事。她是一座值得用心去行走、用情去感悟的秘境,是一处能让心灵得以沉淀与升华的诗意栖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