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zo41vp" target="_blank">叶升龙画论·附一(11)</a></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附 一:《发掘祖国中国画典型论遗产与对“三要素”的研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12)</b></p><p class="ql-block"> 再举一幅画,发表在1996年5月《求是》杂志内封上李琦先生作的《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的一次联欢晚会上》。这幅画主体是江泽民主席,环境没有出现在画面上而写在题目中,对象则是一支笛子。在如此环境中,作为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毫无架子,与工人群众同欢共乐,打成一片,表演了吹笛子,充分反映了江泽民主席崇高可贵的人民领袖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石鲁先生的《东方欲晓》画面只出现环境,不出现主体和对象;李琦先生的《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的一次联欢晚会上》画面不出现环境,唯出现主体和对象。前画可以从环境中理解主体和对象的存在;后画须有题目点出环境,才使人知道在什么地方。要画好三要素的典型论作品,还有很多应用方面的理论问题必须解决,这里就不加以阐述了。</p><p class="ql-block"> 顾恺之的“对象论”虽然长期被曲解,然他的绘画作品传神的造诣,一直得到公认。唐朝的张怀瓘说:“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28]他既承认顾恺之的画画得最好,却又说顾画的传神是无方的。其实,顾恺之画的传神方法就在他的“对象论”之中。这正好说明古来画论家对顾恺之绘画作品传神造诣的公认,而对“对象论”却不理解。</p><p class="ql-block"> 要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画理论,首当其冲的就是国画人物画的危局,要开拓“对象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高品格的人物很多,唯有用“对象论”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开拓“对象论”不仅使绘画人物画走向光明大道,还证明祖国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原来就有典型论(对象论),并非于五四运动前后才从西方传进来。这是祖国极为宝贵的艺术论和美学论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应感到自豪,发扬光大这一文化遗产义不容辞。</p> <p class="ql-block"><b>【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8]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第266页,1980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张为张僧繇,陆为陆探微,顾为顾恺之。</span></p> <p class="ql-block"><b>【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李琦《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的一次联欢会上》1996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石鲁作品《东方欲晓》1962年)</span></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1gu723" target="_blank">叶升龙画论·附二(1)</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