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行-漫步慕尼黑

海沐骄阳

<p class="ql-block">昵 称:海沐骄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63155</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慕尼黑是巴伐利亚州的首府,德国第三大城市,漫步在慕尼黑的街头,就像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这座城市不仅是巴伐利亚地区的心脏,更是德国文化的灵魂所在。晨光洒在古老的建筑上,将岁月的痕迹抹去,只留下了它们的优雅与庄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站在街角,望着凯旋门,那座被车流环绕的大门,仿佛听见了马蹄声在石板路上回响。曾听说,走过凯旋门下的人,会被历史轻轻拍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凯旋门是路德维希一世献给和平的颂歌,纪念在拿破仑战争中牺牲的巴伐利亚将士。最触动我的是东西两面浮雕的对比,东面“战争”中士兵面容悲壮,西面“和平”里人们载歌载舞。这种刻意安排揭示了德意志民族对战争最深刻的反思,如今城门车流不息,鸽子在门洞间嬉戏,这正是对建造者最好的回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的尖塔像一支指向天空的笔,书写着这座城另一段静谧的篇章。它以垂直的姿态诉说信仰,街道依旧繁忙,可脚步到了这里,似乎都放轻了些。或许是因为那钟声偶尔荡出的余韵,或许只是因为抬头时,天空被塔尖划出了一道向上的路径,车辆穿梭在历史与当下之间,咖啡馆的香气随风飘来,时间在这里打了个结,把几个世纪揉成同一片光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路德维希大街南行,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在梧桐树后显现。浅黄色外墙配镀金装饰,在阳光下如乐器般精致。巴伐利亚联邦歌剧院以其宏伟气度与艺术底蕴,成为欧洲歌剧舞台上的璀璨明珠。它不仅是艺术的圣殿,更是慕尼黑文化精神的象征,将高雅与激情编织成不朽的乐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慕尼黑国王广场雕刻馆,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范,柱廊环绕,雕塑凝固着神话与历史的瞬间,也是思想与艺术交汇的殿堂。阳光酒落在大理石雕像之上,光影流转间,诉说着永恒的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玛利亚广场,古老的钟声敲响,在述说着城市的历史与传奇。在中世纪,广场上举行集市和锦标赛,如今依旧是活动和庆典的举办地,包括一年一度的圣诞集市,无愧为“城市的客厅”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市政厅看起来很老,坐落于广场的北侧,整座建筑外墙呈棕黑色,并且建筑立面有很多琳琅满目的雕塑和绘画,设计风格是哥特式建筑,被誉为“哥特式建筑之王”,新市政厅的特别之处是拥有全德国最大的木偶报时钟,被视为市政厅钟楼的象征,每到整点,钟楼就会响起悠扬的音乐,木偶们就开始表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玛丽亚广场中央竖立了一根有着圣母玛利亚雕像的圆柱,圆柱是17世纪为了庆祝赶走瑞典人的军事占领而修建的,方形基底四个角上的青铜雕像,为天使斩杀恶魔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广场望向南端,那对洋葱头钟楼始终在场。走近这座慕尼黑地标,明黄色外墙在夕阳下温暖如夏。铁阿提纳教堂建于17世纪,为感恩上天赐予巴伐利亚王室子而建,它是德国第一座意大利高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圆顶与雕刻非常有罗马的味道,是当年王室的象征。从此成为慕尼黑耀眼的巴洛克明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推开沉重木门,白色洛可可装饰令人屏息,阳光透过高窗洒在金色装饰上,白色石柱向上延伸,撑起天穹,壁画在高处讲述着古老的历史。祭坛金光闪烁,纯白色的内堂似云端,从彩窗流泻的光影到大理石廊柱的挺立、静谧而神圣,我轻轻的走动,生怕惊扰了这里的静谧。</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