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法海寺碑记 法海寺简介 (一) <p class="ql-block">1:历史沿革:法海寺始建于隋唐时期,元代至元年间在原址重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扬州时赐名“莲性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法海寺”。咸丰年间寺院毁于战火,光绪年间于原址东侧重建。</p> <p class="ql-block">2:建筑布局:法海寺坐落于瘦西湖南岸高岗,四面环湖,左倚五亭桥,右邻藕香桥,后拥白塔,对面凫庄、构成“一寺两桥一塔一庄”的独特景观。寺内现存建筑有弥勒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云山阁等。</p> 法海寺四面环湖 后拥寺内白塔 左倚五亭桥 右邻藕香桥 法海寺隔湖相望凫庄 <p class="ql-block">3:文化特色:寺内的白塔是我国现存砖砌喇嘛塔为数不多的代表作,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 中国文化遗产莲花桥和白塔 (二) <p class="ql-block">扬州瘦西湖法海寺的装饰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 壁画艺术精湛:寺内壁画采用重彩工笔画法,运用沥粉堆金、晕染等宫廷画工艺,使用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其中8米长的《帝释梵天礼佛图》尤为精美,36位天神布局富有层次感,细节刻画栩栩如生,如观音的薄纱可透光,动物鬃毛根根分明。这些壁画是汉藏艺术融合的产物,兼具汉地工笔的写意与藏地密宗璎珞的光泽。</p> 大雄宝殿西面墙壁画 大雄宝殿东面墙壁画 前面顶层设计壁画 后面顶层壁画 <p class="ql-block">建筑装饰融合汉藏风格:法海寺整体布局借鉴汉族传统寺庙的对称美学,飞檐斗拱等设计充满汉族建筑的灵动之美。但寺内大殿墙体厚实,具有藏式建筑的粗犷豪放风格。木雕、石雕等装饰上,既有汉族传统的花鸟鱼虫等吉祥图案,又有藏族的宗教符号和吉祥纹样,体现了汉藏文化的交融。</p> 大雄宝殿 天王殿 四大金刚 (三) <p class="ql-block">法海寺内有不少名人留下的墨迹,以下是一些较为著名的:</p> <p class="ql-block">1:康熙帝墨迹: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莲性寺”,并御制《上巳日再登金山诗》一首,书唐人绝句一首,临书董其昌绝句一首,皆勒石建亭,供奉寺中。</p> <p class="ql-block">康熙赐名法海寺为“莲性寺”</p> 康熙临董其昌作品 <p class="ql-block">2:乾隆帝墨迹:乾隆御碑亭位于莲性寺的西侧,保存四方御笔九龙碑刻,其中两首为乾隆题莲性寺诗,分别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所作的“一朵花宫结净因,周环绿水漾波新”和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所作的“江都城北多陂泽,水物由来清且奇”。</p> <p class="ql-block">3:陈延韡墨迹:法海寺大门额题的“法海”两字,是由晚清淮扬世家、诗书画并称三绝的陈延韡(字含光)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2000年5月21日),安徽安庆人,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p> 赵朴初题字 <p class="ql-block">茗山法师(1914 - 2001 ),俗名张延龄,江苏盐城人。他是当代著名高僧、佛教教育家、爱国宗教领袖 。茗山法师佛学造诣深厚,且擅长书法,其书法作品风格庄重、沉稳,颇具禅意,在佛教界内外都受到广泛赞誉。</p> <p class="ql-block">以下诗人、画家、诗原迹无法复制考证。</p> <p class="ql-block">4:龚贤墨迹:龚贤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他曾为法海寺题写对联“三山近将引,紫极遥可攀。”</p> <p class="ql-block">5:王澍墨迹:清代书法家王澍为法海寺题有对联“数片石从青嶂得,一条泉自白云来”。</p> (四) <p class="ql-block">扬州法海寺内有不少名人留下的诗词,除了前面提到的之外,还有以下一些:</p> 赞美法海寺扒烧整猪头 <p class="ql-block">1:罗聘诗:“初打春雷第一声,雨后春笋玉淋淋。买来配烧花猪头,不问厨娘问老僧。”罗聘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这首诗赞美的是乾隆年间扬州法海寺擅长烧猪头的老和尚。</p> <p class="ql-block">2:黄鼎铭《望江南百调》:“扬州好,法海寺闲游,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黄鼎铭用《望江南》词牌写了98首《扬州好》,此为其中一首,记录了他在法海寺闲游,吃猪头肉,观赏湖景的美妙体验。</p> <p class="ql-block">法海寺的“扒烧整猪头”是江苏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系,与“拆烩鲢鱼头”和“清炖蟹粉狮子头”并称为“扬州三头”其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文化历史悠久:据传该菜创于清乾隆年间,由法海寺的莲法师所创,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清代的《扬州风土词萃》中收有白沙惺庵居士的《望江南》词“扬州好,法海寺闲游。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朱自清在《扬州的夏日》中也特别提及此菜。</p> <p class="ql-block">制作工艺独特:制作时需先选用优质的泰兴产黑色猪头,经过去毛、浸泡、焯水、刮洗等多道预处理工序,然后将猪头拆骨,保持面部完整,再将猪头各部分按顺序码放入锅中,锅底垫竹箅和用鸡汤煨透的瓦块,加葱姜、香料包等调料,用小火焖烧约三个小时,最后旺火收汁。</p> <p class="ql-block">口感风味绝佳:扒烧整猪头以其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浓香醇厚而不失其味的口感特点而著称。其肉质肥嫩鲜美、入口即化,汤汁浓郁粘稠、咸甜适中,猪头各部位味道各异但又相互融合得恰到好处,猪耳柔中带脆,猪舌软韧,猪眼富有弹性,肉皮胶糯香滑。</p> <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特殊:在古代中国,猪头肉被视为一种奢侈的食物和吉祥的象征,而扒烧整猪头这道菜则成为了扬州菜的一张名片和人们品尝淮扬美食的必选之一,体现了扬州的饮食文化和传统烹饪技艺的精湛独特。</p> <p class="ql-block">法海寺文化内涵爱国、守法、信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