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学员作业作品大练兵系列课(二)

👍相信自己💃✨吴振芹

<p class="ql-block">今天的阳光斜斜地照进书房,宣纸在案上微微泛着光。我打开手机,直播间里已经亮起熟悉的标题:“【隶书】学员作业作品大练兵系列课(二)”。程老师的身影还没出现,但背景那幅山水画静谧悠远,仿佛笔墨未动,意境已生。弹幕缓缓滑过,有人在问笔锋怎么调,有人晒出刚写的“永”字,我笑了笑,把毛笔浸入砚台,等这一刻,像等一场老友的茶会。</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整,程院长准时上线。他声音温和却有力:“今天不讲新帖,我们专攻作业里的‘病笔’。”屏幕上跳出两幅学员作品,一紫一红,像两幅未完成的答卷。我凑近了些,发现左边那幅“拆解组合”四字结构松散,右边的虽工整却少了隶书应有的波磔韵味。他一句句拆解:“这个横画太直,像钢筋,不是毛笔写的,是画的。”我低头看看自己纸上昨天练的字,忽然明白哪儿不对劲了。</p> <p class="ql-block">课程过半,镜头切到一幅学员特写作品。左边是写好的字,右边是空格,像一场无声的对话——一个在说,一个在听。我忽然想起自己初学隶书时,也是这样,一笔一画对着格子爬行,生怕越雷池半步。如今看这些作业,竟像照镜子:那个“人”字撇太急,像赶着去赴约;那个“之”字捺太重,像心里压着事。程老师说:“写字如走路,太快跌跤,太慢拘谨。”我停下笔,深吸一口气,重新蘸墨。</p> <p class="ql-block">课间休息时,我翻出课稿,发现已更新到《院长班课程资料汇总120-121》。点开链接,里面是今天讲的“拆解组合”练习模板,还有几页批注,红笔圈出常见错误,像老师批改作文。我打印了一份,贴在墙上。右边那幅粉色背景的作业写得极认真,但“组”字右半歪了,像站不稳的孩子。我忽然觉得,学书法哪是练字,分明是练心。</p> <p class="ql-block">昨晚临时有事,错过了直播,今早补看回放。视频里时间显示0:47,镜头缓缓扫过两幅作品:一幅竖排隶书,古意盎然;另一幅带网格的练习稿,一笔一画都透着笨拙的认真。我暂停在“兰亭雅集”四个字上——那是我们班的暗号,每次作业交上去,程老师都会在批语里写一句“兰亭不远”。回放听到他说:“别怕写坏,怕的是不敢下笔。”我笑了,把昨天那张写废的纸又铺开,重新开始。</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坐在书桌前临帖,手握毛笔,一笔一画落在网格纸上。窗外有风,吹得宣纸微微颤动。我写到“永”字第八画时,突然想起直播里程老师示范的那个顿挫——不是用力,而是“停一下,让墨呼吸”。我照做了,那一捺果然活了,像一片叶子轻轻落水。手机还开着直播间,虽然没人说话,但那种陪伴感还在,像有人坐在对面,默默看着你进步。</p> <p class="ql-block">晚上整理今日所学,又看到那幅学员作品特写。左边字已成形,右边格子空着,像留白的邀请。我忽然明白,练兵不是比谁写得快,而是谁敢把自己的“丑”亮出来。那些歪斜的笔画,那些过重的捺脚,都是成长的脚印。我拍下自己今天的作业,发到群里,配文:“今日病笔三处,求拍砖。”不到一分钟,程老师回了一个大拇指。</p> <p class="ql-block">临睡前,我翻看练习纸。左边写着“程寅”,右边是单独一个“寅”字,反复写了十几遍。第一遍拘谨,最后一遍终于有了点隶书的拙劲。程老师说过:“名字最难写,因为太熟,反而看不见它的结构。”我盯着那个“寅”字,忽然觉得它像一座小山,三横是台阶,竖画是脊梁。写名字,原来是在写自己。</p> <p class="ql-block">今天直播间的背景音乐很轻,是古琴曲《流水》。我一边听,一边看屏幕上那张练习纸,上面写着“隶书学员作业作品大练……”,下面是一行行手写字,红格子像田埂,墨字在上面耕种。我忽然觉得,我们这群人,不就是在这片纸上种字吗?春播秋收,一笔一画,都是光阴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规程寅”三个字写完,我开始练“等”字。右边那张空白纸,像一片雪地,等着第一行脚印。我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等”字的“立”旁站稳,“寸”部舒展。程老师说:“等,不是停,是蓄势。”我点点头,仿佛在跟未来的自己对话:再等等,再练练,总会写好的。</p> <p class="ql-block">手在动,心却静。毛笔在网格纸上行走,像在迷宫里找出口。写到第三行时,手腕突然松了,笔锋自然带出一波三折。我愣了一下——这是今天最好的一笔。原来不是靠力气,而是手熟了,心也跟上了。直播间还在开着,没人说话,但那种氛围,像老茶馆里,人人都在低头写字,安静,却热气腾腾。</p> <p class="ql-block">“准备工作”四个字被投影在紫色背景上,像一幅展览作品。程老师说:“别小看这四个字,它们决定了你整幅字的气。”我重新检查笔墨纸砚:墨磨得够润,纸铺得平整,笔锋也理顺了。写字前的准备,像仪式,也像呼吸。准备好了,手才敢落下去,心才敢跟上来。</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个写“永”字的夜晚。毛笔在纸上轻轻起落,窗外月光洒进来,照在未干的墨迹上,泛着微光。我忽然觉得,这些日子的练习,像在打磨一面镜子——每写一次,就看清自己一点。直播间的系统提示还在滚动,但我已不再觉得它是冷冰冰的警告,而是像一位老管家,默默守护着这场深夜的修行。</p> <p class="ql-block">时间显示0:16,课程接近尾声。程老师说:“今天的作业,不求完美,只求诚实。”我合上本子,想起那些在评论区晒作业的同学,有人写得工整,有人写得歪斜,但都在坚持。直播间的互动区亮着,像一片星海。我们不是书法家,但我们正在成为写字的人。</p> <p class="ql-block">练习纸上,“隶书学员作业作品大练……”这几个字我已经写了几十遍。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多一分理解。红格子框住的不只是字,还有浮躁的心。我慢慢学会在格子里自由,在规矩中呼吸。直播间的提示说“严禁未成年人打赏”,我笑了——我们这群人,打赏的不是金钱,是时间,是热爱,是一笔一画不肯放弃的执念。</p> <p class="ql-block">又是0:16,又是“兰亭雅集”的标签。我开始期待这个时间,像期待一封每日送达的信。镜头里的两幅作品静静陈列,像老朋友并肩而立。我忽然觉得,我们写的不是字,是日记。每一笔,都是当天的心情:急躁、平静、欢喜、困惑。而程老师,是那个每天帮我们解读笔迹的人。</p> <p class="ql-block">“各规程李”四个字写完,我开始练“土”字。左边是范本,右边是练习。第一遍太瘦,第二遍太扁,第三遍终于有了点隶书的宽厚。我忽然明白,练字不是复制,是理解。那个“土”字,三横一竖,看似简单,却要写出大地的稳重。我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它像一块石头,稳稳地立在纸上。</p> <p class="ql-block">夜深了,我打开直播间的回放,看最后一页练习纸。上面写着“隶书学员作业作品大练……”,红格子清晰,墨迹未干。互动区、榜单、介绍……这些功能按钮静静躺在底部,像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我关掉手机,铺开新纸,轻声说:“明天,继续练。”</p> <p class="ql-block">【隶书】学员作业作品大练兵系列课(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课程回放👉https://appsdys9r4x3230.h5.xiaoeknow.com/v4/course/alive/l_68ede240e4b0694ca12b117a?app_id=appsdys9r4x3230&alive_mode=0&pro_id=&type=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课稿已更新至👉🏻《院长班课程资料汇总120-121》https://pcnmgx15cekl.feishu.cn/wiki/SUfBwMe86iiat9k3Yejc4NZpnXg?from=from_copylink</p> <p class="ql-block">同学,昨天的课程您没来得及学习,今天补上回放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隶书】学员作业作品大练兵系列课(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课程回放👉https://appsdys9r4x3230.h5.xiaoeknow.com/v4/course/alive/l_68ede240e4b0694ca12b117a?app_id=appsdys9r4x3230&alive_mode=0&pro_id=&type=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