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红湾丹霞:一场与大地色彩的对话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1日,我们行者唐潮徒步团一行人踏入了阜康市红湾村外的丹霞秘境穿越红山水库,徒步行程9公里。</p><p class="ql-block"> 秋日的风掠过天山北麓,这片被岁月雕琢的红色山峦,如大地的掌纹般延展,在阳光下呈现出赭红、棕褐与灰白交织的壮丽画卷。它属于天山山脉东段余脉,历经亿万年沉积与风化,才成就今日这般“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观。脚下的土地仿佛在低语,诉说着远古洪荒的故事,而我们,不过是这场漫长对话中偶然驻足的倾听者。</p> <p class="ql-block">  途中一段山路陡峭惊险,碎石松动,脚下稍有不慎便可能失衡,几位同伴甚至吓得腿脚发颤。然而每一步惊险之后,都是豁然开朗的风景。当登高远眺,连绵起伏的山体在蓝天下勾勒出刀削般的轮廓,仿佛自然以时间为刃,刻出了这恢弘的地质史诗。那一刻,喘息未定,心却已飞越群山——原来真正的风景,总在恐惧之后才肯现身。</p> <p class="ql-block">  山脚下,一群人穿着色彩鲜艳的户外服装站成一排,笑声随着快门声一起定格。背景是层叠的彩色山峦和湛蓝的天空,像一幅被阳光镀过金的油画。有人比着剪刀手,有人张开双臂拥抱风,那一刻,我们不是在打卡,而是在向大地致意。我也挤进人群,把笑容交给镜头,把记忆留给这片红土。</p> <p class="ql-block">  我穿着橙色外套与小满穿着迷彩服防风衣并肩站在山地之中,手中紧握登山杖,像是共执一根通往远方的权杖。小满仰头说话,奶奶低头倾听,阳光洒在我们肩上,仿佛为这微小的同行仪式加冕。我远远看着,忽然觉得,徒步的意义或许不在征服山野,而在有人愿意陪你一步步走。</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次带小满来徒步,看着团里发的帖子行程不多路程简单便給小满也报了名,带小满去徒步,1.是为了让他多晒晒太阳吹吹山谷里的风,2·是为了他未来有双健康的眼睛,3·从小培养锻炼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家里不停的在看电视真怕他的眼睛受损。</p> <p class="ql-block">  队员们迎着山风前行,背包整齐,杖尖点地,节奏默契。孩子走在前头,时不时回头张望,我不断的在叮嘱他往前走,不要四处张望,注意脚下别滑倒而又在轻声的鼓励着他真棒。他们的身影融进这片斑斓的山色里,像一帧流动的家庭纪录片。我放慢脚步,不愿惊扰这份宁静的温情——原来山野不只属于孤独的行者,也属于携手同行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阳光斜照,山体的纹理被光影拉得清晰而深邃,从红到灰的岩层像大地翻开的书页,每一道褶皱都写满时间的密码。我停下脚步,静静凝望。风从谷底升起,带着干燥的土腥味和远古的气息。这一刻,山不是风景,而是对话的另一方——它不言,却已说尽一切。</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脉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山谷间点缀着零星植被与几处屋舍,像是人类小心翼翼地在自然掌心落下的几枚棋子。天光澄澈,山色斑斓,我不禁想,我们总说“走进自然”,可真正该学的,或许是学会如何轻手轻脚地存在,不惊扰它的美,也不辜负它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  快到水库的前一段路程随着羊道斜坡陡峭惊险处一步一步连蹲带爬砥砺前行,慢慢往前移动着连头也不敢回望一下,并且脚底下有时只有十多分宽窄的滑坡又陡又滑稍微不注意有可能脚底下一呲溜就会滑下去了,因羊道路面上全是土沙小石籽非常的滑,生怕顺着坡滑滑下去,大家紧绷着劲,蹑手蹑脚的前行了一段艰难的路程到了红山水库,这段难走的路程多亏了小满的何爷爷收队抱着小满辛苦的走过了这段有惊无险的路程,我在其后跟随着走着看他小腿一直在打抖心里也更紧张害怕了,惊险走过,连吓带紧张出了一身汗,头发湿的跟水泼的一样,终于,到了安全地水库边,水光潋滟,倒映着四周斑斓的山影。我站在岸边,伸手轻触水面,涟漪荡开,仿佛与这片沉静的大地有了某种默契。孩子迎风在浅滩边欢笑挥手,他的身影映在清澈的河面上,如同自然谱写的生动注脚。那一刻,水是镜,山是诗,而我们,是诗中偶然跃动的标点。</p> <p class="ql-block">  孩子独自站在湖边,手里握着一根捡来的红柳树枝,专注地戳着水面。他脚边是红褐色的泥土,远处山峦静默,阳光洒在他迷彩外套的肩头。他不说话,也不回头,仿佛正与湖水进行一场只有孩子才懂的密谈。我悄悄退后几步,不忍打断——有些对话,大人永远听不懂。</p> <p class="ql-block">  小满手指轻点河面,像是在测试水的温度,又像在召唤水底的秘密。红色的河岸在他身后延展,波光在脸上跳跃。他着穿鞋踩在泥地上,留下浅浅的印痕,很快又被流水抚平。这痕迹多像我们来过的证明——短暂,却真实。</p> <p class="ql-block">  蹲在河边,树枝在手中翻转,眼睛紧盯着水面。也许他在看有没有鱼,也许只是看自己的倒影。河水清澈,映出蓝天,也映出他小小的身影。那一刻,他不是游客,不是孩子,而是一个初识世界的探索者,在自然的课堂里,上着最生动的一课。</p> <p class="ql-block">  握着几根小树枝,像是收集了整条河的故事。波光粼粼中,他蹦跳着,笑声随风而飘。红色的河岸衬着他欢快的身影,远处山峦静默如初。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跋涉千里来看的风景,其实早已藏在孩子眼里的光里。</p> <p class="ql-block">他靠近我,脸上笑容灿烂,阳光照得他睫毛发亮。他手里还攥着那根湿漉漉的树枝,像是刚从某个冒险中归来。我蹲下身,他指着水面说:“那里有鱼!”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什么也没看见,却看见了童年本身的天真。</p> <p class="ql-block">  小满站在水边泥地上,微笑着挥手,塑料瓶安静地躺在脚边。他不觉得那是个垃圾,只是顺手捡来的小道具。我看着他,忽然有些羞愧——我们总在谈论环保,而孩子只是自然地生活其中。他不需要口号,因为他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孩子走在泥地上,笑着挥手,脚步轻快。倒下的塑料瓶被他踢了一脚,滚进草丛。他没在意,继续前行。我弯腰捡起,放进背包。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或许就像这小小的动作——有人无意识地留下痕迹,有人努力地抹去痕迹。而真正的和谐,是让痕迹不再成为问题。</p> <p class="ql-block">  站在河边,微笑着挥手,像在告别,又像不肯离去。阳光洒在平静的水面,远处岸边静谧无声。我举起相机,赶快按下快门。有些画面,适合留在记忆里,而不是存储卡上。这一程的终点,不是某个地标,而是这种无需言语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与小满并肩持杖前行的身影,让我想起早几年带着大外孙行走在山间穿越着河谷的情景,如今他已经上四年级了,与我并肩翻山越岭,可以走10公里左右的山路。我们虽非远游天涯,却也在一步一印中,丈量着山河的厚度。这一程,不仅是对体力的考验,更是心灵与荒野的深度对话。而最动人的部分,从来不是登顶的瞬间,而是有人牵着你的手,一起走过泥泞,看过光影,听过风在山谷里的回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