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曹参画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酒酣见度量,杯酒藏智谋</p><p class="ql-block"> 一一从“嗜酒”视角看曹参的人物特质与政治作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卢守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提及汉代开国重臣曹参,世人多记其“萧规曹随”的政治智慧,却少有人将其“性嗜酒、酒量惊人”的特质与政治生涯深度关联。实则,曹参的酒,从非单纯满足口腹之欲的饮品,而是其度量的载体、智谋的伪装,更是辅佐汉惠帝刘盈时推行治国方略的“工具”。酒在他身上,早已超越物质属性,成为解读其人物特点与政治作为的关键线索。</p><p class="ql-block"> 曹参的“酒量”,本质是包容异见、凝聚人心的“度量”外化。史载曹参任齐相时,常召集宾客僚属宴饮,席间不问政事,只劝人饮酒,若有宾客想借机言事,便被他强行灌酒,直至醉倒无法开口。这种看似“沉迷酒色”的举动,实则是他化解矛盾、凝聚团队的智慧。彼时齐国初定,下属多为随刘邦起兵的武将,性格刚烈且各有主张,若强行推行政令,易引发抵触;若逐一辩驳,又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曹参以酒为媒介,打破上下级的隔阂,让僚属在酒酣耳热间放下戒备,既避免了政见冲突的激化,又暗中观察众人品性——那些不因醉酒失德、不借酒发泄不满的人,后来多被他委以重任。反观汉初其他重臣,如周勃虽忠勇却不善变通,陈平虽智谋却常遭非议,唯有曹参能以“酒”为桥,包容不同性格的下属,这种“容人之量”,恰是酒量背后的核心素养。后来他调任汉相,仍延续这一风格,府中上下和睦,无派系之争,为“萧规曹随”奠定了稳定的官僚基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画家笔下的曹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曹参的“嗜酒”,更是规避政治风险、坚守“萧规曹随”的智谋伪装。汉惠帝刘盈即位初期,虽为君主,却受制于吕后,朝堂之上暗流涌动。萧何去世后,曹参继任丞相,面对“新君年幼、外戚干政”的局面,他深知“改弦更张易招祸,守成持稳方保国”——萧何制定的律法政令已适配汉初“休养生息”的需求,若贸然调整,不仅会动摇国本,还可能被吕后抓住把柄,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于是,他选择以“嗜酒”为掩护,对外营造“不问政事、沉迷酒乐”的形象,实则暗中维护萧何政令的执行。</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汉惠帝因曹参“不理朝政”心生不满,让曹参之子曹窋劝诫父亲,曹参却将儿子杖责一顿。后来汉惠帝亲自质问,曹参才免冠谢罪,反问惠帝:“陛下与高帝(刘邦)相比,谁更英明神武?”惠帝答:“朕不如高帝。”曹参又问:“臣与萧何相比,谁更贤能?”惠帝答:“君似不及萧何。”曹参随即道:“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臣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这番话点破了“萧规曹随”的核心逻辑,而此前的“嗜酒”,正是他为避免“功高盖主”“越权干政”标签所设的保护色。酒在此处,成为曹参平衡“守成”与“避祸”的缓冲剂,既坚守了政治主张,又化解了新君的猜忌,更避开了吕后的权力试探,这份“藏于酒中的智谋”,远胜直白的争辩与对抗。</p><p class="ql-block"> 辅佐刘盈期间,曹参的“酒事”与政治作为深度绑定,最终成就了汉初的稳定局面。他的作为,核心围绕“萧规曹随”展开,却并非完全“无所作为”——其“建树”恰在于“守”,而“嗜酒”正是他实现“守成”的重要手段。在行政上,他废除了萧何时期部分严苛的督查制度,允许地方官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执行政令,自己则以“饮酒”为由减少对政务的过度干预,让官员得以专心治理地方,避免了“苛政扰民”;在民生上,他延续“轻徭薄赋”政策,严禁官员借新政之名搜刮百姓,若有官员想提出“创新举措”,便被他以酒劝止,实则是杜绝了“折腾百姓”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彼时汉初历经战乱,人口锐减、经济凋敝,百姓最需要的不是“新政策”,而是“稳定”。曹参的“嗜酒”,看似“不作为”,实则是对“休养生息”国策的精准践行——他以酒为“挡箭牌”,挡住了急于求成的政令提议,挡住了权力斗争的干扰,为百姓营造了“无苛政、无纷扰”的生存环境。据《史记》记载,曹参任相三年,“天下晏然,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这份政绩,离不开他“以酒藏智”的政治手段,更离不开酒背后“不折腾、重民生”的治国初心。</p> <p class="ql-block"> 影视中的曹参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曹参的一生,酒是他的“标签”,却更是他的“武器”与“桥梁”。他的酒量,彰显的是包容异见的度量;他的嗜酒,暗藏的是规避风险、坚守国策的智谋;而辅佐刘盈时的“酒事”,则成为他推行“萧规曹随”、守护汉初稳定的重要支撑。曹参的“酒”,打破了“嗜酒必误事”的刻板认知——真正的智者,从不会被物质左右,反而能将其转化为实现理想的助力。这种“借酒成事、以柔克刚”的特质,不仅让他成为汉初政坛的“定海神针”,更让“曹参嗜酒”的故事超越历史,成为“藏智于俗”的经典范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