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成都杜甫草堂

钱宏庄

参观完武侯祠后我们又去下一个景点;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又称为杜甫草堂博物馆。武侯祠与杜甫草堂离得不远,驾车仅十几分钟的车程。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杜甫草堂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了四年,创作了大量诗歌留传至今。自五代起历经13次大规模修葺扩建和建国以来数十年的保护发展,成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知名度最高、最具特色的杜甫纪念遗址,并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圣地”。50多年前我曾来过这里,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此故地再次游览,还想看看当年拍过照片的草堂碑亭还在吗! 进入景区大门我们先参观了情系草堂;这里陈列有大量的图片介绍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杜甫草堂参观的经过。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大雅堂,这里原来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200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将其改建为展示中国诗歌文化的陈列厅;内有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屈原、陶渊明、陈子昂、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李清照、辛弃疾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 李杜堂是杜甫草堂博物馆2024年推出的李白与杜甫——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主题展;室内用精美的图片和历史文献记载的各种时间地点把李白和杜甫这二位唐代的大诗人作品、友谊、经历、思想通过多个维度串联起来,使我们更生动直观的了解了这二位诗圣的故事。 我们来到了杜甫寓所的茅屋前,在这里有一块黑色巨石雕刻着杜甫为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场景,杜甫的眼中流露出压抑和痛苦的表情。身后白色的碑文上刻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歌全文。 我在1974年路过成都时曾到杜甫草堂游览过,当时还请人拍照留下了一张照片,这次重游故地,心想能不能再看见50多年前在此拍过照的碑亭。 如今距我上次来杜甫草堂已整整过去了51年,我特地在我51年前拍照的地方又拍了一张照片回家与旧照片作对比;碑亭还在原来的地方,还是原来的模样被保护的很好,但我已从一个20多岁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古稀老人。《少陵碑亭》是清朝文物,以茅草作顶的碑亭,碑上所提的“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由雍正帝的弟弟果亲王允礼所题。 由碑亭向北,经过一座木桥,就来到了恢复重建的杜甫故居。杜甫诗歌描绘的地理环境,较为准确,犹如地图,所以被人们称为“图经”。根据杜诗中有关草堂风物的描写,重建后的茅屋还原了杜甫当年在成都的生活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杜甫的诗意生活。 在杜甫茅屋内的这口石磨是2001年在旁边的唐代遗址出土的。恢复的杜甫茅屋内陈列有杜甫当年在成都生活时的物品,看着这些场景;我们可以根据这位诗圣在诗中的描写体会他当时在成都生活的窘迫。特别是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离开杜甫茅屋不远处;这里有在草堂内发掘出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这里是唐代的亭台遗址。我们继续向前进入唐代遗址展示馆。 2001年底,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中,发现了唐代遗址。这些遗址为我们揭示了杜甫生活的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这些遗迹已很好的被保护起来,给后人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物。 万佛楼是2005年在原址基础上恢复建成的。原楼为木制四层重檐攒尖式宝顶结构,正八边形,楼顶盖琉璃瓦,楼内供泥塑佛像四尊,壁间绘佛像千余尊,是成都市区的著名古建筑,在“文革”期间被拆毁。 杜甫草堂博物馆内还有很多古建,仰止堂‌是清代建筑,杜甫草堂重要的教育场地及活动区域,主要用于开展美育课程、学术讲座及文化交流活动。现在的杜甫草堂保护的很好,周围的环境也非常优美,到这里来游玩既了解了诗圣杜甫,又享受了美景。一年四季都值得来一游。 最后我们到了草堂书院,草堂书院始建于元代,曾与杨雄墨池、文翁石室并称成都著名的三所书院。明清时期,草堂书院历经多次修葺与扩建,曾有“收书三十万卷”的辉煌,但后因战乱凋敝。杜甫草堂博物馆于2017年复建草堂书院。草堂书院由原草堂寺建筑东方丈改建而成。我在70年代来成都,那时的成都还没有高楼大厦,杜甫草堂这些古迹也是破破烂烂的,规模也很小,如今半个世纪过去,成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果杜甫看到现今的成都将作何种感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