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登辰山

泳步直前

<p class="ql-block">成功登顶,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七十六岁登顶辰山</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长达8天,大凡能走能跑的都选择了不同的出游方式,遍游心仪的祖国各地的美景风光。而我们,则选择了登山。</p><p class="ql-block"> 辰山,位于南平市建瓯,是福建省的第三高峰。1969年3月,我来到辰山脚下的水北公社插队。据当地人说,辰山很高,很巍峨且在山顶上能看到家乡福州,因而早就有一登看个究竟的愿望。可是五十多年一晃而过,原因种种,始终未能如愿。纠结多年,成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愿望。立誓只要有机会,一定要登上辰山高峰!</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3日,早上6点我刚参加了蔡观海蔡总他们公司举办的“雅迪冠能S长续航杯(福州站)海峡会展中心10公里赛”活动,下午就取道屏南路下乡,驱车二百多公里,抵达建瓯东游镇东际村初里自然村。这里是辰山山脚地带,再往里5公里,便是辰山山脚下了。之所以选择这里,仁山农庄庄主游生其游总(仁山是辰山的别称)是初里村土生土长的精英开明人士。他曾是建瓯商会的监事长,做人做事皆是模范标兵类的那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典型人物。现在他也爱上了跑步运动,成了我的跑友。我们平时交往较多,他说愿意带我登辰山。此乃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啊!</p><p class="ql-block"> 4日早上8点多,两人吃饱喝足,背起水壶面包水果,手握登山杖,兴致匆匆地出发了。为加快速度,先开车前进5公里。这5公里的路全是电三轮板车通行简易的不能再简的狭窄泥巴路,崎岖不平,九九八十一弯。时而石头挡路,时而水沟横流,时而泥坑频现……路面无比狭窄,转弯时往往转一个弯要前进,倒退,反复三四下才能通过……身上的安全带,车上的护身把手都用上了,颠簸得让人胆汁都快吐出来了,人只能半坐半吊着,难受极了。车子就像条小船在大海中随波逐流,幸好我们都是长跑爱好者,长期锻炼,超强的综合体能让我们还能勉强应付。游总高超的车技是过硬的,始终全神贯注谨慎地前进。看到这种“路”让我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这个绝对不能开玩笑。他的丰田车车况极佳,是前后驱动型的那种,机械性能好足够灵活,途中任由巨烈震动都没有熄火罢工。车子艰难地在这种“路上”开了个把钟头,才前进5公里到了辰山南坡山脚。</p><p class="ql-block"> 我们背上所有的登山补给,望了望被雾气蒙蒙白云笼罩的山峰,埋头迈开脚步前进。不知谁做的好事,开头的几百米是用青石板铺就的,我们像登楼梯一样一步步走上去,颇为轻松,沾沾自喜过后,难度立现了。所谓的登山道仅是在山洼处根据山洼的走向由不成形的碎石随意堆壘的弯来弯去极难下脚的“路”了……炎阳高照,35度的高温,一路上没有遮阳的树木,时有一些与人齐高稀疏的權木从,难以遮挡蔽荫。山谷里更是一丝风都没有,闷热无比。时光像被定住了一般,空气热得要爆炸,除了烈日闷热,更听不见虫鸣鸟叫……几乎有点晒晕的我们,如坠火焰山中,汗流浃背。游总用闽北人贯用的呼风术,声声长鸣也未能召来点滴凉风。因而只一会儿功夫,T恤已经湿透,头上的汗珠从帽沿处滑落……其陡无比的前进方向令人更加生畏……有时借助登山杖,有时手脚并用,努力地一步半步地坚持,锲而不舍,锲而不舍,向顶峰靠近,靠近,再靠近……</p><p class="ql-block"> 路上偶遇肩扛背驮各种过夜装备帐篷及生活用具的下山客,仿佛看到了当年徐霞客到此探险的身影萍踪……他们的家属小孩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侧身让行,顺便问问他们在山上的感受,及离主顶峰还有多远……</p><p class="ql-block"> 令人窒息的炎热,峭陡难登的山石,让人意志松懈,不得已倚在“乱石边”休息,养精蓄锐,拼搏再战。靠着跑步运动的坚强体力,靠着我们之间的互相鼓励,站起来继续前进!我们是马拉松爱好者,无数次马拉松战斗,练就了我们钢铁般的意志,也造就了我们的铜筋铁骨。</p><p class="ql-block"> 登辰山,最大的困难,除了陡峭,就是根本没有什么台阶可登。远不如我们登古山都有石阶,可以慢步拾阶而上,基本没什么难度。而登辰山,其路皆是毫无规则的大小不一的乱石随意堆壘。有时直线而上,有时则成之字行,弯来弯去……你的脚必须在乱石中准确踩实落脚点,稍有闪失,就会滚落数米甚至出现险情。上到过半的时候,我体力有些不支就滑了一跤,倒退一二米,屁股落在一块突出的石头上,千把块的专业登山越野鞋卡在石缝里,拔都拔不出来……屁股后尾骨处不由一阵生疼,一时大汗淋漓,狼狈不堪……不过还是庆幸,没有再下滑,躲过一刼。此回让我戒心大增,打起精神,一定要小心翼翼,绝对不能再出意外。此时想起隔别班同学黄宝秋的衷告:@泳步直前 昨天上午十公里,下午驱车二百多公里,晚上一场主宾的宴会,今天上午登辰仁山(主峰海拔 1822.2米,而我们福州的涌泉寺海拔才445米),古稀之年的老兄,可要量力而行啊!保重为先[握手] 忠言逆耳,绝非空谈。唯有谨慎,倍加小心,才能达到理想的顶点。衷心感谢宝秋兄的诚挚良言!</p><p class="ql-block"> 跟在身后的游总,目睹我的狠狈吓了一跳。此时我方明白,他一直落后,其实是为了我的安全考虑,以备我出现情况时助我一把。多好的领导朋友!我总是好高地走在前面,以显摆我腿劲强。游总在福州工作,虽长期坐办公室,但父辈农民留给他的遗传甚因,腿劲依然很强,且现在又加入虎纠嗨跑团队苦练马拉松,年轻力壮,我怎么可能赢过人家。</p><p class="ql-block"> 什么都别说了,埋头向上冲,胜利属于坚韧不拔的人。漫长的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克服困难成功登顶。山顶上的游客向我们招手,祝贺我们成为今天第一拨成功登顶1822.2米高峰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我们兴奋地在山顶上走来走去,东看看西望望,辰山虽高,但望不见福州不免有些遗憾……我站立高处,任微风吹拂着火热的躯体,满鬓白发。想到二百多公里外的福州亲人,不由舒发“你在福州城,我在辰山顶,极目四处眺,福州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身在福州的“快乐的外婆”在微信上看到我们登顶的消息,立马发来祝贺感言: 王喜春插友学弟,真是好汉不减当年勇,好棒呀![强][强][OK]</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世记前的插队期间,听当地人说仁山顶上可望到福州,于是我也跟随村民们上去过(那时村民们都称辰山为“仁山”,可算是建瓯水北最高峰,上面没见到你照片中的那个标志碑,根本也眺望不到福州。旁边连茅草都稀少,高处不胜寒,大夏天上面气温相当于冬季。那天大家都缩在山顶上的残垣破壁边过夜,我幸好带件旧棉衣可御寒。</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带着没能望到家乡的失落感,跟着村民们原路返回插队之地下洋村。[偷笑][偷笑] </p><p class="ql-block"> 我回复说@快乐的外婆 ,上面那个辰山的标志碑是2016年新立的,当年你自然看不到的。现在辰山经常有人探访,因为她是福建省的第三高峰。能够成功登顶,足以证明你的体力优于常人之健壮。国庆期间,前来探访的多是拖家带口地一起来,自带帐篷气化炉悠闲自在地在山上住一两天后才返回。今天就遇到一位南雅公社的朋友,在山上已住5天,仍乐不思蜀不知回家,大有长假结束了再走的设想。哈哈哈[呲牙][呲牙][呲牙],时代不同了,休闲消费亦产生了新模式。</p><p class="ql-block"> 有几位从辰山的北坡,即建瓯水源乡大源村攀登上辰山的朋友,站在羊肠小路上喘气休息,光膀子的大兄弟开口便说,累死了!他从早上开始,快11点了才来到山顶。节日期间别人都出去玩了,他想锻炼身体,就不由自主地跟几个伙伴来爬辰山。如此看来,上辰山至少有两条路,一条南坡初里村,另一条北坡大源村。</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辰山”标志碑旁拍照留念,在奇峰怪石间穿梭,想留影的地方就拍个几张……山上天高气爽,空气清新,微风徐徐吹来,不一会儿T恤不知不觉中也干了。成功登峰的美好心情让人激动不已,拍照录视频忙个不停……五十多年的愿望,以七十六岁之龄见证,今朝居然实现,此生足矣!</p><p class="ql-block"> 获悉我们成功登顶福建第三高峰,同学李小邨、陈剑士、戴秀忠和吳振川等都在微信上祝贺点赞鼓励,在此特别致谢!</p><p class="ql-block"> 借此机会,衷心感谢游总为我实现五十多年前的愿望,提供的各方面的支持帮助,此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  3日早上参加竞跑10公里,下午驾车二百多公里,来到建瓯东游镇初里村,受到仁山农庄庄主游总的热情欢迎接待。明早准备攀登福建省第三高峰辰山(亦称仁山)国庆长假的最丰富节目即将开演。辰山海拔1822,2米,另两座高峰为黄岗山、戴云山。</p> <p class="ql-block">我的成债证书</p> <p class="ql-block">  蔡总蔡观海在赛前发表动员讲话、宣布奖励机制,鼓励大家积极参战,努力拼搏,争取好成绩。</p> <p class="ql-block">  我到达东际村初里自然村,入住仁山农庄游总的天禄山庄仙锣岩客房,享受山村的美好生活,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登山途中的部分镜头</p> <p class="ql-block">此段路算较好的,但一不小心就会踩空,滑倒……</p> <p class="ql-block">没有登山经验的人,这条路可谓“天路”。</p> <p class="ql-block">  辰山山顶上有约两个平方公里的平地,土壤呈黄色,没有高大的树木,仅有一些稀稀疏疏的不及人高的小權木丛及茅草群。没有大树是因缺水还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先前我想像的顶峰上应该有参天大树,更有一些罕见的动物啦什么的等等相去甚远。</p> <p class="ql-block">  这位穿黑色T恤的朋友已在山上住了5天,仍没有回家的想法。辰山到底有什么魅力吸引着人们前往探索,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游总拍的对面山头“仁者峰”。</p> <p class="ql-block">  这位光膀子大哥是从水源乡大源村攀登上来的山友之一。</p> <p class="ql-block">  山顶曾有道观庙宇,现存废墟石墙、石阶等遗迹,传说与道教人物彭真人相关。 ‌</p> <p class="ql-block">‌ 山上还有奇石群‌:包括狮背、神龟石、仙人掌等形态各异的岩石,传说与道教故事相关。 ‌</p> <p class="ql-block">  福建省第一高峰黄岗山,在武夷山脉,海拔2158米。第二高峰戴云山在泉州德化,海拔1856米。</p><p class="ql-block"> 黄岗山二三十年前,我弟弟带我去过。小车可直接开到山顶,上面有部队遗弃的营房数座及高射炮阵地。备战年代,国民党的飞机就怕山上的探照灯扫来扫去的,心惊胆颤地尽量避而远之。</p><p class="ql-block"> 黄岗山太高了!个人感觉离天好近,似乎云彩就在头顶飘荡,似有腾云驾雾之感,令人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福建省三大高峰已征服两座,争取在近年要攀登第二高峰戴云山。有共同愿望的可以约起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