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宗祠

光影随行

<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温州的宗祠:家族的殿堂,闯荡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次到温州,最令我惊叹的,是深植于这片土地的宗祠文化。即便在一个寻常小山村里,也能与白氏、董氏、林氏、李氏等多家宗祠不期而遇。一位温州朋友不无自豪地告诉我:“在温州,无论城乡,最新、最宏伟、最精美的建筑,往往是宗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们占据着村落的核心,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其气派与精美,远超想象。“最好的建筑是宗祠”,无疑是温州最独特的城乡景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这些古老建筑在当代焕发的新生。今天的温州宗祠,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祭祀功能,演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多功能社区中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是认祖归宗的“根”:在春节、清明等节日,隆重的祭祖仪式让族人重温血脉渊源,找到身份的归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是文化生活的“场”:图书馆、棋牌室、戏台一应俱全,婚礼、寿宴在此举办,它承载着社区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是议事决断的“堂”:从续写族谱到调解纠纷,从公益事业到资源分配,族中事务常在此由长老与有威望的企业家共同商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更是游子心灵的“锚”:无论在外成功与否,温州人归乡的第一件事,往往是进宗祠祭拜。这里,是他们汲取力量再出发的精神港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切令人不禁深思:为何宗祠在温州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与向心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答案,或许就藏在温州独特的历史与地理之中。温州人的先祖自中原南迁而来,深受儒家文化浸染。但面对“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贫瘠环境,他们不得不将儒家的伦理秩序,锻造成一套应对残酷生存考验的务实哲学——这便是源起南宋的“永嘉学派”:义利并举,经世致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套思想,为温州人追求财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正当性。在这里,经商赚钱不是“末业”,而是实现人生价值、光宗耀祖的正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之初,“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盛况,这正是永嘉文化“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精神的爆发。而脍炙人口的“四千精神”(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与从“三刀”(剪刀——服装业、菜刀——餐饮业、剃刀——理发业)起步的创业之路,则是这种精神最生动的注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宗祠,正是这一切得以实现的“社会基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创业之初,当正规的金融渠道对个体私营经济关闭时,是基于宗族血缘的绝对信任,让“会钱”、“抬会”这样的民间借贷得以运转,点燃了第一笔创业火种。当一个温州人在外地站稳脚跟,他的成功会通过宗祠的网络,迅速转化为更多族人的机遇,形成“一人带一族”的滚雪球效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中周万顺一家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温州家庭的缩影。他们看似天各一方,独自打拼,但其背后,无不萦绕着那条由宗祠所维系的、无形的精神纽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一座新建宗祠的功德碑前,望着那一长串捐款的名字,我恍然大悟:这宏伟的建筑,不仅是祭祀祖先的殿堂,更是温州人闯荡世界的“精神加油站”和“信用担保中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温州的宗祠文化,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它因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而历久弥新,也必将承载着温州人独特的商业精神与家族情感,走向更远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