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轻松,孩子快乐,整个家庭幸福美满。这6句话对家庭教育非常关键,能做到4条的家庭就很厉害了。看看您能做到几条:</h3></br><h3>1,陪伴在先,教育在后</h3></br><h3>陪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尤其是家庭教育。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如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就根本谈不上教育。因为你不懂孩子,不了解孩子,你无从下手。陪伴在先,教育在后。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过程,父母可以真正了解孩子,懂孩子。</h3></br><h3>陪伴孩子不是只陪着就行。比如,带孩子去游乐场,孩子在里面玩着,你就在旁边看着,这不叫陪伴;孩子在写作业,你就在旁边玩手机,那只是陪着孩子而已,也不算陪伴。</h3></br><h3>真正的陪伴是你完全放下手中的事,全心投入到孩子中来。参与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中,你们是有交流和互动的,这样你们才会彼此了解,增进感情。陪伴做好了,教育就轻松多了,你说的孩子愿意听,孩子说的,你也懂得他的意思。你们相处是愉快的,沟通是顺畅的,家庭氛围是融洽的。</h3></br><h3>陪伴能增进感情,建立信任。</h3></br><h3>亲子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要比所有教育方法都更重要。</h3></br><h3>2,规矩在前,自由在后</h3></br><h3>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好的家庭教育是离不开规矩的。建立规矩在前,自由在后。</h3></br><h3>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规矩,父母要在孩子三岁后,建立好规矩。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不同的成长阶段,相对应的规矩就要出来。父母和孩子共同遵守规矩,一起养成良好习惯。</h3></br><h3>父母可以在每年孩子生日的时候,和孩子商量、确定下一阶段的规矩底线要求,并且充分向孩子说明理由。不见得都要听孩子的,但要跟孩子阐述清楚理由。而且,底线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h3></br><h3>但是,只要孩子不突破底线,就尽量不要事无巨细地安排孩子生活的所有细节,让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空间。</h3></br><h3>确定好底线,可以把内容写下来甚至打印出来,一式两份,一份贴在孩子的房间,一份贴在所有家庭成员都能看到的地方。</h3></br> <h3>3,设计策略,培养习惯</h3></br><h3>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懂设计的父母。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都体现着父母的精心设计策略。</h3></br><h3>比如,阅读习惯的培养。父母就要有设计策略才能让孩子养成习惯。从小开始,家里的布置,需要精心设计,在孩子能看得到的地方都安排好有趣的书籍。平时回到家,一有空,父母就先拿起书本看,孩子天生就好奇,肯定会慢慢凑过来,也想看看你在干嘛。</h3></br><h3>每周安排固定时间,作为家庭的阅读时光,可以阅读也可以交流读书心得。这就是“设计策略,培养习惯”,习惯不能一蹴而就,它是顺着策略渐渐养成的。</h3></br><h3>培养其他良好习惯也是同样的道理,父母用心设计流程,让孩子自然而然就在你的精心安排下,悄悄养成习惯。简直太丝滑了。你是伟大的“设计师”。</h3></br><h3>4,随时鼓励,定期反思</h3></br><h3>有些家长对孩子总是批评太多、表扬太少,看见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总忍不住批评,希望他改正变好。父母一定要清楚,批评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改正。但是只会批评孩子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记得养成随时鼓励的习惯。</h3></br><h3>孩子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当孩子能在你的鼓励中汲取力量,他就会有信心做好。用鼓励代替批评,孩子更容易接受。</h3></br><h3>孩子有不好的行为,怎么办?父母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定期反思。反思是针对行为本身,就事论事,千万不要上升到攻击孩子本人哦。定期是不用天天反思,而是可以一周或者两周做一次反思总结复盘就可以了。不需要频繁进行,那样孩子会觉得烦,你也会烦,也不能坚持下去。凡事把握好节奏就行。</h3></br> <p class="ql-block">5,转移目光,发现潜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父母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从来不懂得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懂得转移目光,发现孩子的潜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父母要坚信这一点。凡事都有积极的一面,任何行为背后都会有一个正面的动机,父母要善于发现,用心去观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用积极态度面对孩子,你会发现更多的惊喜。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只是每个人的潜能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而已。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去发现自己身上的潜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之间难免会有不同意见,有些小摩擦。一旦起冲突,家长心情不好,孩子心情也不好。这时,要记住一个原则: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要带着情绪去表达,要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有情绪的时候不要做决策,更不要说气话,而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情绪平稳了再接着沟通,才会有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情好了,处理事情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着急慌张。记住三个字:“急、躁、错”,越着急就越烦躁,越烦躁就越容易出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