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4日中午我和老伴从唐山乘新开通到天津滨海机场大巴,转乘傍晚5.15飞往福州的班机于晚上7.50到达福州长乐机场,三弟的朋友开车接我们到了福清核电生活区。这次来是应邀参加内弟孙女郑妤宁的满月宴。</p> <p class="ql-block">飞临福州上空,鸟瞰福州夜景。</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在阔别了八年多的小区里转了一圈满满的都是回忆:2017年1月15号-4月20号我和老伴在这里陪伴老岳母期间每天推轮椅在小区和龙江河畔转转,昔日的情景不时在脑海里呈现,有些心绪杂陈。举头问苍穹!回曰:天堂的父安母康!心稍平抚。</p> <p class="ql-block">10.5晚上在福清国惠酒店福州厅举办郑妤宁满月宴。</p> <p class="ql-block">阔别八年姐弟有说不完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难得一聚,人生聚散两悠悠。</p><p class="ql-block"> 秋有意送风凉,菊飘香,蝶彷徨。云卷云舒,把往事收藏。岁月悠悠回首处,朝与暮,太匆忙。光阴无意写沧桑,叶落花开,聚散两茫茫。倚尽黄昏人独看,青山远,家人健康情意悠扬。</p> <p class="ql-block"> 八载暌违,幸逢弥月嘉筵;手足再聚,恰慰相思久念。席间佳肴罗列,稚子咿呀,姐弟执手凝眸,恍如昨日初见。话昔年琐事,言及别后境况,或喜或叹,语未歇而情愈浓。叹岁月催人,鬓角添霜,然骨肉情深,岂因路遥而减?宴终临别,执手再三,恋恋不舍。愿此后岁岁安康,常得相聚,莫教离别又添新憾。</p> <p class="ql-block"> 1982年我们在闽北浦城富岭水化学找多金属矿藏工作过一年,当时住在富岭种子站院子里的楼。2017年我和老伴从福清回唐时计划到这里看看,但南平到浦城的路因暴雨塌方而未能成行。这次的机会我们没有放过,去实现曾经的计划。10月6日我和老伴从福清乘高铁到了南平转成乘大巴下午3点多到了浦城入住顺安宾馆。10月7日上午我们乘公交车到了阔别四十多年的富岭镇。</p><p class="ql-block">在河边看到这块福地富岭赋石刻由于气温太高拍照回来细端详:</p><p class="ql-block"> 问我富岭,风貌如何?位居闽府要冲,地属浦城东北。沿山间通道从足跻,注东溪流河归赣南浦。山川秀美,土地肥沃。匡山斗、白马山、中眉山、梅峰山,峰峦层叠;或奇石嶙峋,大石崖、黄巢寨、神机寨,溪流清,有芦溪蜿蜒,有柳影婆娑。维士营商,情景交融介景趣,背任乡幽,物我两忘诉衷情。少年将军,精神抖擞巡鹰巘,皓首垂钓,情致闲逸透雾霞。</p><p class="ql-block">看我富岭,胜状昭列。四千年繁衍生息,建址为证;无数代英杰辈出,史册相辉。章溢发轫匡山,朝野钦达,为革助筹,彪炳千古。叶祖珪读书南岩,乡贤垂范,仁慈于青。案仍有冶遗址,见证历代采银场,述说古今嬗变。山路远接古道,油绘千载繁华地。南绘坪,北望书坊,葛山迢迢水长,乃夺天工要装置。西山寨陡峭奇险,五色砂石金犹存。寻痕迹座古殿,脱俗者展钟彝经籍,俱往矣,看连片茶叶,随嫁人氏喜好难能称奇见。至若顾三君墓、詹体仁墓、徐应兆墓,丁安人墓,或雕龙模凤示权贵,或风水宝地聚虹霞,有声、见远、看不透风水宝,阴阳宝物,道不尽潮起汐落,云烟更替。</p><p class="ql-block">纵观富岭,风貌如歌。改革弄潮者之小志,开放助鸿鹄之高翔。圳边、双田、瑞安,你追我赶,勇立潮头。北京、上海、广州,富岭赤子,各有丰收。情牵故里,反哺家乡,筑路架桥,建园办厂,工矿企业薪火起步,农林项目星罗棋布。兴企裕民,筑巢引凤,考潭村里、工业园内党风流,改田治水,造林种果,闽江源头,山川田野添锦绣。重生态建宜居城镇,兴旅游有美丽乡村。德育教化,温馨和谐。一曲茶灯谣,名噪四邻,一幡剪纸花,非遗文化。农村日新月异,事业一路凯歌高奏。争先创优,斯为党政,当领富岭更上层楼。</p><p class="ql-block">古镇富岭,今朝福地!</p><p class="ql-block">二〇一七年八月 立</p> <p class="ql-block"> 这个水文站的房子位置就是当年种子站楼北面去河边的小门处。</p> <p class="ql-block"> 这次故地重游,我们从浦城乘公交到富岭,先找镇政府打听种子站楼的位置。赶上十一放假,只有个年轻人值班不知种子站楼址所在。出了镇政府门正犯愁时就碰见一位七十多岁晒稻谷的老人,草帽下的脸满是皱纹,听我们说起当年的工作与住处,他眯眼想了想,先指了指方向,又轻声补了句“楼八月就拆了”,一句话让我们有些失落,走进原种子站看到四周用围挡拦着站在老乡的三轮车上里面两台挖掘机。正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酒趁年华”。遗憾之情无可言表!可再往街巷里走,失落又渐渐被新鲜的暖意取代木结构房子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漂亮的新楼房,曾经坑洼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沥青路,连路边的小卖部都摆着崭新的货架——当年我们记录数据的山野旁,如今已是这样充满生机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范杰在河边拍的,当时女儿3岁8个月。河里撑竹排的的是四龙,陈师傅坐在后面。</p> <p class="ql-block"> 补加两张照片,这是老友们当年在富岭工作时去武夷山景区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周师傅去富岭时和我们小组在一起出去采水样时在竹林处范杰拍的合影。最左边是周师傅、刘海鹏、我、田立章、孙希朵。最前面的是女儿。</p> <p class="ql-block">山还是那么青秀,河水不如当年那么清。当年的河漫滩都已不见了,现在都是修建好的河堤护拦。当年陈师傅在这里学习会的游泳游的上瘾天凉了还游兴未尽。</p> <p class="ql-block">在河边拍到了一个真正的钓鱼人,顶着烈日没有打伞。问之口如何,因距离有点远没听清楚回音。想富岭一定有美友能看到这位钓友。时间2025.10.7中午10点左右。</p> <p class="ql-block"> 从富岭回到蒲城后到客运站乘大巴经一个多小时路程下午4点20到了龙泉客运站,打车去了在携程网定好的天和酒店。(这个酒店离客运站中心不远,酒店价格实惠早餐丰盛,和我们在扬州住的如家精选酒店一样干净整洁)开始了龙泉之旅。</p><p class="ql-block">龙泉两件宝:龙泉剑、龙泉青瓷。这两个宝都是非遗呦。</p><p class="ql-block">10.8早上在酒店吃过早餐后叫滴滴去了龙泉宝劍厂景区大门口。</p> <p class="ql-block"> 湛泸剑:由欧冶子受越王之命,在湛卢山历经三年铸就,是“天下第一剑”,也被誉为“仁道之剑”。传说此剑通体黑色,浑然无迹,却锋利无比,可“吹毛即断,斩铁如泥”,且具有灵性,君贤能则剑在侧,国兴旺;君无能则剑飞弃,国破败。湛泸剑几经辗转流传,据说唐时为薛仁贵获得,后传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手中,岳飞父子遇害后,湛卢剑不知下落。(文字采撷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莫邪剑:是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时所造的雌剑。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所述,阖闾请干将铸名剑二枚,干将与妻子莫邪采集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来铸造宝剑,但金铁之精无法熔化,莫邪便断发剪爪投入炉中,最终金铁才得以熔化,铸成了干将、莫邪两把剑,阳剑刻有龟纹,阴剑莫邪则呈现出漫理的纹理。 (文字采撷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工布剑:相传为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铸,与龙泉、泰阿等并称“越国八剑”。其铸造工艺融合了当时顶尖的冶炼技术,剑身纹路独特,据《越绝书》记载,剑刃如“流水断波”,兼具刚猛与灵巧。“工布”之名一说源于剑身的特殊纹路,另一说认为其象征“工于战阵,布武天下”,寓意此剑为征战利器。 (文字采撷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铸剑祖师欧冶子神殿。</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师傅名为:张水清,现年72岁,虽过古稀舞起剑来却是步伐轻盈,剑影飘逸上下翻飞似行云流水。还可以倒立行走20多米,功夫了得!(也是机缘巧合,我们正走到这里他也要开始表演)。</p> <p class="ql-block">倒立行走</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剑</p><p class="ql-block">龙泉宝剑历史悠久、技艺绝世。历经2500多年的匠心传承,形成了"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被公认为剑中之魁。</p><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剑》是龙泉宝剑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8周年而倾情制作的。该剑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长的钢制宝剑。</p><p class="ql-block">剑身材质:铬镍合精钢</p><p class="ql-block">全长:349CM</p><p class="ql-block">装具材质</p><p class="ql-block">黄铜</p><p class="ql-block">重量:150kg</p> <p class="ql-block">看过宝劍厂后来到龙泉第二宝-青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青瓷鸟巢</p> <p class="ql-block"> 开片青瓷双耳瓶</p><p class="ql-block"> 哥窑</p><p class="ql-block">宋代五大名窑之一。</p><p class="ql-block">相传宋代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龙泉大窑一带烧制青瓷,章生一所主这窑称"哥窑"。</p><p class="ql-block">哥窑青瓷以黑胎开片著称,其特征为:黑胎、紫口铁足、釉面开片、釉色浓淡不一。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推进,对哥窑的认识已渐趋清晰,哥窑即为龙泉地区所产的黑胎青瓷。</p><p class="ql-block"> 弟窑</p><p class="ql-block">相传宋代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龙泉大窑一带烧制青瓷,章生二所主这窑称"弟窑"。弟窑青瓷装饰以素面厚釉为主,造型典雅。胎质有白胎、朱砂胎。釉色温润如玉、纯粹不瑕,以粉青、梅子青釉为杰出代表,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成为中国青瓷的典范。南宋是龙泉青瓷的鼎盛时期。(文字采撷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10.8下午从龙泉乘大巴路程一个小时到云和。10.9上午叫滴滴打车到云和梯田景区。美哉!云和梯田。烈日当空气温37℃,进游客中心买两张索道往返半价票240元。索道找到九曲云环换乘到七星墩。七星墩景区就是一个高,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又乘索道回到云和最美梯田景区。十月份正是梯田稻谷快要成熟季节。梯田面积不大但确实漂亮,用手机拍景有先天不足,层次感不强。有负梯田美景。</p><p class="ql-block"> 回酒店时乘的204公交车票价每人三元。</p> <p class="ql-block"> 据说10.4那天景区游客达到10万人,梯田都被人头掩盖了,真的是:热闹千里人看人!</p> <p class="ql-block"> 10.10、天气炎热38℃。上午在丽水高铁站公交车站乘公交车去古堰画乡。从高铁公交车站到古堰画乡36公里车票2元,可以说是国内最便宜的价格了。乘车到河边站下车走路不远进景区先乘船到古堰,在保定码头下船走沿河边走路到了通济堰处。 </p><p class="ql-block"> 古堰画乡的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碧湖镇堰头村边,是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其历史如下</p><p class="ql-block"> 创建时期: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由詹、南两位司马在松阴溪上建拱形拦水大坝,引松阴溪水入渠道,当时大坝为木筱结构,渠道全长五十多里,可灌溉三万多亩良田。</p><p class="ql-block">宋代修建:宋代历经多次修建。明道年间(1032-1033),丽水知县叶温叟大修通济堰。元祐七年(1092年)冬,处州知州关景晖主持修复大坝。政和初年(1111-1113年),丽水县令王褪在堰渠上架设石函防止坑沙淤塞。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赵学老任县丞时组织民夫修堰并刻《通济堰图》成碑。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冬,处州知州范成大与军事判官张澈主持重修通济堰并修订新规二十条。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郡人参知政事何澹将大坝改筑为石坝并增设陡门。</p><p class="ql-block">元明清维修:元代至顺初年(1331年),郡守斡罗葸主持修筑,修复溃决的石坝。明代永乐九年(1411年),经朝廷批准大修通济堰。万历三十二年(1608年),知县樊良枢全面修筑石坝、制订新堰规并编修《通济堰志》。清代顺治六年(1649年)春,丽水县知县方亨咸主持维修通济堰。嘉庆十八年冬(1813年),知府涂以力倡修并制订新堰规。光绪三十二年冬(1906年),知府萧文昭全面大修通济堰并立碑记。</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维护:民国元年(1912年),丽水遭受特大洪水袭击后,大修石坝、疏通渠道并砌筑水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冬,省建设厅主持修浚渠道、改善坡度并修筑全渠系统概闸。(通济堰文字采撷于网络)</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修缮:1954年,通济堰进行解放后首次大修,新建通济闸、修建排沙门等。此后在1955年、1962年、1981年等多个年份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和维护,包括修筑坝体、疏浚渠道、修复水毁工程等。(古堰文字采撷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在通济堰廊的北面见到一位用水彩画通济堰写生小伙子。能静下心来沉淀的是美美与共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景区进去后第一眼看到了这棵樟树据说有1300的树龄,不知真假。</p> <p class="ql-block">从古堰乘船回到画乡,老实说过了这个双荫亭往里除了商店就是民宿,一点点画的味道也没有,问之,言有个艺术中心,进去看看二楼只有些法国的抽象派画作。名不符实的画乡!</p> <p class="ql-block"> 10.11、天气炎热气温高达37℃,顶烈日我们到了丽水博物馆,要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博物馆是最好的地方。丽水三宝:龙泉青瓷、龙泉宝劍、青田县青田石。看过许多青田石雕刻但没到过青田石的产地。我也有一枚青田石印章。顺便问了豆包回复如下:青田石和青田石雕刻介绍如下:</p><p class="ql-block"> 产地与地位:因产于浙江青田县而得名,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印章石之一”,与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共称为中国四大名石。</p><p class="ql-block">矿物成分: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是一种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又叫流纹岩质凝灰岩。 颜色与种类:色彩丰富,有红、黄、蓝、白、黑等颜色,名品有灯光冻、鱼脑冻、酱油冻、封门青、不景冻、薄荷冻、田墨、田白等。按产地可分为封门石、旦洪石等;按颜色可分为青色、黄色、红色等;按矿物组成可分为叶蜡石型、地开石型、伊利石型和绢云母型。</p><p class="ql-block">特点:质地温润,脆软相宜,硬度适中,有腊质感,具“纯、净、正、鲜、透、灵”六相,但部分品种有脆裂现象,在被切磨、抛光或是太阳暴晒后,易出现裂纹。</p><p class="ql-block"> 青田石雕刻</p><p class="ql-block"> 历史渊源:发源于距今5000年的“菘泽文化”时期,六朝时已有青田石雕小猪作为墓葬用品,宋代开创了“多层次镂雕”技艺的先河,清代作品从实用品扩展到观赏品,曾作为贡品,民国初远销海外,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工艺特点:讲究因材施艺,因色取巧,有相石、开坯、雕琢、封蜡、润色等工序,尤以镂雕技艺见长,且圆雕、镂雕、高浅浮雕、线刻交替使用。</p><p class="ql-block">题材与风格:题材广泛,鱼虫花鸟、山水人物皆有,作品精雕细刻,神形兼备,写实尚意诸法齐备,大气之中不失精妙,工艺规范,自成一格。</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如张仕宽的《葡萄山》,以五彩冻石雕刻而成,山岩中老藤盘曲,葡萄低垂,松鼠嬉戏,妙趣横生;还有清代的《宝典福书》印章,是大臣为乾隆皇帝八旬万寿节敬献的寿礼。</p><p class="ql-block">荣誉与影响:曾在1899年巴黎赛会、1905年比利时赛会、1915年美国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奖,还被外交部定为国礼,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出了丽水博物馆到了处州府城、南明门、应星楼、万象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处州府城:处州是丽水的古称,处州府城始建于1290年,位于丽水市莲都区,与应星楼只有一街之隔。现在的处州府城是在旧址上割一半地而新建的,展现的是明清时期江南徽派建筑风格的建筑群,集观光、商业于一体,街区上有餐厅、咖啡吧、文创商店等店铺,还有美食夜市、现场音乐表演等。 </p><p class="ql-block">南明门:又称大水门,原为处州府城南北中轴线的南端,门朝正南,有内外两门,南明门城楼原为重檐木构建筑,抗日战争期间被毁,现城墙为修复后的。南明门南面设瓮城,曾是古处州重要的船只港口和商贸要道,也是重要的军事城门。 </p><p class="ql-block">应星楼: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大猷街,近江滨公园。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因对应天上“少微处士星宿”得名,象征着人才辈出、科甲兴隆。它历经风雨,1944年焚于战火,2009年重建。重建后的应星楼主体建筑共9层、高42.2米,是现代技术和传统艺术相结合的仿真度较高的现代古典建筑,集休闲、观景以及文化展览于一体。</p><p class="ql-block">万象山公园:位于丽水市莲都区括苍路581号,一边临江,余三面被城市包围,北接西山,南临瓯江,是丽水城中最高山。其建设历史可追溯到宋代,宋参政何澹建万象楼于其上,山因以名。1979年辟为公园,相继建有万象楼、崇福寺、烟雨楼、望江亭、一览亭等景点,山径迂回,古木参天,亭阁错落其间,素有“洞天烟雨”之称。</p> <p class="ql-block">出万象山公园步行到摄影博物馆路过一个天主教堂,十分的漂亮,哥特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出了万象山公园步行到了丽水摄影博物馆。博物馆不大却装满了摄影界的乾坤。各种老式相机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我们去时一层在装修,有点遗憾,好在许多摄影作品都放在了一楼门口处,和工作人员聊了一下让我看了一些摄影作品。还是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中国摄影史】</p><p class="ql-block">摄影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几个历史时期。摄影在中国的发展,无论是早期人们对摄影技术的探索应用,还是关于社会历史的记录描写,再到摄影作为艺术而蓬勃发展,其行进的历程既有曲折动荡,也有成功和辉煌。摄影与中国整个近现代的历史和时代脉搏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 【中国制造的照相机】</p><p class="ql-block">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开始传入中国,从这一时期开始长达5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相机都是舶来品的天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民间工匠开始制造木质镜箱。进入20世纪以后,上海等地开始生产以"双龙""仙乐""万林"为代表的国产相机。随着新中国成立、民族工业恢复,自1956年起,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哈尔滨、南京、杭州等地相继成立新型照相机生产厂,新中国照相机工业拉开序幕。截止到1985年,中国共有100多个厂家生产了100多个品牌的700多款照相机。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国际市场竞争,各大照相机厂家逐渐淡出了民用相机的生产市场。</p><p class="ql-block"> 7、80年代因工作需要曾用过上海的海鸥单反相机,后来也买了一台江西的凤凰相机。闺女也送我一个索尼数码相机。海生送我一架变焦的相机。再后来就用手机拍照了。这次拍景的感觉:场面大的景地还是需要用相机效果会更好。</p> <p class="ql-block"> 老相机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10.11晚上乘硬卧一夜,10.12早上7.30到南京站,因车晚点出站又进站乘8.23的车9.40扬州站打车于10点入住如家精选酒店。酒店前台让加了微信,刚进入房间就收到了前台发来了游扬州各个景区的路线和乘公交车的信息省去了我们好多时间。(如有机会再去扬州的话还要住此酒店)稍作休息午饭后乘公交车到了瘦西湖。我们是从瘦西湖的西门进的景区。</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煕春台。</p><p class="ql-block">熙春台 :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取《老子》中“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历史上是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也称“春台祝寿”,相传乾隆在此为母亲祝寿。建筑碧瓦飞甍,富丽堂皇,是瘦西湖园林中皇家园林的代表。内部有大型壁画《玉女月夜吹箫图》,二楼可品茗听筝、临窗凭眺。</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 :位于瘦西湖5A级景区中,最早见于唐代杜牧诗中,现桥是1987年至1992年参考《扬州画舫录》等史料复原重建的。它是由山涧栈道、单曲拱桥、三折平桥和吹箫亭相连而成的组合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阶24级,参数处处与二十四对应,体现了独特的设计理念</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书写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p><p class="ql-block">“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诗描绘秋夜扬州景色,以“二十四桥明月夜”成为千古名句,奠定了二十四桥的文化地位。</p><p class="ql-block"> 据说毛主席写后觉得不满意就将手稿送给了田家英,田家英又送给了瘦西湖文旅,景区刻石为碑。</p> <p class="ql-block">五亭桥 :又名莲花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模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建造而成。桥身中孔拱圈跨度7.13米,全长57.99米,桥上建有五座亭子,建筑风格兼具南方之秀和北方之雄,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中秋佳节时景色绝妙。(文字采撷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法海寺白塔:位于瘦西湖五亭桥南面的岛上,原为莲性寺(旧称法海寺)的旧塔遗迹,约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间,由两淮盐总江春集资仿北京北海白塔而建。塔高27.5米,整体轮廓瘦高,更显秀美,与五亭桥一竖一横,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从五亭桥上下来右转不远就是钓鱼台,本想在这里拍个照片将五亭桥和白塔收入其中,因人多等了半天无法拍照就将网络上的照片采撷来用之。</p> <p class="ql-block">从瘦西湖出来漫步东关街,街道两侧各式各样的本地特产、小吃店目不暇接。在一家小店吃了黄桥烧饼和牛肉汤。(在丽水时品尝了缙云烧饼、镇江吃了肴肉面)饭后走到街最东面的宋代城楼。南行皮市街感受古街市井文化。</p> <p class="ql-block">个园中西合璧的园林。</p> <p class="ql-block">扬州八怪纪念馆座落在一个小巷子里的不大的园。从皮市街导航找到后进去映入眼帘的是西方寺大殿。两侧则是石刻碑廊。这里原本是金农的故居,金农首推扬州八怪之首,金体书法字体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扬州八怪纪念馆位于扬州市广陵区驼岭巷,是国内唯一以展示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与创新精神的专业性纪念馆 。其看点丰富:</p><p class="ql-block"> 古建筑与雕塑 :主展厅是700多年历史的明代楠木大殿,梁架多为楠木制成,柱顶做卷杀,成覆盆形式,梁架全部露明造,正中缝作抬梁形式,为月梁形制,山面为穿逗式,殿内还保留有宋代和明代早期的彩绘风格。大殿内陈列着金农、郑燮等15人的雕塑,生动还原了他们的形象。 </p><p class="ql-block">书画作品陈列 :馆内展示了众多扬州八怪的书画真迹,如金农的《墨梅图》、郑燮的《竹石图》等,(拍了些八怪的真迹画作发给了好友徐国)还有扬州八怪的文献资料,如手稿、信札、印章等,能让游客领略到他们不拘一格的笔触和独特大胆的艺术构思。 </p><p class="ql-block">生平事迹展览 :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扬州八怪的成长环境、艺术创作历程以及在当时社会的地位与影响,让游客深入了解他们作品背后的故事,仿佛进行一场跨时空对话。</p><p class="ql-block">金农寄居室复原 :金农寄居室原为西方寺方丈室,现恢复了金农晚年起居绘画的陈设,展现了他当年的创作生活情境,让游客能更直观地感受“扬州八怪”的生活氛围。 </p><p class="ql-block">园林景观:馆内有750年的元代古银杏,还有鹤池窥冰、莲池映月、竹泉幽境等景观,一步一景,尽显江南园林的婉约精致,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憩和欣赏美景的好去处。(文字采撷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再减减不去,欲添添不能,酷似霜雪中,一把剪刀,剪出春(风)万里,只此三叶,巴真天地间一片太和景象也。</p><p class="ql-block">板桥郑燮</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白蛇传千年古传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从金山寺出来到了梦溪园,这里是沈括的故居。因早年看过沈括的《梦溪笔谈》,这次有机会来看看沈括居住过的地方更加敬佩他的人生智慧!</p> <p class="ql-block">镇江博物馆里转转</p> <p class="ql-block">从镇江博物馆出发来已是下午4点,问了一下说北固山5点毕园,叫滴滴打车到这次旅行的最后一个景点~北固山。</p> <p class="ql-block">走在东吴古道拾阶而上,厚重的砖墙满目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甘露寺~刘备招亲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北固山铁塔</p> <p class="ql-block">苏轼打赌输玉带。</p> <p class="ql-block"> 回顾旅程:唐山-天津滨海机场-福州-福清-南平-浦城-浙江龙泉-云和-丽水-扬州-镇江-南京南站-唐山。10月4日-10月15日计12天。真正游玩恰是从10月6号中秋节开始的。老伴我俩平均年龄75.5岁十天的时间游走了六个地方。自由行的好处就是自己说了算,想几点起床几点出发都由着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即不拖累别人也不受他人影响。手机在手,路不熟有高德、百度、腾讯地图导航,住酒店有携程提前预定,景点、特色小吃查询有百度。景点人文历史名胜古迹问豆包。这次虽说是慢游,其实也是挺赶的,好在每到一个地方都能把最精华的人文历史和怡人的景色尽收眼底即可,年龄所限不追求精细。</p><p class="ql-block"> 霜染秋光寻旧梦,双鬓犹逐山河美。仲秋十月,桂香满途,恰逢中秋佳节,我与相伴大半生的老伴,怀揣着对旧时光的眷恋与对山河的向往,从福清出发,开启了一场跨越闽浙苏三地的旅程。77岁的我与74岁的老伴,步履或许不再矫健,心中的热忱却丝毫不减,只为在秋光里重拾过往,遇见新景。</p><p class="ql-block"> 10月6日,我们乘高铁北上南平,转乘大巴奔赴闽北浦城。这座藏在群山间的小城,是我们1982年并肩工作的地方,岁月流转,记忆中的街巷已添新颜,却仍能在熟悉的轮廓里寻到当年的影子。次日,搭乘公交车去往富岭,昔日工作的旧址、并肩走过的石板路,仿佛还留存着青春的温度,相视而笑间,半生风雨与温情都凝在眼底。</p><p class="ql-block"> 从浦城出发,我们一路向浙,奔赴龙泉。这座被誉为“剑瓷之都”的小城,藏着两大国家级非遗瑰宝。在宝剑厂景区,亲眼目睹铸剑师傅们挥锤锻打、淬火磨砺,千锤百炼间,铁石化为寒光凛冽的宝剑,那份匠心坚守令人动容;青瓷博物馆里,青釉温润,纹饰典雅,从古代青瓷的古朴厚重到现代作品的灵动雅致,一器一物都诉说着千年瓷韵,指尖拂过展柜玻璃,仿佛触到了时光的肌理。浙西南的秋景,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云和梯田如大地的指纹,层层叠叠铺展在群山之间,晨雾缭绕时,田埂与水面相映成趣,稻浪翻涌着金色的光泽,行走其间,宛如置身仙境;丽水古堰更是不负其名,千年古堰静静流淌,古街依水而建,白墙黛瓦映着碧水青山,随手一拍便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我们还探访了丽水博物馆、处州府城,在文物与古建间品读丽水的人文底蕴;登应星楼俯瞰全城风光,逛万象公园感受市井烟火,走进摄影博物馆,透过镜头定格的瞬间,重温浙南的岁月变迁。</p><p class="ql-block"> 旅程继续向北,我们抵达江苏扬州。瘦西湖的秋景美不胜收,长堤春柳虽无盛夏浓荫,却有秋阳洒下的斑驳光影,二十四桥横跨碧波,桥下画舫悠悠,“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意,在秋日里更添几分清旷。扬州八怪纪念馆中,书画作品笔墨奔放、意趣横生,彰显着文人雅士的风骨;个园的叠石假山巧夺天工,四季景致各异,一步一景间尽是造园艺术的精妙;梦溪园里,重温沈括的科学探索之路,感受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与治学精神。</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抵达镇江,这座长江边的古城满是历史厚重感。镇江博物馆内,青铜器、瓷器、书画等文物静静陈列,诉说着镇江作为水陆要冲的千年往事;金山寺依山而建,殿宇栉比鳞次,香火缭绕中,仿佛能听见《白蛇传》的千古传说;北固山景区内,“天下第一江山”的题刻苍劲有力,登楼远眺,长江滚滚东流,两岸风光尽收眼底,让人顿生“千古兴亡多少事”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一路行来,从闽北的旧梦寻踪到浙南的非遗瑰宝与山水画卷,再到江浙的人文古迹与古城风韵,我们用脚步丈量山河,用心灵感受岁月。这场旅程,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回望,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双鬓虽已染霜,心中仍有诗与远方,愿往后时光,我们仍能携手同行,看遍山河远阔,收藏更多温暖与感动。</p><p class="ql-block"> 凡事总有遗憾:朱自清故居和大运河博物馆都因星期一闭馆而未能一饱眼福。</p><p class="ql-block"> 再附几言以尽其乐。</p><p class="ql-block"> 癸卯仲秋,中秋既至,余七十有七,老伴七十有四。偕自福清启行,乘高铁经南平,转大巴抵浦城。越日,赴富岭,乃一九八二年吾二人共事之地也,故地重游,旧忆历历。</p><p class="ql-block"> 复往浙之龙泉,观非遗二宝:铸剑炉火红烈,千锤锻就霜刃;青瓷温润如玉,千年瓷韵流转。继览云和梯田,层叠若天梯;游古堰画乡,碧水映古村,宛若画中。丽水诸馆、处州府城、应星楼之属,皆访之,人文风光兼具。</p><p class="ql-block"> 北上入苏,扬州瘦西湖秋波荡漾,二十四桥含韵;个园叠石嶙峋,八怪笔墨苍劲,梦溪园寻沈括遗风。至镇江,登金山寺,临北固山,观长江奔腾,访博物馆,感千年史韵。</p><p class="ql-block"> 此行历闽浙苏三地,访旧地、赏非遗、览山水、探古迹。虽双鬓已霜,然游兴未减,携手同行,不亦乐乎。愿岁岁康健,再游山河。</p><p class="ql-block"> 由于篇幅所限有好多照片不能展示,比如瘦西湖里漂亮的盆景、春夏秋冬的假山石、竹林园、个园的花窗、金山寺梁红玉擂鼓台、北固山的天下第一碑、朱自清故居的外面的墙画、扬州八怪真迹画作及两侧石刻廊厅……留作“他乡遇故知”吧。一句话:物质N许不如愉悦一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