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李苦禅纪念馆

马玉健

<p class="ql-block">济南李苦禅纪念馆在趵突泉公园西南角万竹园旁。</p> <p class="ql-block">  李苦禅(1899年1月11日—1983年6月11日),原名李英、李英杰,字超三、励公,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三十里铺李奇庄,是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以下为你展开介绍:</p><p class="ql-block">求学经历</p><p class="ql-block"> 早期西画学习:出身贫寒的李苦禅,自幼受家乡传统文化熏陶走上艺术道路。早年,他在北大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跟随徐悲鸿先生学习西画,并投身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他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学习油画,因生活困苦靠夜间拉人力车维持生计,同学林一尽赠他“苦禅”之名,“苦”取自佛门四谛之第一字,“禅”乃他擅长之大写意画,他欣然接受。</p><p class="ql-block"> 师从齐白石:1923年,李苦禅拜入齐白石门下,成为齐派艺术第一位入室弟子。齐白石评价他“李苦禅学吾不似吾”,对他颇为认可。</p><p class="ql-block">艺术探索与实践</p><p class="ql-block"> 社团与创作:1923年,李苦禅与赵望云、孙之俊等友人成立了“吼虹画社”,开始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国画之路。1928年4月,作品《惨淡京都》发表于《大公报》,7月参加中西画会在北海漪澜堂举办的画展,11月发表作品《惨幕》。</p><p class="ql-block"> 任教经历:1930年,他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33年,创作中国画《墨鸡》《鱼鹰》等;1941年7月,在北平中山公园举办画展,展出作品50余件;1945年,任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教授,当选为首届“中国美术作家协会”常务理事;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1972年,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1977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78 - 1983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艺术风格与成就</p><p class="ql-block"> 风格特点:他认为作画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以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思想为指导,追求归真返璞的至高境界。其作品继承传统中国画精髓,吸收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技法,融会贯通又独辟蹊径。技法上融中西画法为一体,作品既有写实特点,又是凝练表达后的再创作。笔墨厚重豪放、气势大气磅礴、用笔肯定干练,善用墨色浓淡干湿、色彩冷暖、黑白相间增加画面层次感,构图强调以书入画,常作巨幅通屏,充满大写意的豪放气质。</p><p class="ql-block"> 代表作品:绘画代表作品有《兰竹》《英视瞵瞵卫神州》《双栖图》《墨荷》《红梅怒放图》《晴雪图》《墨竹图》《盛夏图》《劲节图》《松鹰图》《盛荷》《群鹰图》《水禽图》等,出版有《李苦禅画选》《李苦禅画集》《李苦禅画辑》等。</p><p class="ql-block">爱国事迹</p><p class="ql-block"> 1937年北京沦陷后,李苦禅毅然参加地下抗战工作。他曾为与部队失联的国军第29军军官袁祥锋提供住处并通风报信,后因传递抗日情报遭到日寇逮捕,险些丢了性命,实践了他“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所谓人格——爱国第一”的誓言。</p><p class="ql-block">逝世与纪念</p><p class="ql-block"> 1983年6月11日,李苦禅因病逝世,终年84岁。济南建有“李苦禅纪念馆”,2023年5月,他被国家文物局列入“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其代表作不准出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