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树下的落叶

红苹果

<p class="ql-block">一片红叶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四月清明时节,我来到流花湖公园的红军树下。春风拂面,高山榕树苍翠,那棵历经风雨的老树静静伫立,仿佛在低声讲述着岁月的故事。就在它的脚下,我拾起一片一片高山榕的落叶——一片在春天里悄然离枝、自然风干的叶子。它不似秋叶的绚烂,不似锦春的嫩芽,却在温润的清明时节,以一种近乎禅意的方式,完成了它生命的交接。</p> <p class="ql-block">《红军树下的落叶:一片叶子的四季轮回与生命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月的红军树下,我拾起一片高山榕的落叶。它不像秋叶那般绚烂,不似冬叶那样枯槁,更不同于春夏新叶的鲜嫩——这是清明时节特有的"返青落叶",在万物复苏的四月里,这些老叶选择悄然退场。它们没有秋风的催促,没有寒霜的逼迫,只是在温润的春风中自然风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琥珀黄色,像被时光温柔吻过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植物学的视角看,这种现象被称为"换叶期"。高山榕作为常绿乔木,并非永不落叶,而是在春季新芽萌动时,让服役两年的老叶完成使命。这种新旧交替的智慧,比秋天的凋零更动人——它不是在死亡中告别,而是在新生中让位。叶片中的叶绿素分解后,类胡萝卜素显现出来,没有秋日的火红,只有温润如玉的鹅黄,那是生命过渡的专属色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然风干的叶片上,叶脉如同微缩的黄河古道,每一条纹理都是水分撤离后留下的生命地图。我将这些叶片压在《红星照耀中国》的书页间,三周后,它们比初落时更轻了——0.3克的生命,最终只剩下0.1克的筋骨。这种减重不是消逝,而是提纯,就像老红军褪色的军功章,重量减轻了,分量却更重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环保日益被呐喊的今天,这些落叶给出了最温柔的答案。它们没有进入焚烧炉,也没有在塑料袋中窒息,而是完成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完整循环。我用丙烯颜料在叶片上描画红色记忆——这种在黄河故道里依然存活的生命,与未来希望的字样形成奇妙呼应。当孩子们在美术课上用这些叶片创作时,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叶脉的凸起,更是自然代谢的哲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比四季的叶片,春叶是懵懂的婴儿,夏叶是张扬的青年,秋叶是燃烧的中年,而四月这些自然风干的落叶,像是悟道的长者——在新生季里安静离去。它们教会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占据舞台的时间,而在于退场时是否优雅。当城市里的落叶被机械清扫粉碎时,红军树下的这些叶片,正用被压平的身躯,在孩子们的画笔下获得第二次生命留下红军树红色血脉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幅用十二片落叶拼贴的画作,每一片叶子都记载着红色,原来整个四月,高山榕都在进行这场静默的交接仪式。把它象征着红色基因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6周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0月13日下午,广州市荔湾区华侨小学汇龙学校联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下称“工艺馆”)、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下称“广外艺”),以“高校引领、小学落地、场馆赋能”为思路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隆重举办“听老兵故事・读红色经典・争做好少年”建队日暨思政教育活动。活动创新融合队仪式、红色故事分享、思政课堂、经典诵读与马克思主义读书会等环节,我受邀到场聆听老兵讲述革命往事,并现场展示了一幅特殊画作——这幅画以在红军树下捡拾的高山榕树叶子制作而成,既象征着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也蕴含着绿色环保的理念与生生不息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的那一天我忽然懂得: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不仅是李白的豪放,更是每片叶子的日常。它们用坠落教会我们上升,用干枯诠释永恒,用0.1克的轻盈,承载得起整个春天的重量。当下一代学会俯身拾起一片落叶,他们捡起的不仅是自然教育的素材,更是一把打开生命美学的钥匙——原来最动人的故事,往往写在最安静的告别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