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月的晨风里,还裹着湿润的水雾,我们作协一行20余人,兴致勃勃地踏入这片素有“皖北小洱海”之称的大美湿地,轻轻掀开润河小河湾的晨幕。只见蜿蜒的淮河岸边,有五星红旗猎猎飘扬,一轮残月还恋恋不舍地挂在天际,红白相映,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诉说着国庆与中秋相遇的时空浪漫。</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小河湾湿地,脚下的土地氤氲着淮河的温度,远处,庄台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像是镶嵌在淮河岸边的水墨丹青,承载着当地居民的烟火故事。岸边时有芦苇摇曳,沙沙作响,仿佛在讲述着久远的传说,清澈的河水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和飘扬的国旗,将自然之美与家国情怀巧妙融合。每一阵风拂过,都像是淮河文化在轻声呢喃,触动着我们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眷恋。</p> <p class="ql-block">沿着淮河大坝前行,一座历经七十余年风雨仍固若金汤的苏联专家办公红楼旧址,呈现在大家眼前。斑驳的砖墙,爬满青苔的石阶,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艰苦岁月。这座红楼见证了淮河治理的艰辛历程,也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篇章。轻抚着墙面,仿佛能触摸到当年建设者们的热血与汗水。楼前飘扬的国旗,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让历史与当下在此刻完美交汇,唤起我们对时代变迁的无限感慨。</p> <p class="ql-block">在自由研讨环节,二十余位作家、学者和基层代表各抒己见,纷纷表达对作品的欣赏感受,认为它填补了颍上县淮河边红色历史题材小说的空白,是一首颍上革命暴动的史诗,同时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讨论声此起彼伏,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如同窗外淮河的浪花,激昂而热烈。县文联主席吴险峰的总结讲话,更是激励着我们扎根地域文化,用文字书写更多精彩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会议结束后,林春阳主席布置创作任务的话语还萦绕在耳边,我们深知,此次采风与研讨,不仅是一次文学的交流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淮河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那飘扬的国旗和高悬的秋月,都将化作我们笔下的文字,凝聚成动人的诗篇,共同为皖北文学的繁荣添砖加瓦,让这片土地的魅力通过文学的力量,传递到更远的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