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三毛在西撒哈拉阿尤恩的足迹(下)

晴天

三毛在阿尤恩的家 <p class="ql-block">巡礼西撒哈拉三毛故居我们来到三毛故居的门口,这里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阿尤恩住过的地方,1973年,三毛的丈夫荷西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阿尤恩城外的一家磷矿公司找到工作,先行抵达沙漠。几个月后,三毛也来到阿尤恩,并与荷西在阿尤恩公证结婚。</p> <p class="ql-block">三毛故居家门口的电表,手上的书是团队中有老师从千万里外带来的1985年购买的《撒哈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他们的家位于金河大道44号,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等作品中详细描述了在阿尤恩的生活经历。当时三毛他们收入不高,三毛她特别爱花,所以在她们的院子里种满花草。在座房子有三毛用棺材板和骆驼骨头做的装饰品。</p> “三毛的撒哈拉”酒店 <p class="ql-block">去寻找“三毛的撒哈拉”阿尤恩的留有三毛足迹的一座酒店。</p> <p class="ql-block">终于找到这个门面不大的旅店。进入酒店我们在大厅里看到摆满三毛的作品。翻看作品可以看到在扉页上有很多游客的留言。酒店原名“Hotel Grande Gare”,因紧邻汽车站而得名。近年来因大量华人游客追寻三毛足迹,更名为“San Mao Sahara”,意为“三毛的撒哈拉”。</p> <p class="ql-block">该酒店的名称直接呼应了三毛与撒哈拉的关联。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曾写道:“我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地吹过。”这种苍凉而浪漫的意象,成为许多读者心中对撒哈拉的第一印象。酒店取名“San Mao Sahara”,既致敬了这位著名作家,也点明了其地理位置——西撒哈拉地区。</p> <p class="ql-block">有心的老板还收集了三毛和荷西的合影。</p><p class="ql-block">尽管酒店本身并非三毛故居(她的故居位于金河大道44号,目前已成为当地文化地标),但作为阿尤恩唯一以“三毛”命名的商业场所,它承载了特殊意义。许多中国游客会选择在此入住,通过酒店前台获取三毛故居、国家旅馆等景点的地图指引。</p><p class="ql-block">阿尤恩作为西撒哈拉地区最大城市,目前由摩洛哥实际控制。这座城市的名字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泉水”,与三毛笔下“沙漠中的绿洲”形象相吻合。当地旅游业以“三毛文化”为核心,除酒店外,国家博物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天主教堂等景点也常被提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该酒店位于阿尤恩市中心的Sidi Bouya大道,具体地址为“Boulevard Sidi Bouya Rue Jaber”。其前身为当地老牌旅馆“Hotel Grande Gare”,近年来重新装修后以“三毛”为主题吸引游客。酒店的建筑外观保留了摩洛哥南部常见的浅米色外墙和深色窗框设计,门口的绿植与金属隔离桩则是现代城市酒店的常见配置。</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堂常摆放《撒哈拉的故事》中文译本,供住客翻阅留言。这些留言本上往往写满了来自世界各地读者的读后感,形成跨越时空的正如游客描述,酒店附近的街景仍能找到与书中呼应的细节——例如《哭泣的骆驼》中提到的西班牙军营旧址,如今仍在阿尤恩市中心保留部分建筑痕迹。</p> <p class="ql-block">在这些书的扉页上游客写了许多文字。有体会,有心得,有感言,有崇拜,有祭奠……</p> 三毛笔下的大顶锅屋 <p class="ql-block">这里屋好像三毛笔下在阿尤恩的“大锅顶屋”。在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中,她曾生动地描述过这种独特的建筑。“大锅顶屋”的称呼来源于其外形,就像一口倒扣的大锅。这种建筑通常是用泥土和稻草混合建成的,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非常适合沙漠地区的气候。</p> <p class="ql-block">三毛和荷西在阿尤恩居住期间,他们的家就是这样的“大锅顶屋”。三毛在书中写道:“我们的家,是沙漠中一个简陋的土屋,屋顶是圆的,像一口大锅扣在上面。”这形象的比喻,让读者对这种建筑有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建筑,无论是外形还是结构,都与三毛的描述高度吻合。圆顶的设计、土黄色的外墙,以及建筑周围的沙漠环境,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三毛笔下的撒哈拉世界。</p> <p class="ql-block">这些“大锅顶屋”不仅是阿尤恩的特色建筑,也是三毛和荷西在沙漠中生活的重要见证。它们承载着三毛对撒哈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成为了无数读者心中的经典形象。</p><p class="ql-block">虽然这些锅顶屋不是三毛笔下阿尤恩以前的锅顶屋,眼前不妨去看看这些“大锅顶屋”,感受一下三毛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重温《撒哈拉的故事》中的经典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刚建成的原住民撒拉威人的传统民居样式的新手工市集。还没正式开业。</p> <p class="ql-block">还没有完全建成开业,但是有少数锅屋已经进货开始营业了。</p> 传说三毛结婚的教堂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圣弗朗西斯阿西西大教堂,也被称为西班牙大教堂,是罗马天主教教堂,也是西撒哈拉使徒的主教座堂。它建于1954年西班牙殖民时期,由建筑师迭戈·门德斯设计,如今由圣母无原罪 Oblates 管理,为当地的西班牙社区和联合国特派团工作人员服务。</p> <p class="ql-block">传说中三毛荷西补婚礼仪式的教堂(实际两人是在法院结婚的)</p><p class="ql-block"><br></p> 阿尤恩的邮局 <p class="ql-block">阿尤恩人口约23.2万,占西撒哈拉地区总人口的一半,95%为阿拉伯人,主要语言为阿拉伯语,适用方言哈桑语,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逊尼派。</p> <p class="ql-block">阿尤恩的邮局与三毛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毛曾在这里接收家人寄来的给养,也从这里将《撒哈拉的故事》手稿寄到台湾出版。邮局位于曾经的法院楼下,法院是三毛和荷西结婚登记的地方,如今部分建筑可能已翻新或改建,但邮局仍在运营。</p> 阿尤恩清真寺 <p class="ql-block">绿色屋顶清真寺阿尤恩 Al-Muhdhar 清真寺(或类似名称的清真寺)清真寺以其绿色屋顶和高耸的宣礼塔为特色,是阿尤恩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p> 阿尤恩独立广场 <p class="ql-block">阿尤恩独立广场(或类似名称的广场)广场上的金属球雕塑是其标志性景观,周围的棕榈树和开阔空间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和集会的场所。</p> 阿尤恩会议宫 <p class="ql-block">阿尤恩会议宫(Palais des Congrès)这座建筑以其拱门和喷泉设计著称,是阿尤恩举办各类会议和活动的重要场所。</p> 琳琅满目的超市 <p class="ql-block">一个小小的沙漠边的城市这里的超市还是物品齐全的。</p> <p class="ql-block">美味午餐,来的时候就告诉我们这是穆斯林的斋节,我们都以为吃不上饭,没想到午餐还如此丰富。</p> <p class="ql-block">三毛与荷西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3年至1976年</span>在此居住了三年,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等书就是在此撰写的。如今,故居已成为私宅,房屋早已易主,门口挂着一块老旧的数字门牌,门窗上的漆已褪色,大门紧锁,一般游客无法入内参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