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许光达(1908-1969),原名许德华,曾用名许泛舟、许洛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955),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p> <p class="ql-block">许光达将军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85年出版有《许光达论装甲兵建设》。</p> <p class="ql-block">许光达,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甲兵之父”,以他的崇高品德和不朽功勋为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尽管他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但他展现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忠诚和高尚的品质。他的妻子邹靖华在他眼疾发作时表现出的包容与宽容,以及许光达所秉持的宽容与理解的态度,让他们备受人们的尊敬。</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许光达一直以来对军人勇于献身的精神怀有高度赞赏。当他得知一名士兵在技术事故中牺牲时,他不仅对此感到沉痛,同时也意识到了这背后蕴含着宝贵的精神。他迅速指示有关方面彻底调查,以充分表彰士兵的英雄事迹。这种精神的激励在广大军民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然而,尽管许光达对其他人的付出赋予了高度的重视和赞誉,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却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他试图阻止一些造反派对领导干部进行批斗的行为被推开,甚至有人试图给他带上戴高帽。后来,他因患心脏病而倒在台上。不法之徒把他揪走,他的家也被搜查。造反派指责他“叛国投敌”,甚至拿他在抗战中缴获的一面日本国旗作为罪证。许光达的死因成为了历史上的谜团,他的骨灰被一个专案组焚烧,这样卑劣的行为标志着对他的不名誉的最终结局。</p> <p class="ql-block">然而,尽管他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许光达的贡献最终得到了正视和平反。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并且政府向他的活动表示了支持。许光达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深深地影响了人们,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