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风俗民情的一扇窗

火白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台湾是祖国的宝岛,风光旖旎,物产丰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两岸互通、互动尚少,民间交往不多,双方的风俗习惯、对事物的认知存在一些差异。我己多次到台湾探亲旅游,每次住上一至两个月,其实接触的人非常有限,谈不上有什么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以前来台湾,每天开车送小朋友上学,下午放学再去接回来。现在年龄大了,不想再自己开车,所以每天都叫出租车去接送小朋友们。台湾不叫出租车而称之为计程车。每次坐上计程车,我必须先开口,告诉司机大佬去哪里,走什么路线。只要一开口,司机都会瞪大眼睛望着我,绝大多数司机首先会问:先生不是本地人?我如实回答是大陆的。喜欢与乘客交谈可能和职业有关,计程车司机为了解闷、振作精神需要喧泄,降解寂寞,增加活力。当然也有极少计程车司机沉默寡言,不会与客人随便攀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送晚接,单程约需20多分钟,来回单边4趟,加一起约1个半小时。每月接送25天,一个月内要与50名计程车司机打交道37.5小时,1天按8小时计,等于每月有近5天时长与计程车司机呆在一起。这个经历让我扩大了在台湾与人的接触面,歪打正着,是了能当地风俗民情的一扇窗,对获取台湾奇闻异事多了一条渠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般情况下,我不会主动与司机说话,他们有时一开讲,你也插不进话,倾听为主,偶尔接着他们的话题问些想知道的信息。计程车司机们一听说我是来自大陆,话题总是围绕两岸关系、大陆现况、台湾老百姓的担心等展开。也有讲吃讲喝、介绍当地特色、介绍买房置业信息等各式各样的话题。他们讲,我听,在听的过程中分辨判别信息的真伪,这扇窗为我在他乡透进了光亮,挺有意思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次遇到一位戴眼镜斯斯文文的中年司机,很健谈,声音比较轻柔,略带沧桑,开车很小心谨慎,甚至可以说谨慎过头了。不会看看热闹,会看看门道,我是老汽车兵出身,出于职业好奇,就问了一句:“你开计程车从不抢道,速度控制这么好,很少见哟。”他望着我,回了一句:“哎,一言难尽,欲说还休。” 我接着说,只是好奇而已,欲说还休,那就说“天凉好个秋”吧。我的回话让他有点惊讶,“你是老师吧,有文化”,他恭维了一句。我笑笑说辛弃疾这阙词妇孺皆知,不是老师也会念呀。他说除了驾车,只对唐诗宋词有兴趣,笑着对我说遇到知音。他因开计程车与摩托车触碰,车手是位女士,受伤了。为此打了三年官司,最终计程车司机被判赔偿18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0多万元),同时5年内如果再出交通事故,不但要吊销驾照还要坐牢。他为此忿忿不平,觉得事故责任在对方,自己是弱势群体,背后没有关系,法院判决一边倒,有冤无处伸。有点同情他,下车时我说了一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放下吧。”他朝我伸出大拇指,不停的点头鞠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年轻人开计程车的很少,一般都是5、60岁的人。这种年龄段经历丰富,而且都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从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感知其知识面较广,表述的逻辑性较高的素质,这是我在广州乘出租车的比较中得到的感受。台湾的计程车司机很有礼貌,服务态度很好。但相对广州来说,扬手即停、随时随地都可以叫到车就困难多了。我一般都是请住所的物管人员预约车辆,有几次预约后拖的时间较长,最长超过15分钟,这在广州是不可接受的。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当地出租车市场经营困难,观光客少,从业不足。在众多司机中到过大陆的没几人,而绝大多数人都去过日本、韩国、东南亚诸国。我也问过他们为什么不去大陆看看,普遍的回答是打算去也想去,但还没准备好。他们要准备什么才算好,并无答案。不过有几个嘴快的司机还是漏了些端倪,就是去大陆心里不踏实,不知道去了会发生什么状况,这与官方长期的扭曲宣传有直接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位50岁上下年纪的司机,听到我的大陆口音,毫不掩饰的说他的政治立场不是蓝、绿、白,而是红色的,他羡慕大陆的发展速度,向往日新月异。我问他去过大陆哪里,他说哪里都没去过,问他的信息来源,他说“馆长”的大陆行直播,每期必看,相信馆长的人格不会说假,视频里的上海、深圳令人眼花缭乱。而台湾的官员宣传大陆的高铁座位没有靠背,这是公开欺骗人民,令人不耻。他也说到20年前人均月收入3万多4万新台币,20年过去了,人均收入没有任何变动,而物价天天往上长。20年前买一坪(相当3.2平方米)房子只要4、5万,现在要4、50万,涨了10倍,政府真的很烂。我听了他的陈述,也有些感慨。贫富差距是引起民众不满情绪的重要因素,官方宣传导向是民间交往受阻的人为因素,基层民众生存压力大是怨气累积的主要因素。任何地方都是不完美的,人们的选择很有限,这就是社会现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次坐在计程车后座上,看到靠椅上挂着两块小木牌,一块写着“监控录影中请微笑”,另一块写着“监视录影中,抓拍”。我好奇的问司机,这是什么意思呀?他告诉我现在有些人不顾场合,乱说乱动,在车上无视我的存在,要么说肉麻的情话,甚至动手动脚尺度很大,我不能接受这种有失体统的事情在车上发生。读到一本心理学的书籍,提示担心被录影曝光,可以警示人收敛言行,才想到挂这块牌子,果然效果很好,再夸张的言行,看到前方的录像头,也会顾忌三分。我说你不怕人家告你私拍录影,侵犯他人隐私吗?他说我明明白白告诉顾客了,有录影,这不算侵犯隐私,反而他违反后,无视明文告示,有失德行为。从此事中我看到了台湾普通人的法制观念与道德操守,为之一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接触计程车司机人数毕竟有限,靠这点信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如果说这也算扇窗,仅仅是一扇小小的百叶窗,从窗户看到的风景视野很窄。不过还好,总是看到了一点,虽是管中窥豹,却是真实的百姓故事,拉近了我对当地风俗民情的距离,亦乐在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