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韶霖院长在厦门老年大学 第五期书画高级研修班的讲座 《魏碑书法漫淡》

三月

<p class="ql-block"><b>叶韶霖院长简介</b></p><p class="ql-block">叶韶霖号铸石楼主、鼐盦主人,</p><p class="ql-block">师从田树苌先生。 </p><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福建书法家协会理事</p><p class="ql-block">厦门日报书画院院长</p><p class="ql-block">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p><p class="ql-block">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p><p class="ql-block">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p><p class="ql-block">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p><p class="ql-block">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优秀奖</p><p class="ql-block">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p><p class="ql-block">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p><p class="ql-block">全国第二届大字展 评委提名</p><p class="ql-block">全国第二届行书展 评委提名</p><p class="ql-block">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展 优秀奖</p><p class="ql-block">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 书法奖</p><p class="ql-block">福建省第六届百花文艺奖 一等奖</p><p class="ql-block">福建省第七届百花文艺奖 三等奖</p><p class="ql-block">福建省第八届百花文艺奖 三等奖</p><p class="ql-block">厦门市第四届文学艺术奖 一等奖</p><p class="ql-block">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提名</p><p class="ql-block">"福建十大青年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墨韵银龄 . 魏碑寻源</b></p><p class="ql-block"> 十月的厦门,暖意融融。怀着对书画艺术的共同热爱,我们相聚在厦门市老年大学这座“银龄学府”,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第五期书画高级研修班。 </p><p class="ql-block"> 课程伊始,深受学员们爱戴的周旻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班致辞。周校长深情回顾了往届高研班的丰硕成果,并为我们勾勒出本次学习的清晰蓝图。他鼓励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精进,营造了浓厚而温馨的学习氛围,让我们倍感亲切,也对未来的课程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周旻副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叶韶霖先生为学校捐赠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陈子强校长为叶韶霖先生颁发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  今天课程的主题是《魏碑书法漫谈》,主讲人是福建省鼎鼎大名的书法家﹣﹣叶韶霖先生。</p><p class="ql-block"> 叶先生是一位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造诣深厚、德高望重的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他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数十年的研习心得,将魏碑的历史源流、风格特点、笔法精髓娓娓道来。他的讲解深入浅出,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细致入微的技法分析,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魏碑书法那种雄强朴拙、浑厚大气的金石之美。</p> <p class="ql-block">  叶先生细致入微的技法分析,将魏碑的历史源流,风格特点,笔法精髓,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  最让人激动的是,叶先生现场挥毫,为我们许多学员题写了书法作品。只见他拈笔在手,从容不迫,顷刻间,一幅幅气韵生动的墨宝便跃然纸上,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力,令人叹为观止。能得到名家的亲笔作品,学员们如获至宝,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课程最后,周旻副校长做了精彩的总结,他勉励我们将今天的所学所悟,融入今后的笔墨实践之中,让书法真正成为滋养我们晚年生活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  半天的学习转瞬即逝,但我们却收获满满。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和同学之间深厚的情谊。期待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能继续与墨香为伴,在笔墨世界里探寻更多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关于魏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学员们珍贵的课后感言</b></p><p class="ql-block"><b>叶韵霖院长《魏碑书法漫谈》开讲听后感</b></p><p class="ql-block"><b> ——学员 刘六光</b></p><p class="ql-block"> 第五届高研班开课了,很兴奋!周校长的开场白很精彩,不辞辛苦地邀请了各路专家,准备了一桌饕餮大餐!他像大家長,把学员的心思都猜透了,知道如何补短板,调整认知结构,以期有所长进!</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主讲嘉宾,名字和作品大家应不陌生,但少見本尊。今天他典型地描述了书法的有表情和无表情书写的两种风格,这种别具一格的提法,特别形象又新鲜,既生动又有趣,可见儒雅的外表里潜藏的是一具潇洒幽默的灵魂!魏碑的书法如何从刀法向书法的转化,甚至是阴文与阳文的转换以及它和唐楷的关系,传承过程的演变,都是很难一语概全!魏碑书法由其在文字书法史上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如何较为真实地展示其历史风貌,也许也劝退了不少仰慕者!因为他们大多只停留在没表情的临摹阶段,难得其精髓!北魏的柘拨宏在太后的影响下,推行汉化政策,在统一北方后由于佛教盛行,所以魏碑的四大主要形式——石碑、墓志铭、摩崖、造像记大行其道,随着出土文物的大量出现,它们独特风貌得以展示世人!</p><p class="ql-block">故叶老师叮嘱不必拘泥细节,应该通过刀法理解笔法!于是在基本疏理魏碑的主要书风——长安和洛阳两款,包括选笔握笔的交待外,开启了如周校长所形容那样,进入了人们所欣羡的庄子那般的浪漫主义解襟开怀漫妙张狂挥洒自如如的书法状态,正如叶老师也比喻过转笔的所处醉汉般东倒而歪,却也都在轴心上的情形,同时他强调书法并非千篇一律的落墨,而是一时心境与外在意象一种既奔放又笔墨胶着的一种结果,往往精品就诞生在这种状态下!这也是叶老师現场教学给同学们带来的意外惊喜!许多同学纷纷点赞,借机求墨宝,一直到放学校园的小径上,还看到三三两两的学员在相互展示,我也借机让同学看了他求得的“养心斋”墨宝,同行的高个子学员赞誉不已“尽得魏碑风采呀”,欣羡之至!</p><p class="ql-block"> 正如周校长总结的那样,正是有了像叶老师这样的书法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才得以窥见这一文字发展史上难得一见的文字形态和风貌!我原本受邀出席在威海举办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十周年庆典,但我选择畄下来补短板!庆幸邂逅书法大家!感恩学校举办了高研班,感谢校领导、主讲嘉宾,周部长、陈社长、班委的大力支持!每一期的学习,都是一种鞭策!都是激励!顺将暑假期间的几幅作品向领导老师汇报,与同学分享!</p><p class="ql-block"> 2025.10.15于白鹭洲畔陋草</p> <p class="ql-block"><b>开学第一天的感想和体会</b></p><p class="ql-block"><b> ——学员 陈小苇</b></p><p class="ql-block"> 今日第五届高级研修班开课了,来自各方的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这首先要感谢厦门老年大学为提高同学们对书画的学习、鉴赏和创作水平,邀请多名的专家学者,建立了高质量的学习平台,举办了这期的高研班,周校长代表学校作了精辟的开学致词,激励学员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争取得到艺术上的更大进步。</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聆听了叶韶霖院长《魏碑书法漫谈》一课,深受启发,感想颇多。对于学习魏碑来说我属于小白很少接触,通过叶院长的上课和现场挥墨,使我略懂魏碑的历史渊缘,魏碑是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关键书体,要学好它。我的初浅想法:</p><p class="ql-block"> 一、选帖与读帖是入门之基,学习魏碑首要在于选帖。《张猛龙碑》既险绝俊逸又浑穆雍容,奇趣灵动中见古朴典雅,是初学魏碑的理想范本。读帖绝非简单认字,而是深入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用笔细节的过程。要仔细分析笔画的长短、粗细、大小、空间、收放等变化,揣摩每个笔画的位置、角度和运动轨迹。</p><p class="ql-block"> 二、用笔与线条以方笔为主,表现方笔的最佳方法是切笔。通过不同角度的切笔,才能表现出碑刻中刀劈斧凿的味道。横画起笔逆锋后猛按成方头,行笔稍提再顿收;竖画垂直下按出方棱,以强化笔画的硬朗质感。然而,临习魏碑不宜刻意追求原碑的"刀劈斧凿",更要注意体现出"书写性"。</p><p class="ql-block"> 三、魏碑有厚重、奇肆与朴茂之美</p><p class="ql-block">厚重之美体现在点画厚重、笔力雄强、刚健凝重,颇具质感。奇肆之美则表现为结体千姿百态,各具面目,往往不合常规却出人意料。朴茂之美体现在整体风格的古朴自然,不加雕饰,具有一种勃勃生机和天真烂漫之气。因此我对它产生很好的感觉,渴望认识它、写它、研究它。这种与千年石刻对话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四、学习魏碑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以智慧清醒的大脑和最扎实的功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照着叶院长教的法子练,肯定会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总之,要珍惜学校这次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p> <p class="ql-block"><b>魏碑墨香润心田,艺海深耕再启程</b></p><p class="ql-block"> <b>——听叶韶霖院长魏碑课之感言</b></p><p class="ql-block"> 十月的厦门,秋高气爽,翰墨飘香。在厦门老年大学第五期书画高级研修班的课堂上,我有幸聆听了厦门日报社书画院叶韶霖院长关于魏碑书法的精彩授课,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在书法班浸润九年、有一定唐楷书写基础的老年书法爱好者,这堂魏碑课于我而言,是一场跨越书体风格的艺术启迪,更是一次深耕传统书法的心灵叩击。</p><p class="ql-block"> 叶院长的课件开篇,便清晰勾勒出魏碑的轮廓:它是南北朝北朝碑碣、摩崖、造像记、墓志铭等石刻文字的总称,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尤以北魏书法水准最高,《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等经典更是开隋唐楷书法则之先河。这让我对魏碑的历史定位和艺术价值有了更系统的认知——它并非孤立的书体,而是楷书发展脉络中一块坚实的基石,与我研习多年的唐楷有着深刻的传承关联,这也让我对魏碑的学习多了一份敬畏与亲近。</p><p class="ql-block"> 在“魏碑如何临创”的讲解中,叶院长的点拨精准而实用。“正确选择范本和工具,字口清晰、中锋兼毫”,让我明白选帖与择具是临习的第一步,这与唐楷学习有共通之处,却也因魏碑石刻的特性有所区别;“忌用唐楷笔法写魏碑”的提醒,更是点醒了我——多年的唐楷习惯是优势,却也可能成为学习魏碑的桎梏,魏碑有其独特的笔法语言,需放下固有惯性,重新去体悟刀刻与笔写交融的韵味。“透过刀锋看笔锋,了解碑别字”,则教会我在临习碑拓时,要学会辨别、转化石刻的刀痕,还原书写性,同时关注魏碑中特有的用字习惯,避免讹误。而“巧用界格”的章法特点,也为我后续的魏碑创作指明了形式上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最令我触动的是“魏碑学习心得”部分。“抓大放小,取主要特点”,让我懂得学习魏碑不必一开始就纠结于细枝末节,要先把握其雄强、朴拙的整体风貌;“以笔代刀,强化书写性”,呼应了“透过刀锋看笔锋”的理念,提醒我魏碑是“写”出来的,而非“刻”出来的,要在笔锋的提按使转中体现书法的灵动;“方圆兼济,忌侧锋平刷”,既点明了魏碑笔法的丰富性,也告诫我要避免过于草率的用笔习惯;“取法乎上,忌盲目跟风”,更是对学书路径的指引——要从经典碑帖中汲取养分,形成自己的判断,不被浮躁风气裹挟。</p><p class="ql-block"> 回顾自己九年的唐楷学习,那是在规矩中求方正、于匀净中见功夫;而今涉足魏碑,是在古朴中探野趣、于刚健中寻生机。叶院长的授课,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魏碑艺术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书法世界的另一番天地。它不仅是技法的传授,更是审美与认知的拓展。</p><p class="ql-block"> 叶院长在理论讲授后,现场挥毫为十余位学员书写魏碑斋号的环节,更是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当他饱蘸浓墨,以魏碑特有的雄健笔法写下“造像记”“畊读斋”“真意斋”等斋号时,笔锋的提按顿挫、墨色的枯润变化,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以笔代刀”的书写性——那些看似刀刻的方劲线条,实则是笔锋中锋行笔、方圆兼济的精妙呈现。</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学员围立两旁,看着一个个魏碑字在宣纸上诞生,之前课件里的“忌侧锋平刷”“透过刀锋看笔锋”等要领瞬间有了具象的诠释。他的用笔时而沉雄如磐石,时而灵动如流泉,将魏碑的朴拙与气韵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现场示范,恰似一把钥匙,把魏碑从碑拓的静态中唤醒,让我们真切触摸到它的笔法脉搏,也让我对“抓大放小取特点,取法乎上忌跟风”的学习心得有了更深的体悟。这般言传身教,让我们在墨香氤氲中,对魏碑的理解从纸面理论落到了笔端实践,获益良多。</p><p class="ql-block"> 作为老年大学的学员,我们或许不再追求成为书法大家,但对艺术的热爱与探究之心从未衰减。这堂魏碑课,让我在书法之路上有了新的目标与动力。我愿以叶院长的教诲为舟,以多年的书法积淀为帆,在魏碑的艺海中继续深耕,在笔墨流转间,感受传统书法的无尽魅力,让晚年生活因书法而愈发充实、雅致。</p><p class="ql-block"> (陶洪生)</p> <p class="ql-block"><b>叶韶霖院长《魏碑书法漫谈》开讲听后感 (学员:许瑀)</b></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叶韶霖院长带来的《魏碑书法漫谈》一课,没有空泛的理论堆砌,全是贴着我们学员学习需求的实在内容,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聊聊我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首先,这堂课“把根扎得深”,让咱们摸清了魏碑的来龙去脉。叶院长开篇就没绕弯子,直截了当讲“魏碑是什么”——不是笼统的“北朝书法”,而是明确指向石碑、墓志铭、摩崖、造像记这四类石刻载体,还特意拿出《龙门二十品》里的《始平公造像记》原碑、摩崖中的《郑文公碑》给咱们举例,说清了这些作品为啥能成为魏碑的“标杆”。更难得的是,他没只停留在“讲作品”,还把魏碑和咱们熟悉的唐楷串了起来,给咱们搭了一架桥,让大家知道今天学的魏碑,和后世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有着怎样的不同。这种“先理源流、再谈技法”的讲法,特别适合咱们学员——先把根基摸清了,后面学起来才不会糊里糊涂。</p><p class="ql-block"> 其次,这堂课“把理讲得透”,让抽象的碑学概念变具体了。以前咱们聊“金石气”,总觉得是个虚乎乎的词,今天叶院长一对比,大家就全懂了。他把《张猛龙碑》的拓片和颜真卿《颜勤礼碑》的拓片并排在屏幕上,左边魏碑的笔画刚硬、结构险峻,透着一股雄劲的劲儿;右边唐楷的笔画圆润、结构端正,满是规整的法度,一对照,“魏碑朴拙、唐楷谨严”的差别就像摆在眼前一样。还有讲《始平公造像记》时,他特意找了原碑的照片和民国拓本对比,拓本上的字口更清晰,咱们初学就从拓本入手,连“怎么选帖”的门道都藏在里面了。这种“用视觉对比讲透艺术特质”的方法,比单靠嘴说要管用得多,咱们不用费劲儿琢磨,眼睛一看就明白。</p><p class="ql-block"> 最后,这堂课“把招教得实”,让咱们听完就能上手练。课快收尾的时候,叶院长专门讲“魏碑临创要注意啥”,每一条都是咱们能用上的干货。他说“选范本得挑字口清晰的”,这是帮咱们避了初学的坑;又说“写魏碑别拿唐楷的笔法硬套,得‘透过刀锋看笔锋’”,这是点透了魏碑用笔的关键;连章法都想到了,建议咱们“用界格辅助排版”,先把单个字写好,再讲究整体的疏密,一步步给咱们指了路。不像有些课,听着热闹,听完啥也记不住,叶院长这课,每句话都落在“怎么学、怎么练”上,咱们回去拿起笔,照着这些法子练,肯定能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说实在的,叶院长这堂课,既有对经典的深度解读,又有对实操的细致指导,把魏碑的“妙处”和“学法”都讲透了,咱们能听到这样的课,是真的幸运。</p> <p class="ql-block"><b>学员张丽华的听课感悟</b></p><p class="ql-block">叶老师的课堂示范,如提笔落墨间,将魏碑方笔峻利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强调,临习魏碑不必追求“形似”,更要体会其“骨力”——就像北朝工匠凿刻石碑时,每一刀都饱含力量,不刻意雕琢却自有章法。这让我想起自己练习书法时,常常因过度追求笔画工整而显得拘谨,如今才明白,书法的生命力恰恰在于这份率真与力量。</p><p class="ql-block"><b>学员郑庆君的听课感悟</b></p><p class="ql-block">数年之前有幸跟随叶老师学习魏碑。今再次聆听叶老师谈&lt;魏碑书法&gt;,倍感亲切。尤其是叶老师现场演示,每一笔都力透纸背,瞬间让人感受到高级书法的深邃魅力。感谢周校长等领导们打造的精品课程,也感谢陈小苇社长带领班委们细致的安排。期待和学友们继续感受书画之美[玫瑰]</p><p class="ql-block"><b>学员许群思的听课感悟</b></p><p class="ql-block">今天听了叶韶霖院长授課受益匪淺,研读周校长和书友老师的課堂感想则更加梳理了魏碑的发展脉络,在学习方法上猶如“錦上添花”。谢谢学校领导给我们老年学员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高规格的学习机会,也谢谢为高研班热心服务的同学!</p><p class="ql-block"><b>学员赵柳的听课感悟</b></p><p class="ql-block">听了叶韶霖老師授課受益匪淺,看同學課堂感想猶如“錦上添花”。谢谢学校领导给我们老年学员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高规格的学习机会,也谢谢为高研班热心服务的同学。</p><p class="ql-block"><b>学员冯瑞华的听课感悟</b></p><p class="ql-block">聽葉韶霖老師授課受益匪淺,看同學課堂感想猶如“錦上添花”。</p><p class="ql-block"><b>学员陈素娟的听课感悟</b></p><p class="ql-block">艺术追求探索路上有师生,有学友,有知音,没有年龄界限[呲牙]喜欢了,爱上了,就忘我了</p><p class="ql-block"><b>学员樊红鹰的听课感悟</b></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课真完美!课堂氛围让我的热情也飞涨了起来,老师的课详实具体易懂实操,老师储备雄厚,风趣幽默,同学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像一块块海绵一样吮吸着每个知识点的甘霖。</p><p class="ql-block">学校安排的好,请的老师棒,校长的重视和课前介绍以及课后总结更让整节课有了高度。</p><p class="ql-block">课后有感也很快跟上,好像都说的是我的肺腑之言,这速度这热情这是退休的一帮人吗?这是一群热情奔放青春活力积极阳光的大一新生呀。</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个班里许多同学都是各级书协美协的会员,大多数同学在艺术造诣上早就有了成绩,但在今天的课堂上表现的那么谦虚和渴望,除了老师讲的好,周校长烘托气氛和深层次的引导外,也是同学们学养的体现。</p><p class="ql-block">很荣幸融入这样一个班级,班委会无私的工作贴心的服务,深深的打动着我,决心向各位老师同学学习,做初心不变终身学习的追随者,再次感谢!</p> <p class="ql-block">叶韶霖作品的特点与欣赏点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