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湾鸻鹬万鸟飞

弓之木

<p class="ql-block"><b>文/图:弓之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州湾位于黄海最南端的南通市,这里离长江口不远,海涂湿地与盐城海滨类似,生态环境较好,也是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补给站之一。今年10月11日是第2个世界候鸟日,笔者当日与另一摄鸟爱好者驱车五百多里来此处,是寄希望于能够拍摄到世界最珍稀鸟类之一的勺嘴鹬,居然有幸邂逅了上万只的鸻鹬类超大鸟群,让我们兴奋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鸻鹬类水鸟,大多属于中小型涉禽,体型虽不大,但远途迁徙本领却非常强,比如以最短时间飞越最远距离的鸟类世界冠军,就是体重仅500多克的斑尾塍鹬,它能在两星期内从新西兰沿太平洋西岸飞抵北极圈的阿拉斯加,全程超12,000公里。其他一些鹬鸟,也有不少能从澳洲到西伯利亚北极苔原往返迁徙。它们中途最重要的补给地,大体集中在黄渤海沿岸的海涂湿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长途迁徙的鸟类,食物补给地的选择非常重要。长江口及黄渤海的沿海平原,基本处于北亚热带和南温带,降水充分,温度适宜,气流和潮汐变化不大,有利于浅水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同样也就便于体型较小的迁徙涉禽获取食物来源,所以鸻鹬类迁徙鸟类即使集成大群甚至超大群共同觅食,断供的情况也基本不会发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体型较小的鸻鹬迁徙鸟类,之所以往往会相互包团混群行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了种群的安全。我们这次发现的这个上万只的超大鸟群,至少有十几种不同的鸻鹬类鸟种。它们共同进行万里长征,遥远路途中遇到天敌猛禽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海雕鹰隼等猛禽的数量毕竟有限,迁徙鸟群的数量基数越大,被猛禽猎杀的概率也就越小,鸻鹬弱势种群生存繁衍的概率自然也就能有效提升。这就如同海洋中海豹鲨鱼猎食弱小鱼类时,行动一致的小鱼数量往往因超级庞大而能鲨口余生。自然界的食物链关系与生态平衡显然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鱼类鸟类,还是甲壳动物哺乳动物,相互制恒合理共存乃是天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不可否认并令人惋惜的是,有些珍稀野生动物确实已经灭绝,或正在面临灭绝的危险,比如鸻鹬类中的细嘴杓鹬,就在今年世界候鸟日的前一天即10月10日,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宣布已灭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中国境内最为珍稀的鸟种之一勺嘴鹬,全球也仅剩几百只。虽然此次在通州湾拍了八百多幅鸻鹬类照片,一张一张仔细找,并经“懂鸟”软件比对。最终在一幅群鸟图中筛选出了一只可信度相对较高的勺嘴鹬鸟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只鹬鸟体型较小,基本符合“小勺子”外形条件,但由于是斜侧面角度拍摄,嘴部的菱状特征似乎并不明显。那就不计较画质地再放大些仔细看,果然喙尖部位还是可以发现有一稍显钝角状的凸起处,似成菱状矛尖。既然“懂鸟”已经给出了最高的97.6%识别可信度,那我也就权当是在万鸟群中,已经找出了一只弥足珍贵的勺嘴鹬吧,让我也更觉不虚此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同样也是这个星球上所有生物巧妙构成和共同维系的家园。通州湾万只鸻鹬的结伴栖息抱团翱翔,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视觉震撼,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景!</span></p>